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天專欄:多中心化智能社會與金融物聯網(上)

2015-10-22 06:10

? 人氣

當區塊鏈上的植物能付錢要求服務時,金融、法律與科技的邊界要重新定義。(資料來源:Plantoid)

當區塊鏈上的植物能付錢要求服務時,金融、法律與科技的邊界要重新定義。(資料來源:Plantoid)

相對於倫敦、紐約與新加坡,香港在金融科技新創投資的領域稍遜風騷,但最近有不落人後之勢。十月十二日到十三日在Blockchain Workshops於香港數碼港舉辦的《智能合約與智能都市》(Smart Contracts for Smart Cities)研討會,匯聚了來自全球關注比特幣與區塊鏈最新發展的跨領域專家與投資人,會談內容包含數位貨幣與區塊鏈技術在金融、經濟、政治、法律、文化、甚至倫理等層面的影響,以及信奉不同價值觀的人類社會如何因應此一正在加速的巨大變革。我在現場除了與Ethereum創辦人Vitalik簡短交換關於多中心化價值交換網絡的發展趨勢之外,最讓我感到有趣的,是本次活動主辦人之一的Primavera de Filippi所分享的一件在以區塊鏈技術建構的藝術品:Plantoid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顧名思義,Plantoid 是 plant 加 android,人造植物是也。Plantoid其實不是真正的植物,而是人類藝術家的創作。透過遺傳演算法,plantoid被設定成擁有有限意志的「自動機」(autonomous agent),並能以比特幣錢包接受人類或其他能夠欣賞其藝術價值的自動機「贊助」,彷彿自然界中的植物接受水及養分的灌溉。一旦在錢包中的比特幣累積到一定數量,plnatoid就會發出想要繁衍後代的信號,例如開花,或改變顏色,邀請人類藝術家來協助創造一株新的plantoid。這個創造過程不是完全隨性的,而是依照最初plantoid的美學設定參數 – 葉型、顏色等等,逐代演化。這個參數與演化限制條件,姑且稱作數位DNA,是以智能合約的形式儲存在Ethereurm版本的區塊鏈上,願意協助參與創造的藝術家必須遵守,但仍有相當的創造彈性,使得plantoid的後代能有更豐富的多樣性。協助演化的藝術家會得到比特幣作為報酬,每一株plnatoid的後代也會依照將其個別比特幣錢包中的一個比率的比特幣回饋給上一代的plantoid,這個類似直銷的經濟邏輯,模擬了自然界中生物自我繁衍的循環,卻又創造了一個區塊鏈上的仿真生態系。這個生態系是開放的,需要人類與程式的互動才能持續,就像在自然界中的植物需要陽光、空氣、水、以及協助授份的昆蟲才能繁衍後代一樣。但這個生態系的邏輯又不是完全開放的,而是受到一組有限的程式碼控制。隨著plantoid不斷演化,參與設計的藝術家與工程師與plantoid的互動次數也不斷增加,程式碼可以被更新,以適應新的「美學觀點」與環境,就彷彿自然界中的突變,生生不息。

圖示
圖示

這個有點詭異的實驗,對區塊鏈可以開創的新世界具有相當大的啟發意義。首先,plantoid雖然只是藝術品,但也是具有某種程度自由意志的主體。儘管其主體性在法律上或許不被肯認,但有了人類藝術家的協作,創作的人格權可以被保存,其價值亦理當透過某種機制傳遞。以plantoid為原型,可以推廣到其他不同形式的群眾募資,例如歷史紀錄片、街頭音樂、認養森林、有機農場、自然景觀維護等等,各式各樣的「資產」的「所有權」與「用益權」都可以在多中心化的區塊鏈上實驗與實踐。從微觀尺度的plantoid盆栽、到中型尺度的牧場互助會,乃至宏觀尺度的智能社會,基於先進密碼技術的區塊鏈及其衍生技術,既可允許多中心化、無需信用中介機構的比特幣,亦可容許一群通過認許、值得信賴的同儕節點,能在一邊處理新交易時迅速的讓清算主體針對每一筆交易的執行、結算與稽核達成共識。這樣的價值互連網,結合新金融科技,將會徹底改變人類社會組織調動資源與自我治理的邏輯與架構。所謂的多中心化自治體(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DAO),非常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以更豐富的面貌出現。Planotoid只是開始而已。

在這樣的未來世界,既有的金融市場、法律秩序與文化價值體系將會面臨持續的解構、重組與顛覆。DAO與人類、機器、甚至其他DAO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究竟該如何定義與管控?「人權」、「人格」等概念在這樣的世界中又將受到何種挑戰?如果我們將網絡上同儕節點達成共識的運算邏輯當成「正當性」的依據,那麼民主與自由的意義,又會如何演進?

要回答這些大哉問,或許我們可以回顧法律經濟學上的思想瑰寶:高斯定律(Coase’s Theorem)。

(未完待續)

*作者為金融市場觀察家

理財新知:一分鐘看懂「高收益債」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一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