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導引指南!《絕地救援》幕後的科學與事實

2015-10-09 12:00

? 人氣

歡迎來到距離地球7千8百萬公里(平均距離)的火星!但如果是只有你一個人,在這個星球上,你/妳能夠活下去嗎?

改編自同名網路小說(中文小說名稱為《火星任務》)的《絕地救援》(The Martian),描述因一場意外而受困在火星的太空人—馬克瓦特尼,利用有限的資源想盡辦法求生,並嘗試回到地球的故事。這部由知名大導—雷利史考特執導,麥特戴蒙、潔西卡崔斯坦、麥可潘納、傑夫丹尼、西恩賓、奇維托艾吉佛等人參與演出的電影作品,故事劇情紮實穩當,除了描述主角如何在火星上求生,同時也描寫了在地球上的人們和主角的夥伴們如何絞盡腦汁展開救援行動,融合了《浩劫重生》的荒野求生、《馬蓋先》的機智以及《阿波羅13》太空救援行動等元素的精采故事,是近年來以太空為主題的電影中,內容豐富多元的一部作品。回顧電影內容,在故事中提到了相當多火星地理及相關科普知識,我想這絕對是過去地理課沒有教過,地科課也沒有詳細交代過的,就讓本篇內容一一為您整理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絕地救援》預告片

火星是太陽系中距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屬於類地行星(Terrestrial planet)(註1),由羅馬神話中的戰神馬爾斯(Mars)命名。在中國史書上,則以「熒惑」稱之。火星的表面以氧化鐵的紅色土壤為主,因此外觀呈現為橘紅色。與地球相比,火星的平均半徑約為3,389.5 公里,大約為地球的一半;在質量、體積上,則是地球的11%及15%。表面重力大約為3.693 m/s2,若以地球的重力1g來算,大約是0.377 g。綜合上述,火星就像是比地球小了一號,比月球大了一號的紅色星球。就大氣而言,火星的大氣以95.32%的二氧化碳為主,其餘則為氮、氬、氧、一氧化碳、水蒸氣、氖、一氧化氮等,因此常被稱作為溫室效應嚴重的環境,但其大氣濃度不足,空氣非常稀薄,反而無法保留住多餘的熱量,造成日夜溫差極大。

火星的外觀與自轉模擬

由於火星與地球同樣擁有傾斜的地軸,因此具有四季變化。而火星在南北極的白色極冠是非常明顯的特徵,過去被認為是由乾冰(二氧化碳的固體)所組成,但在近年的研究認為乾冰僅為表面成分,實際上在表面的乾冰下,可能蘊含著大量的水冰。而表面有許多流水沖刷的遺跡,如同地球上冰河或河流刻蝕的痕跡,令科學家對於這顆紅色星球上是否有生命,抱持著樂觀的態度。在最近的研究報告也指出,火星上確實存在著液態水,大大提升了人類未來移民火星的可能性。有趣的是,這項研究報告正好於今年(2015)的9月28日宣布,恰巧與《絕地救援》上映時間相差一個禮拜,麥特戴蒙甚至還露了一段影片自嘲:下次若再受困火星,至少不用煩惱水的問題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