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天專欄:金融科技創造銀行業新局

2015-12-31 06:20

? 人氣

8(胡一天提供)
2006年創辦以來,LC已經媒合了超過134億美元的貸款。(胡一天提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9(胡一天提供)
投資人透過對LC逐漸熟悉而願意持續透過LC平台提供資金,從而讓有意透過LC融資的借款人得以降低成本。(胡一天提供)

 LC這個信用風險交易平台最大的投資價值,除了以新科技創造出一個可投資與交易的資產級別(asset class)之外,就是其大數據搜集與分析能力。下圖是LC平台上所媒合的貸款期限與收益率分佈圖。雖然LC目前只有約10萬個投資人透過其平台投資貸款,但這些投資人會因爲對LC逐漸熟悉而願意持續透過LC平台提供資金,從而讓有意透過LC融資的借款人得以降低成本。這個有些反直覺的現象其實是投資人面對風險的心理調適:之所以會有高達15%、20%的高利貸,就是因為投資人對LC平台風險評估的信心不足。這份懷疑可以隨著時間積累與投資人量體的擴充逐漸緩釋。雖然在零利率時代中結之後,部分追求高回報的投資人或許會因為LC平台上的貸款風險較高而選擇退出,但貸款需求再融資需求仍在,LC交易平台的價值並不會因為利率上升而減損。何況LC的投資人群眾基礎十分廣泛,不見得會因為部分投資人退出而導致交易量大幅下滑。LC平台其實是一種基於群眾智慧與機器學習的AI – augmented collective intelligence。LC平台不僅能隨著交易量增加而累積有意義的大數據,其本身就是在創造一種新型態的信用評級機制,是實實在在的金融科技創新。

10(胡一天提供)
LC平台上所媒合的貸款期限與收益率分佈圖。(胡一天提供)

有些市場觀察家認為LC是在監管灰色地帶打擦邊球,事實不然。LC並未直接承作貸款,而僅僅是將單筆貸款信用風險評級的資訊傳遞給商業銀行合作夥伴,由該銀行撥款後,再由LC將該筆貸款在平台上由投資人以適合形式認購。貸款是合約,可以轉讓,亦可被打包成結構商品。許多LC投資人買到的風險,其實是LC發行的債券,其本金與利息由LC平台上相對應的成千上萬筆小額貸款所支持。LC亦提供投資人直接承作貸款的選項。在這樣的應用情境中,LC實現了信用風險的訊息傳遞,讓市場參與者來決定某筆貸款的價值,而非仰賴傳統銀行中不一定全知全能的信用風險審查委員們的審美觀,無形中讓金融服務成為網絡服務,反而更能促進金融業「融通暢流」的本質。

思想實驗:如果WFC實現其授信「作業系統」的換代升級,以LC的平台模式來服務客戶,會有何種效果?歷史證明,金融機構轉型非常困難,如果LC模式是未來,既然打不倒,何妨加入?美國聯儲聖路易分行行長Lael Brainard在2015年9月一場演講中指出,P2P借貸平台完全可以成為社區銀行服務中小型客戶的策略夥伴。若LC把其開放平台變成社區銀行服務客戶的API,協助全美國所有非大銀行體系的數千家中小型社區銀行組成一個聯盟,其資產規模可以排到全美前五大。若聯盟成員均透過LC來服務其客戶,商機該有多大?這可以看成是「共享經濟」的金融版。

考慮LC經調整後的EBITDA利潤率達18%,帳面現金高達9億美元,無負債,平台流量增長將近100%,目前約43億美元的總市值,雖然本淨比快5倍,估值中含有相當多的業務高速成長預期,似乎很貴。熊派雖然對LC能否兌現持高度懷疑,但如果想像未來LC平台處理的融資與再融資總額成長到1000億美元,假設媒合手續費只有2%,營收可以達到20億美元,若仍能維持18%的EBITDA利潤率,LC的股價又看起來不算貴了。有遠見的投資人,或許可以既買WFC又買LC,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至於能否兩手都賺,只有時間能證明。

*作者為金融市場觀察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一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