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權宣言》70周年》侵犯人權情況依舊頻繁 國際組織:民粹主義興起阻礙推廣人權

2018-12-11 16:00

? 人氣

據全球奴役指數報告統計,20個最主要工業國家平均每年進口的3540億美元商品,均涉嫌由被奴役的勞工生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何消除奴役

據行走自由基金會統計,有36個國家已開始對企業和公共資源供應鏈中的強迫勞動進行調查,與2016年相比有大幅增加。今年9月,G20集團勞工部長就消除現代奴役的一份共同戰略達成一致。安德裡斯認為,這是走出了「一大步」。越來越多的企業也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向奴役現象宣戰的不僅是工業國家。「在孟加拉國和約旦的制衣廠裡,如今已基本上找不到類似奴役的情況」,安德裡斯說,那裡「最近10到20年裡發生了顯著的進步,原因之一是來自國際上的壓力」。

能不能完成聯合國的目標--在2030年在全球範圍消除奴役,仍是個未知數。「如果繼續保持政治壓力,我們在到2030年這段時間裡會看到數量上的明顯減少」,安德裡斯預言道,「不過必須要有這個意願和決心,而這正是問題所在。」

反對酷刑

第五條:任何人不得加以酷刑,或施以殘忍的、不人道的或侮辱性的待遇或刑罰。

哪裡有酷刑?

毆打、電擊、封閉關押--盡管酷刑在全球範圍被全面禁止,仍有不少國家容忍這一現象的存在。國際特赦組織的資料顯示,2009年到2014年間,140多個國家都發生過刑訊拷打及其他形式的酷刑。

近幾年還沒有出現更新的全面研究。「酷刑總是發生在緊閉的門後,不為多數人所知,所以要獲得確切的數據十分困難」,國際特赦組織德國分部國際法專家沙爾勞(Maria Scharlau)解釋說,可以推斷的是數量沒有下降,因為總體上看,對公民採取更高壓手段的國家增加了。

越來越多國家簽署反酷刑條約,但酷刑卻未減少,是怎麼回事?

「各國都願意表現得像人權楷模」,沙爾勞說:「簽署此類條約卻不履行,帶來的風險並不大,因為要證實一個國家有沒有酷刑是很困難的。」相應的調查應建立在國家機器之上。而目前在德國都沒有獨立的調查機制處理如警察暴力等案件。

與此同時,國際法的作用在日漸削弱。「人們看到,像美國總統川普這樣的政治家對酷刑問題滿不在乎地說,這或許不符合國際法,可我們還是要這樣做。」沙爾勞解釋說,很多國家政府試圖為酷刑辯護,比如以反恐的名義。2017年,川普還提出過要考慮再度允許其前任奧巴馬2009年禁止的水刑。

誰有改善,誰惡化

埃及的情況特別引起了人權組織的關注。阿拉伯之春喚起了人們對擺脫國家任意專權的希望,「但事實卻正相反」,沙爾勞說。自從2013年總統塞西掌權以來,政治犯的數量出現了驚人的增長,聯合國反酷刑委員會認為,埃及存在系統性的酷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