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良專欄:文化立縣招牌落漆?

2015-12-31 07:00

? 人氣

藝文界人士聲援百果樹將在年末齊聚舉辦「熄燈趴」,熄燈前的百果樹最後一夜。(來源:作家楊索臉書)

藝文界人士聲援百果樹將在年末齊聚舉辦「熄燈趴」,熄燈前的百果樹最後一夜。(來源:作家楊索臉書)

最近,由一九三〇年代建造的原「米穀檢查所宜蘭出張所」改裝的百果樹紅磚屋,因每年花費縣政府九十餘萬活動補助費,在議會被幾位議員質詢縣長「獨厚」黃春明及黃大魚兒童劇團,不符「地方文創產業及創意競賽企劃」,令黃春明感到失望與寒心,決定熄燈。消息傳開,藝文界人士群起激憤,陸續在媒體撰文聲援,百餘人連署,並發表聯合聲明,對政客輕視藝術提出強力控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面對外界質疑,國民黨議會黨團書記長召開記者會,指責摧殘文化的真正凶手是縣府,因為依照採購法須公開或限制性招標,直接委託經營明顯違法;縣府工旅處則回應,委託案依照法令辦理,屬限制型招標的一種,有法源依據云云。

官員、民代沆瀣一氣,令文化蒙塵,民代不足論,官員──尤其是首長負的責任最大。縣市長對文化實質內涵缺乏想像的畫面,相關議題便使不上力,分不清楚黃春明所具有的象徵意義,只好聽從民代要求的恐怖平衡或齊頭式平等。百果樹紅磚屋受質疑,與議員的黨派立場與「選民服務」,不無關係。

跨年夜的十二月三十一日,數十位作家、藝術界人士齊聚火車站前的紅磚屋辦熄燈趴:「這個『熄燈』並非率性離去、對地方的熱情不再,而是對政府、民意代表長年忽視文化深耕、缺乏尊重的深沉抗議。」

黃春明是全國聞名的作家,也是宜蘭重要的文化人,極具赤子之心,在文學、繪畫、兒童戲劇、歌仔戲……各藝文領域有如十項鐵人,八十歲了仍像過動兒。我年輕時最喜歡讀黃春明小說,也喜歡聽他講故事。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九七二年左右,聽他講「小李子不是大騙子」:小李子發現桃花源,帶村民同往,結果沒找到,「小李子大騙子」成為村民取笑的對象。有一天清早,小李子帶著一批桃樹苗再去尋找桃花源,如果找不到,他要在那裡種桃花樹,總有一天會成為桃花源……。把一篇老舊的文章賦予鮮活的現代意涵,真是厲害。其實,他的每篇小說都在講故事,〈鮮紅蝦──「下消樂仔」這個掌故〉尤其讓我拍案叫絕。

另外,我也認為他與張照堂一九七〇年代初合作的《大甲媽祖回娘家》,事隔四十幾年,仍是眾多鎮瀾宮大甲媽祖出巡紀錄片的開山之作。我後來少有機會聽他講故事,沒想到竟然待在宜蘭一處歷史空間做「生意」,經常邀作家演講,並現身為兒童說故事,俯首甘為孺子牛。

黃春明的百果樹紅磚屋為兒童文學札根。(取自百果樹臉書粉絲頁)
黃春明的百果樹紅磚屋為兒童文學札根。(取自百果樹臉書粉絲頁)

類似紅磚屋的事件在台灣並非絕無僅有,但發生在宜蘭,讓人訝異不已,就算縣長在文化大軍壓境的風頭上作任何補救措施,例如立即組織專案小組,向企業募款,已讓蘭陽子弟慚愧與蒙羞,更使宜蘭以文化立縣的招牌掉漆。

工業不發達的宜蘭被外縣市視為好山好水、有文化、重環保的「大」縣,自然景觀、文化設施與觀光休閒業令人驚艷。其實,宜蘭被外界「看見」是最近三十多年的事,近年呈現的「宜蘭文化」,不論軟硬體,大多是一九八〇年代以降,陳定南、游錫堃等人的文化成果。林縣長最大的功績是把一度淪陷的宜蘭贏回來,賡續綠色執政傳統,他勤政愛民,積極發展工商旅遊業,但在文化上的開創力與行動力有待加強。

二〇一〇年侯孝賢籌拍《刺客聶隱娘》尋找場景,特別看中後有山、前有水、景色秀麗的武荖坑,而且本地有不少功力深厚的木造結構匠師,侯導決定以唐代鑒真和尚興建的奈良昭提寺為模型,在武荖坑興建兩棟實質的建築。

經過聯絡,當時的縣府文化局長帶侯導至宜蘭勘景,侯導的劇組與宜蘭縣府團隊相談甚歡,酒酣耳熱之餘,非常乾脆地決定合作,所需經費(約四、五千萬)由雙方分攤,這晚的餐會看起來有如大事底定的慶功宴。事後的發展卻很詭異,文化局長自認議會不可能通過分攤經費「圖利他人」,接著又「發現」武荖坑基地是墳墓預定地,若要變更使用,須要議會同意,文化局長同樣自我設限,此事因而不了了之,《刺客聶隱娘》改在台北中影搭景。

如果真能依照原訂計畫,結構簡樸的唐代建築斗栱,只要更換或增添軟件(屏風、垂廉、雕花、門扇)、增加庭園,就可以作為拍攝其他朝代的場景,並吸引電影導演來此拍片,逐漸形成電影文化聚落。尤其《刺客聶隱娘》在坎城影展獲最佳導演獎,水漲船高,電影場景對國內外之號召力與吸引力,可想而知。

聶隱娘的遺憾造成另一個遺憾。宜蘭如有唐代建築,拍攝《紐約黑幫》、《唐人街》、《華爾街之狼》等著名影片的義大利裔好萊塢導演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拍《沉默》的場景可能就會選在宜蘭。馬丁籌拍的《沉默》是日本作家遠藤周作的作品,描述十六世紀德川幕府迫害九州長崎天主教徒的故事。兩年前,馬丁決定開拍《沉默》,製片及他本人先後來台勘景,並在二〇一三年坎城影展時正式宣布在台灣拍攝。

馬丁之所以選擇在台拍片,原因之一是他在中影古城區看到《刺客聶隱娘》搭建的場景,他原本就欣賞侯孝賢,認為這樣的歷史場景稍加調整,就可成為《沉默》裡面所描述的開發中長崎古街。臨時性的場景尚且令馬丁印象深刻,兩棟木結構建築物豈不更讓他滿意?侯孝賢《刺客聶隱娘》出現在宜蘭,不但保留建築物與電影場景,馬丁也許在這個實質的建築基礎上延伸。結果,宜蘭失去東、西兩大導演在宜蘭留下作品的機會。

宜蘭致力發展觀光休閒產業,但沒有眼光衡量電影產業帶動的經濟與文化產值。一般國際大片開拍,劇組人員及其眷屬在拍片地點(或附近)的消費十分可觀,曾聽前台中市文化局官員說,李安在台中拍《少年PI的奇幻漂流》時,劇組住宿經費高達一億多元,還沒把飲食、購物消費計算在內。《刺客聶隱娘》、《沉默》劇組促進宜蘭經濟、文化活動的功能顯而易見,對電影藝術教育的影響更無庸置疑。

許多國家對於藝術家、藝術團體都十分尊重,為吸引藝術家長駐,由政府出資興建館舍,提供營運經費的案例所在多有。法國南部艾克斯(Aix-en-Provence)的「黑樓」(Le Pavillon Noir)表演廳,建築物所有權屬艾克斯市政府,負責營運管理的單位為知名的Angelin Preljocaj舞蹈團。艾克斯市政府為興建這個400個座位的表演廳,從構思開始舞團即參與其中,使建築物符合未來使用需求,這個以舞蹈為主的表演場所已於二〇〇六年對外開放。

百果樹熄燈趴前夜,志工忙烤春明餅待客。(作家楊索臉書)
百果樹熄燈趴前夜,志工忙烤春明餅待客。(作家楊索臉書)

台灣很難發生這類例證,似乎也是一種宿命。文化官員作事常受採購法牽絆,有時卻也拿它作為消極無為的藉口,民代聲稱有監督行政單位施政與經費的責任,卻也常為某些特定團體、個人,向行政單位施壓。

在台灣,「文化」是能否被看見,與首長的魄力有關。跟二、三〇年前比較,宜蘭文化實際是有些「倒退嚕」的。百果樹紅磚屋事件業務屬工商旅遊處,文化局像「無事人仔」似的,難道小小縣政府各局處之間沒有溝通、協調的平台?

任何文化案例──特別是開創性的文化設施與活動,本來就有許多困難等待解決,有文化概念與執行魄力的縣長,是不會讓百果樹紅磚屋、《刺客聶隱娘》這類事件發生的。

*作者為北藝大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坤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