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特寫:兩岸年輕人的「租房正義」

2016-01-27 14:10

? 人氣

居住正義,到底是買房公平,還是租房正義,不同的人心中自有詮釋。(BBC中文網)

居住正義,到底是買房公平,還是租房正義,不同的人心中自有詮釋。(BBC中文網)

居者有其屋本是年輕人奮鬥的夢想。但現在兩岸高居不下的房價讓青年們想也不敢想。一套房,兩個人,三餐飯,四季衣裳的生活理想,似乎第一步就難以實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上海與台北,海峽兩岸大城市的高房價與低收入已經讓年輕人的居住正義從買房正義退步到租房正義。

面對現實的壓力,兩岸年輕人又是怎樣妥協和抗爭?BBC中文網記者與兩岸年輕人暢談,了解他們的居住現狀和居住理想。

「挺累的」

研究生剛畢業半年的王小姐在台北已經生活四年。四年間,她搬過四次家。現在住在大台北地區的新北市,三人合租約40坪(約130平方公尺)的公寓。王小姐介紹說,自己的房租每月7000台幣,住在新北市往返台北方便,捷運時間約20分鐘左右。

四次換房經歷也非易事,每次換房的時間成本將近兩個半月左右。

「挺累的」王小姐說找房子要花1到2月,還要收拾布置房間,再找室友合租等,都是耗時間的事。 王小姐介紹說自己的薪資現在每月3.6萬台幣,衣食住行花費一半,還要寄錢回家給家用。幾乎所剩無幾。

台北目前的房價平均80萬台幣一坪。

對於高房價的遙不可及,買房已不是首選。

王小姐說:「買房也不會是我35歲後一直追求的目標。如果工資一半付房租,可以自由使用的金錢會少很多。」

畢業半年,王小姐現在還沒有穩定的工作。自己主要靠做家教和翻譯所得交租。

王小姐對BBC中文網記者說,居住正義非常重要。房客現在是弱勢族群,日後希望政府規範房東行為並下調租金照顧弱勢群體。

租得起房

在同個城市的倪薏雯是一家理財公司的業務經理。她也是租房一族,對於租房,她說:「租房租膩了,還可以換房租。」

一套房,兩個人,三餐飯,四季衣裳的生活理想,你的第一步實現了嗎?http://bbc.in/1OOlWqT對於買房這回事,臺北業務經理倪薏雯說:「現在不敢想。」她說自己跟父輩的居住觀念已經不同。父母買房投資,但她認為人老後如果沒錢糊口,磚頭不能當飯吃。上海與臺北,海峽兩岸大城市的高房價與低收入已經讓年輕人的居住正義從買房正義退步到租房正義。面對現實的壓力,兩岸年輕人又是怎樣妥協和抗爭?來看BBC中文網記者的特寫:兩岸年輕人的「居住正義」。

BBC 中文網(繁體) 貼上了 2016年1月27日

對於買房這回事,倪薏雯說:「現在不敢想。」她說自己跟父輩的居住觀念已經不同。父母買房投資,但她認為人老後如果沒錢糊口,磚頭不能當飯吃。

居住正義在台灣已非新興的熱詞。早在1989年,4萬多名群眾以無殼蝸牛的名義,夜宿台北市精華地段的忠孝東路,抗議房價和地價高漲讓人民買不起房子。

但27年過去,台灣的高房價依舊不見下降,甚至更槽,成為了民怨之首。

所以在競選總統時,各黨候選人都出招打房,以期贏得支持率。

台灣新總統蔡英文在去年12月競選期間說,2016年會一步一步體現台灣社會最需要的居住正義,讓大家的生活環境得到改善,也要讓年輕人在走人生第一里路時,不用負擔貸款或租屋的金錢壓力,讓他們可以更輕鬆、勇往直前。

但在倪薏雯看來,提議都非常空泛。

她說,至少要讓年輕人能租得起房。

小小的優越感

台湾年轻人谈买房与还贷

一套房,两个人,三餐饭,四季衣裳的生活理想,你的第一步实现了吗?http://bbc.in/1OOlWqT上海与台北,海峡两岸大城市的高房价与低收入已经让年轻人的居住正义从买房正义退步到租房正义。林伯裕工作三年,在同龄人中,自己是第一个买房的人,他承认有一些“小小的优越感。” 还告诉BBC中文网记者,他曾以为中国的年轻人买房要容易一些。面对现实的压力,两岸年轻人又是怎样妥协和抗争?来看BBC中文网记者的特写:两岸年轻人的“居住正义”。

BBC中文网貼上了 2016年1月26日

但也有人能買房。台北律師林伯裕就是其中之一。一套價值935萬台幣的22坪(約65平方公尺)的寓所,父母幫忙付首付289萬台幣。剩下的要自己還。

畢業工作三年,林伯裕承認在同齡人中,自己是第一個買房的人,也有一些「小小的優越感」。

但依舊還有還款的壓力。

如果有可能,林伯裕說,以後想賣掉現在的房子,往台北市區搬。

林伯裕還告訴BBC中文網記者,他曾以為中國的年輕人買房要容易一些。

「有想法但沒能力」

上海
王陽希望未來的某一天,房子會有的。

但實際並非如此。上海的媒體人王陽(化名)說,過去的一年,她都沒怎麼過過周末。除開工作外,她還要做兼職補貼生活。跟很多滬漂的海歸一樣,因為高昂的房價和低廉的收入,她不得不與人合租。

王陽說自己與朋友合租一間房,房間內有兩張牀。平均每人房租每月1200元人民幣(約6000新台幣)左右。這樣才勉強把住房開銷控制在工資的五分之一左右。要不然一個人住,三分之一就要貢獻在房租上。

王陽屬於對未來抱有希望的一類。她說,近幾年可能就是這樣租房,覺得「租房沒什麼,以後工資會漲。對於一輩子來說,(房子)應該會有的」。

可是被問及,房子怎麼來,工資的漲幅比得過房價上漲嗎?以及是否考慮同大部分中國年輕人一樣,請求父母幫忙付首付,自己還房貸?

王陽一臉苦笑說:「父母有想法,也沒有能力啊」。

對於目前入不敷出與高得離譜的房價現狀,王陽說:「我想過改變,但不知道怎麼改變。」。

在採訪時,王陽對BBC中文網記者表達了自己對台灣年輕人的羨慕之情。她說,台灣體制允許有空間選擇。言下之意,台灣年輕人有發聲的渠道,可以通過投票來參與和改變未來。

轉而,她問:「但真的可以解決問題嗎?」

(責編:蕭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