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祖宗飯,斷子孫路」中國萬里長城快垮了!

2015-10-14 10:43

? 人氣

斷壁殘長城(取自網路)

斷壁殘長城(取自網路)

長城是世界上體量、規模最大的「線性文化遺產」,《新華社》記者近日走訪河北、山西等多個地區的長城遺址瞭解到,雖然中國在保護古長城方面進行了不少探索並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古長城狀況依然堪憂,不少地段的長城淹沒於雜草、廢渣之中,甚至被人為損壞。國家文物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即使距今年代最近的明長城,也只有8%的牆體保存完好,超過七成保存狀況較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長城保護專家表示,目前古長城保護面臨著「天災人禍」、利益糾紛、保護性開發不當等問題,迫切需要解決法規約束力不強、管理職能交叉、保護力量不足、無序無知開發等問題。

紅山口長城損毀的烽火台(取自網路)
紅山口長城損毀的烽火台(取自網路)

長城被衝塌 村民忙偷磚

長城綿延萬里,許多重要關口、城牆與當地生活生產區域緊密相連。記者日前在山西寧武縣盤道梁長城看到,殘存的長城土牆僅一人多高,相對薄的地方只有三、四十公分厚,輕輕拍打便會有土層剝落。

這樣的長城在中國北方並不鮮見,甚至部分年久失修的長城被雨水衝塌。記者瞭解到,2012年夏季的強降雨天氣便造成河北境內大境門段長城坍塌36公尺、烏龍溝段敵樓坍塌,山海關的城牆也出現漏雨險情。

與風吹雨淋相比,對長城損害更大的是人為破壞。

八卦嶺長城沿線被選礦水污染的河流(取自網路)
八卦嶺長城沿線被選礦水污染的河流(取自網路)

「啥長城?不就是堆土牆嘛!」

長城「外三關」之一的寧武關位於山西省寧武縣境內,是明長城的重要關口。今年6月,記者在寧武關附近的洞兒窪堡看到,矮矮的城牆上雜草叢生,而堡內是一壟壟綠油油的油麥。在陽方口段長城,被扒了磚的長城成了一截土牆,外側幾乎被煤渣掩蓋。「啥長城?不就是堆土牆嘛!以前為修公路鐵路,推倒了一截,剩下的這段成了煤渣場的圍牆。」路過的一位村民說。

在一些地方,偷盜長城文字磚對長城的破壞很大,這些文字磚被鑿下後,整個城牆就可能很快倒塌。一些基層文保員表示,目前長城碑刻和文字磚仍然有市場,偷盜的文字磚轉手文物市場,價格就能翻倍。河北省承德市一名文保人員表示,曾在家鄉長城磚垛子上看到有文字磚,3天後再去巡查,那塊文字磚已經被盜走了。

慕田峪長城(取自網路)
慕田峪長城(取自網路)

記者瞭解到,在華北地區長城沿線的一些縣區,像城堡內種地、長城旁蓋房、城牆上打洞、扒長城磚等現象還遠未消除。

更有甚者,有關部門對境內古長城「兩眼一抹黑」。在山西省某長城景區所在縣,文化局和文物保管所負責人都不清楚本縣境內的長城段落數量、位置和損壞情況。「關於景區長城,你問風景區管理處,其他長城資料在省文物局,縣裡不知道。」縣文化局一位負責人說。

雁門關長城(取自網路)
雁門關長城(取自網路)

有利搶著管、無利無人管

近年來,長城的旅遊開發日益成為地方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而長城中有不少段落是省界、市縣、縣界。

在部分既是省界、又屬於熱門旅遊區域的長城段,爭搶長城的管理、開發權現象並不少見,個別地區的「長城之爭」延續了幾十年,甚至為此發生流血衝突。

多位長城保護員告訴記者,一些有經濟效益的長城段,都搶著管;一些目前沒有效益的長城段,又都推著不管。

中國長城學會常務副會長董耀會對記者說,目前長城保護是多頭管理,有的由文物部門管,有的是旅遊部門管,還有的是企業來管,也有三方共管甚至個人管理的情況。「這種管理局面,看著熱鬧,但長城保護工作卻落不到實處。」

長城的「黃金地段」吵吵鬧鬧,而大部分長城保護卻少有問津。在河北遵化縣,曾有一家鐵礦廠的礦渣非法堆放在10多公尺長的長城上,遵化縣通知鄰縣興隆縣處理。興隆縣執法時,礦方卻說這是遵化的長城,跟興隆縣沒關係,於是不了了之。「保護管理權屬不清,執法底氣不足。」一位執法者辯解說。

山西長城保護研究會發起人張秉法表示,長城保護中難免會涉及不同的省市縣和多個部門,目前的利益紛爭反映了長城保護管理的相關法律規範還沒有起到相應的作用。

破壞真文物 修建假古董

多位長城專家表示,作為人類文化遺產,長城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了國內外大量遊客。合理開發長城旅遊景點也是實現全面保護、合理利用長城的重要舉措。需要警惕的是,一些地方為短期經濟利益,以保護之名行破壞之實。

記者看到,某市對一段長城進行修繕,將長城散落的石塊用白灰重新堆砌起來,砌成了1至2公尺左右寬的一堵石牆。遠遠望去,白乎乎一片,完全失去古長城的滄桑雄勁。

記者還看到,一些地方把古長城推倒重建。長城修建時期不一,建築風格不同,但在旅遊開發熱潮中,不少地方對歷史較為久遠的長城推倒重建,要麼照搬明長城建築風格,要麼完全模倣八達嶺等長城段,成為徹頭徹尾的「新長城」。

「吃祖宗飯,斷子孫路」

長城專家、太原師範學院歷史系副主任王傑瑜心情沉痛地說:「吃祖宗飯,斷子孫路。」隨著國內長城旅遊不斷升溫,這種破壞真文物、修建假古董的事情在多地不斷出現。「歸根到底是由於長城保護總體規劃的缺失,一些地方為了短期經濟利益,隨意規劃、修復和開發,對古長城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長城歷史的厚重在於,人們摸到的這塊磚是古人親手砌上去的。」董耀會說,長城保護的相關部門要明白,八達嶺有雄偉之美,一些地方殘破的長城也是一種美。「要學會欣賞長城的殘缺美,體會歷史的激盪。不能因為維納斯的斷臂就要打碎了再造新的。這是對歷史的不負責,對後人的不負責。」

共建「保護長城的長城」

面對上述亂象,多年來,不少地方黨委政府尤其是文保部門,在嚴格執法、設立長城保護員、修繕瀕危長城等方面,做了大量保護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

秦皇島市撫寧區在全國首創長城保護員制度,並湧現出農民保護員張鶴珊37載守護長城的感人事蹟;寧夏鹽池縣首開古長城認領保護制度,引來民間資本保護長城;京津冀三地將聯手推進長城文物保護與利用,加強三地長城保護聯合執法……中國民間群體對長城的保護熱情從未消退,政府對長城保護的重視也在加強。

然而,長城保護涉及面廣、難度大,法規約束力不強、管理職能交叉、保護力量不足、無序無知開發,是當前面臨的突出問題。

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文物學會長城研究委員會會長成大林說,長城涉及面極廣,如果沒有科學的總體規劃、嚴格的法律約束和強有力的協調機制,僅憑一個地區、部門是不可能做好長城的保護和管理工作的。

保護精華段落還是保護整體?

長城應當集中精力保護精華段落還是整體保護,一直存在爭議。董耀會說,長城之所以偉大,在於它是萬里長城。如果只有「十里長城」,它就不可能舉世震撼,對長城的保護不應該「挑肥揀瘦」。

成大林等人士建議應從「細化已有法規、完善技術手段、理順管理機制、調動社會力量」等方面優先著手,從體制機制、法律規範、技術保障等方面全方位完善長城工作體系,構建「保護長城的長城」。

雖然《長城保護條例》於2006年實施,但缺乏具體細則,加上不少地方都未出台長城保護規劃,約束力有限。承德市金山嶺長城管理處副主任郭中興說:「一些破壞長城的行為最高罰款只有50萬元,有時遠遠低於破壞長城後佔地所取得的收益。」

「一方面要進一步修改完善《長城保護條例》,加強執法和監管的力度,使之對新情況、新問題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國家宜儘快出台系統的長城保護規劃,統籌協調省際之間的長城保護工作。」董耀會說。

連修復也是破壞!

由於沒有長城修復技術的專項研究和統一的修繕技術標準,長城「修復性破壞」日益嚴重。多位專家建議應從國家層面制定有關長城的技術管理法規。開展保護、修繕、復建時,應從規劃、論證、立項、設計等方面都有科學、規範的程序,防止保護性破壞。

不少專家還認為,做好長城的管理工作需要理順管理體制,明確保護、開發方針。首先要確立文物主管門的主管地位,使其在長城保護工作中有地位、有手段。其次可考慮成立國家級長城管理委員會或者聯席會議制度。由與長城保護、管理、研究相關的部門人員組成,設立常設機構並制定工作制度,以解決長城管理職能交叉、職責不清問題。在「保護為主」的同時,合理、科學利用長城資源,既兼顧周邊群眾利益,又避免單純把長城變成搖錢樹。

成大林說,目前真正從事長城研究工作的專業人員已屈指可數,且年齡已經偏大。加之,中國對長城研究不夠系統深入,當前長城調查大多是個人行為,科學性和嚴謹性不高。

《新華社》記者瞭解到,長城保護力量也嚴重不足,單憑某個機構或單邊力量無法保護好長城。以河北省為例,張家口市長城保護管理處是河北省地級市中唯一專門保護長城的機構,僅靠屈指可數的文保人員去看護張家口1300多公里的長城不太現實。

業內人士建議,應建立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長城保護的機制,使長城沿線的每一位居民和遊客既是長城文化的享有者,也是長城的保護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