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良專欄:大學校園遊客「入侵」?

2016-01-15 06:40

? 人氣

進出大學校園的人,未必是這個學校的師生職工,校外人士也占了不小比例。校園遼闊、風景秀麗、交通便捷的大學,週末假期便像「觀光」大學,遊客人數一多,對校園或多或少產生影響,各校師生與遊客的互動不盡相同。校地最大、資源最豐沛的台大校園,一向「外來人口」甚多,陸客開放來台觀光後,更成為必遊景點,校園裡常聽到中國口音的交談聲。位於台北陽明山的文化大學,早已成為陽明山國家公園的一部分,民眾賞花看夜景的熱門景點,假日、花季的遊客絡繹不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相較一般大學,遊客多的藝術類大學所受衝擊較大,因為這裡的師生作息──假日週間、白天黑夜無太大區別,週末假日仍有不少師生留在校園創作、展演。

北藝大的校園起伏彎曲多層次,花木扶疏,景觀細緻,可以俯瞰整個關渡平原以及淡水出海口。創校的前十幾年,校園猶然荒蕪,除了偶爾出現的附近居民,少有遊客蹤跡。「定居」關渡後,除了在關渡藝術節增加露天劇場與藝術教室,邀請附近社區民眾、駐軍與校外展演團體、藝術家參與。各系展演時,擔心觀眾交通不方便,常以專車接送,後來校園美化了,自然而然遠近馳名,吸引了長年生活於陰霾天空下、吸取空氣中有害懸浮物質比例偏高的台北市民,昔日溫馨接送情的年代已成過去。

近年北藝大校園週末假日的遊客滿坑滿谷,家庭出遊、朋友聚餐、情侶約會,有人寫生、野餐、喝咖啡、看書,也有人搭帳篷做白日露營。遊客多數循校園主要道路移動,好奇心重的人走小徑尋幽訪勝,常闖入教學與創作空間,各系所也只能做好各種防護措施,不讓外人擅自進出。

校園停車位難求,回來學校參與、觀賞展演的師生常找不到停車的地方,誤了時間,抱怨連連。總務處因應措施是把許多機車格改為停車位,造成以機車當交通工具的學生不便。

跟北藝大在內的幾所「觀光大學」相比,台南官田鄉間烏山頭下的台南藝術大學(原名國立台南藝術學院),遊客與校園、師生的互動十分疏離,但也頗具喜感。這所由已故著名建築師漢寶德教授一手創辦、並擔任首任校長的優質藝術學府,校園景觀發想自蘇州庭園,充滿小橋流水的江南景色。由於地處偏遠,人跡罕至,學生加上老師、職工,全校僅僅數百人,連委外開一家便利商店都是極高難度的大事,週間夜晚與假日,整個校園像一座沒有人的公園。

南藝大校園美景有江南園林風味。(中評社)
南藝大校園美景有江南園林風味。(中評社)

二〇〇〇年「一級貧民」出身的陳水扁當選總統,他的祖厝故居成為民眾「朝聖」的重點,台南—官田—烏山頭水庫旅遊路線上,南藝大差不多是必經之路。校園美景引不起太大的興趣,它的功能似乎只是遊客上廁所、休息的旅遊中途站,有些人四處看看,走過教學區,從外向內窺看教授研究室,突然像發現新大陸似地,告訴身邊的同伴:「內底有人呦!」。後來隨著阿扁落魄,遊客銳減,校園才少了進香團似的喧鬧。跟北藝大相較,南藝大至今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校園。

最近關渡北藝大在校門口一塊鐫刻校名──「國立藝術大學」的大石,「大學」二字被塗改為「公園」。「首謀」份子竟然是美術系二年級小女生,她們在課堂上受到老師對文化干擾、藝術干預社會議題的啟發,初生之犢不畏虎,把老師的話奉為圭臬,說做就做,利用夜黑風高的晚上默默進行「創作」。

「大學」改「公園」事件「案」發後,學生在社群網站上紛紛發表意見,講述目睹的遊客怪現狀與「受害經驗」,「北異‧吭聲報」與美術系還舉辦公共論壇,發出聲明,正式宣告「大學」改「公園」的行動為文化干擾,學生有權利用藝術表達意見,藉著「公園」覆蓋校碑上的「大學」,反諷校園觀光化所引發的諸多問題,例如創作空間受損、假日沒東西吃、系館不安全、製造噪音等。

美術系學生「革命無罪,造反有理」?抗議學校變成公園,或走向公園化、觀光化的真正的意涵為何?

「公園」本身具有文化意義,校園像座公園基本上是好事,倘若「公園」被批評,不是因為它是公園,而是設計不當與管理不彰,造成髒亂或放縱某些行為。北藝大學生若抗議校園公園化、觀光化,所針對的必然是原來的教學與行政系統失靈,學生展演、創作空間被緊縮,校園只剩下公園的殼子,失卻了藝術大學的靈魂。

北藝大遊客多到學生將校門口的「國立藝術大學」塗改成「國立藝術公園」。(來源:北異.吭聲報臉書粉絲頁)
北藝大遊客多到學生將校門口的「國立藝術大學」塗改成「國立藝術公園」。(來源:北異.吭聲報臉書粉絲頁

二十多年前台灣古蹟、建築學者常帶著一群學生走訪各地具歷史與建築價值的老房宅,政府也開始施行登錄制度,有些被指定的古蹟、歷史空間尚有人住在裡面,遊客在屋子內外探頭探腦、走進走出,惹屋主反感,憤而採取若干限制措施的例子所在多有。不同於歷史建物多屬私人所有,校園本來就是公共空間,就算學校一百個不願意,也不能像中小學或軍事學校,把校園封鎖,由保全、衛兵嚴格限制閒雜人等。事實上,真要鎖「校」也不容易,因為有太多的死角與進出管道。

其實,北藝大美術系學生抗議遊客「入侵」是表象的,真正目的是要求校園空間參與民主化,以及作品空間審查應改為報備制等問題。從國立藝術學院到北藝大,美術系學生習慣以嚴肅的態度進行充滿抗議性、批判性的「創作」,作為與社會溝通的手段,這個本來不是問題的問題,衍變成總務長與學生對立,原因是雙方對「藝術創作自由」看法不同,形同雞同鴨講。

從正面思考,遊客何嚐不是校園文化的一部分。如何化解校園遊客過多所帶來的後遺症?最正面的方法應是把遊客化為展演觀眾或廣義的藝文人口。台大沒有制止外來遊客,還從一九九七年起主辦杜鵑花節,讓遊客在每年三月校園杜鵑花盛開時,到台大賞花、認識台大,各地的高中生也常藉杜鵑花節參觀台大各學系設備與教學,作為升大學時填寫志願的參考。

台大尚且如此,有優良展演條件與創作傳統的北藝大,觀眾∕遊客只是一線之隔。以往學校曾與台北大眾捷運公司攜手舉辦「捷運藝術季」,利用奔馳關渡平原的捷運系統搭載民眾來校參觀展演,而後的花卉藝術節以及亞太藝術節、各系展演、藝術節(如關渡電影節),莫不對外開放。來北藝大看音樂、舞蹈、戲劇、美術展演匆匆忙忙,忽略周圍美景,或一味只作休閒活動,無視校內音樂廳、舞蹈廳、戲劇廳、美術館的展演內容,都是遊客∕觀眾北藝大之行的美中不足。

*作者為北藝大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坤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