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國卿觀點:他/她憑什麼可以當總統?

2015-12-27 06:50

? 人氣

七大工商團體22日舉辦「台灣經濟發展論壇」,邀請三位總統候選人與會,由民進黨蔡英文率先登場。(顏麟宇攝)

七大工商團體22日舉辦「台灣經濟發展論壇」,邀請三位總統候選人與會,由民進黨蔡英文率先登場。(顏麟宇攝)

首場總統電視辯論前,七大工商團體陸續舉辦「台灣經濟發展論壇-與未來國家領導人對談」,就十個國家前途問題,請各總統候選人到現場講清楚。《風傳媒》報導這項活動時,內文與標題用了「面試」二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面試總統,頗有意思。

任何人只要想進入一個機構,因為彼此陌生,一定要經過「面試」。入學,要面試;謀職,要面試。不經過「面試」者,必定是彼此熟悉,搞搞裙帶關係即可,所以越是高級主管,越不是經過面試產生的,主事者憑一己之判斷便授與職務,導致錯用者不在少數,這在官場上有個習慣用語叫做「官派」,它的反義詞叫做「民選」。

民選,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前提,臺灣早已脫離官派時代,從最基層的里長,到最高層的總統都要經過民選,但是,越高官職的選舉,選民越不認識候選人,甚至見一面都很難,有機會握個手,拍張合照,便死心塌地了。現在問問,有誰見過蔡英文、朱立倫、宋楚瑜一面,誰知道這些人日常言行舉止,腦袋裡裝什麼東西?於是我們即將選舉一個陌生的人來當總統,決定我們未來四年的命運,只要是稍具理性的人,都會覺得很不保險,再問問,過去的幾次選出的總統,大家是否覺得選得準確?

因此不得不去想到這些總統候選人是怎麼冒出來的?真的是經過你面試推選出來的嗎?當然不可能,這些個候選人是經過政黨提名初選出來的,但是,臺灣的黨內初選並不像美國正在進行的的初選有十幾個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公開辯論,讓黨員去選擇一位能夠代表各該政黨的人選出來,讓所有選民預估這些人當總統之後的各種可能與不可能。臺灣的政黨基本上還不是很民主,只要黨內有兩位角逐參選,便解讀為「內鬥」,「分裂」(也確實分裂過),從不認為那是健康的黨內民主,所以,政黨內部習慣「協調內定」一個人出馬,黨代表只是鼓掌舉手如儀,無從斟酌人選好壞優劣,也不問自己對臺灣未來有何理想。

然而這幾個勝出者到底是在黨內如何「長期經營」出這種聲望地位,其中有多少謀略,有多少利益交換,箇中秘密,恐怕很少人瞭解,這才是臺灣政治的最大黑箱作業,不服氣的人便暗地裡時常納悶「他/她憑什麼可以當總統?」疑問雖然存在,可是絕大多數人都杵在黑箱裡悶不吭聲,只求所屬政黨勝選,將來好分一杯羹。

各政黨敲定候選人後,正式面對選民,不妨看看所謂面對選民是什麼模式。每回選舉,最常見的鏡頭就是候選人站在台上講,選民(不知從哪來的)站在台下聽,聽懂也鼓掌,聽不懂也鼓掌,掌聲一致,這就是所謂的「造勢活動」。

面對這種鏡頭,大家都習以為常,但內心也都知道,這種造勢是必須演的一場戲而已,它不是為了訴求政見拉選票,因為這些台下聽眾,候選人即使不講話,他照樣把票投給你。所有候選人也很清楚台下人群是從哪來的,就拉票的實質效益來說,這是做白工,但是白工也得做,因為這是做給媒體取鏡,好讓其他不在場選民看看我聲勢多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