白曉紅專欄:歐洲排外,連面子都不顧了!

2016-02-15 06:50

? 人氣

義大利蘭佩杜薩(Lampedusa)﹐難民乘坐過的船支 (Martin Petersen 攝)
義大利蘭佩杜薩(Lampedusa)﹐難民乘坐過的船支 (Martin Petersen 攝)

自尋求庇護者的人數增加後,歐洲可說經歷了一場「良知的測驗」。彼得森表示:「幾年前,在丹麥很少人知道蘭佩杜薩,馬爾他,希臘,義大利,西班牙發生的事,也沒有什麼興趣去瞭解。但從去年(二零一五年)九月,他們看到敘利亞難民徒步高速公路,很多人才睜開了眼。他們的反應有很多種:有人在天橋上向難民吐口水;也有人開著車,主動提供便車給難民,載他們到哥本哈根,讓他們能更快到達他們的目的地瑞典。而有些對難民伸出援手的丹麥人竟被帶上法庭,並可能被判人口販運罪,而這些人是免費提供交通工具給敘利亞難民,幫助他們從德國邊境搭船或過橋到瑞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義大利蘭佩杜薩(Lampedusa)﹐遇難難民的紀念碑(Martin Petersen 攝)
義大利蘭佩杜薩(Lampedusa)﹐遇難難民的紀念碑(Martin Petersen 攝)

丹麥政府搜查並沒收難民部份財產的新法的藉口,是要以沒收的財產來「支付難民的食宿造成的負擔」。彼得森反駁﹕「我認為歐盟各國應分擔接收難民的責任。如果二十八個歐洲國家都願意接收難民,那麼接收和整合的過程一定不會成為各國資源上的負擔...  我支持那些協助難民的志願運動,在丹麥叫做『好公民』(Venligboerne),這些志願者組織起來,以良善的方式來接收難民。」

新法已受到各人權組織的譴責,包括丹麥的國家人權機構,都表示這新法直接違反了歐洲人權公約的第八條。彼得森指出:「這套法規最不人道的一部份,是規定難民必需等待三年,才可申請讓家人來到丹麥。」並且,難民的停留時間從五年縮減到兩年,難民更難得到永久居留權。同時,在新法下,難民在丹麥的停留期間更不好過了:有孩子的難民家庭,不再有權住在難民營外。

義大利蘭佩杜薩(Lampedusa)﹐地中海上遇難的難民紀念碑 (Martin Petersen 攝)
義大利蘭佩杜薩(Lampedusa)﹐地中海上遇難的難民紀念碑 (Martin Petersen 攝)

中間偏右的執政黨Venstre的新法,受到反移民政黨「丹麥人民黨」的支持,竟也得到反對黨丹麥社民黨的背書,主流政治裡沒有反對的聲音。執政黨信心十足,聲言這新法的目的是要遏止尋求庇護者來丹麥申請難民身份。「很不幸地,丹麥有百分之二十的選民支持丹麥人民黨,他們不僅支持新法,還希望法規更嚴,」彼得森說。

「丹麥人民黨的選民之中,有不少是過去工黨的支持者。但這些選民現在已是反歐盟,反移民的。他們要的其實就是封鎖邊境。」 據統計,丹麥人民黨的選民多集中南加蘭(Jutland)和其他邊緣地區,這些地區有嚴重的失業問題,並同時是政府公共設施裁減的前線地區。丹麥人民黨的選民多為男性(百分之五十六到五十八),年齡偏高(百分之四十三的中心選民是在六十歲以上),較育程度偏低(百分之十九的選民僅受過九年基本教育),低薪(百分之二十九的選民平均家庭收入在一萬五千鎊到三萬鎊之間)。他們多為技術和低技術勞工,以及失業人士。

義大利蘭佩杜薩(Lampedusa)﹐遇難難民的紀念碑(Martin Petersen 攝)
義大利蘭佩杜薩(Lampedusa)﹐遇難難民的紀念碑(Martin Petersen 攝)

勞工階級社區裡資源的較為缺乏,致使他們很容易拿外來者當代罪羔羊。比如,社會住宅的缺乏,經常使人們無理性地怪罪外來的難民,認為他們的難民身份帶給他們優勢。在這類經濟蕭條的社區裡,人們對未來不抱希望,他們的經濟邊緣地位,以及與社會的疏離,早已成為種族仇恨發展的沃地。不僅是丹麥,這也是全歐右翼民粹政黨的社會基地。

這個發展也讓丹麥和其他北歐國家原有的「人權國家」形象大為受損。過去的民族主義者,都以自己國家的良好形象為傲,要標榜本國的福利社會,道德標準,和對「外來者」的基本人道對待。而如今,民族主義和種族主義者為了保有本國文化的純粹,不惜破壞自身形象:丹麥政府如今向外打廣告,告示尋求庇護者,丹麥法規的嚴峻,以及丹麥是如何不適難民居留。丹麥政府最近在黎巴嫩媒體上刊登的這類廣告,已引起國際社會的譏諷。而這些廣告也已達到了政府希望的效果,尋求庇護者多不願選擇丹麥這個不友善的國家,過境丹麥的多數難民,都前往瑞典,不敢在丹麥申請難民身份。民族和種族主義已發展到連面子(也就是「民族尊嚴」)都不要的境地,朝往排外的鎖國理想,這真是歐洲目前最可懼的趨勢了。

*作者為獨立記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