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越來越擁擠 我們還能找到生存的空間嗎

2015-09-04 10:00

? 人氣

擁擠的人群。(Pixabay)

擁擠的人群。(Pixabay)

印度新德里的市場裡人與人摩肩擦踵、充滿城市喧囂的東京街頭、或是在倫敦地下鐵與身旁汗如雨下的陌生人呼吸同樣的空氣,有時候我們很難想像,世界可能將會比現在更加擁擠,但英國廣播公司1日刊出專文〈地球上還有空間嗎?〉(Is the world running out of space),作者紐威爾(Rachel Nuwer)試圖回答一個問題:當世界日益擁擠,我們未來還能找到一隅歇息之地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100年人口可能暴增為112億人

然而,要精確地預估幾十年後的人口成長是不可能的事,研究者能確信的是,未來只會成為更加擁擠的地方。聯合國最新的數據顯示,到了2030年,人口將從現在的73億增加至84億、2050年時97億人、2100年可能會達到驚人的112億人!

即使是現今,你也很難逃脫這個人滿為患的狀態,從紐約市或舊金山開車幾個小時,到卡茲奇山(Catskill Mountains)或雷斯岬國家海岸公園(Point Reyes National Seashore),卻發現步道和沙灘上充滿著市區的居民,原本偏遠的世外桃源,現在都能感受到都市的擁擠。

鄉下地區進入懐俄明州大堤頓山(the Grand Tetons)的許可證在好幾個月前就銷售一空、猶他州的拱門國家公園(Arches National park)在五月曾經因為嚴重塞車而被迫關閉好幾個小時。

對於那些偶爾可以負擔奢華旅費的人們而言,偶爾可以遠離塵囂,搭上飛機到世界極端遠的角落;也因此,人類的腳印總能延伸到地表最孤立的荒野,像是戈壁沙漠中的蒙古游牧民族、撒哈拉地區的柏柏人(Berbers)以及在南極洲研究的科學家們。

人類將佔據所有存活空間

在世界愈趨擁擠的未來,未來還有可能找到一塊不受人類干擾、居住的土地嗎?我們最終難道真的會佔據所有可以存活的空間?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預測未來人類想要在什麼樣的環境下立足,當時的生活大概又會是如何。

專家按現有的趨勢預估,未來可能會有越來越多人選擇居住在都市中,隨著科技的發展、農業所需的人力萎縮,人們選擇拋下那些吃力的工作,到都市來發展製造或服務業,這在幾十年內必然會發生,1930年全世界只有30%的人口居住於都市區,現代已經上升到55%。到了2050年,大概會有3分之2的人們選擇住在都市。

實際上,從現在到本世紀末,幾乎所有的人口成長都將發生在都市中,哥倫比亞大學及洛克斐勒大學人口實驗室的領導者,同時也是〈地球可以養活多少人?〉(How many people can the Earth support?)一書的作者柯恩(Joel Cohen)預計,從現在到2100年,約莫每5到6天就又多出一百萬居民移入都市。

全球人口約有半數住在可以容納50萬到3百萬人口的小城市中,剩餘的半數則多居住於大城市,可以容納超過1千萬人口,這些城市多在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印度、奈及利亞等。

由於治理上的困難,即使是大城市的人口也不會遠超過1千萬,反而是紐約市、中國珠江三角洲,這種諸多城市擴展而成的都會區將成為常態,城市會帶動區域擴展,人口也會變得更加稠密。

聯合國經社事務部人口司司長威爾莫斯(John Wilmoth)說:「人類確實可以在高人口密度的地區居住,我自己就住在曼哈頓,我必須說並沒有想像中的糟。曼哈頓的教育、文化、就業機會、保健諮詢、安全規範、基礎建設,都為當地居民創造了高品質的生活。當然,並非全球的都市都能有這樣的保障。」

人口主要來源:非洲

人們需要有能力的政府與制度來安頓基本所需如淨水、衛生與廢料排放;柯恩認為,問題在於管理人才的缺乏,更令人擔心的是,那些亟需管理的地區正巧是人口成長最多之處。

大部分未來人口成長主要來自非洲,到2100年時,非洲人口將由目前的10億人成長到40億人,非營利研究組織人口研究局(Population Council)的副主席邦加特斯(John Bongaarts)指出,有很大一部分的人口將會落在都市貧民窟,而那裡並不適合人居住。此外,他還補充,問題在於非洲的大城市(在某種程度上亞洲亦然),沒有足夠的空間來吸收這些湧入的人口。

當然,奈及利亞拉哥斯、孟加拉達卡、印度孟買等城市,在現階段就面臨巨大的挑戰,柯恩說:「人們用必需花費極高價才能買到水,排泄物及垃圾隨處可見,更不可能要求城市要有綠地或居住品質。目前為止,我不覺得我們在面對成長中都市的規劃、重組、政治及環境安全有足夠的準備。」

即使是已開發國家,未來的生活水準也未必能如近年一樣有所成長,邦加特斯表示,我們在近幾十年體會到經濟的突飛猛進,無論在富有或窮困的國家,貧困人口都有所減少,但在未來這會變得更加困難。

最富饒的土地、河流、水源即將用盡

主要原因有分為三項:第一,有錢的國家正在持續老化,意即他們成長率及創新的速度將開始減緩;第二,我們已經用盡了最富饒的土地、把最豐沛的河流建成水壩、將最易取得的水源製成瓶裝水;最後,失衡將成為日益嚴重的問題,儘管美國人平均收入在過去幾十年並沒有太大的變動,金字塔頂端前1%的表現卻越來越好,邦加特斯說:「這個現象在未來仍會持續,還有可能會受到環境議題影響。」

氣候變遷是影響已發展和發展中國家都市區發展的另一個不確定因素,大概有60%的大城市正面臨大自然的災害問題,多數和氣候相關,就算是發展完備的先進城市,也沒辦法完全準備好面對這些威脅。

來自樹城州立大學(Boise State University)的應用社會科學家弗拉奇亞斯提到:「人們總是不願討論這個問題,因為氣候變遷向來是一個警訊;然而,災難性的氣候變遷會對人們居住的空間造成什麼影響,是非常值得探討的議題。」

未雨綢繆才能減輕影響

許多問題都能先透過適當的計畫來減輕影響,不過除了某些進步國家及城市外,很少看到這樣的未雨綢繆,柯恩表示,這些問題總是會找到他的出路,但人類很可能必須付出極大而且可以避免的代價。

然而,並非只有城市才會遭遇人口成長帶來的遽變,未受嚴格管控的鄉下或偏遠地區也有可能會出現較緩和的人口成長,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社會學及統計學教授萊夫特利(Adrian Raftery)說:「隨著氣候改變和科技的進步,南極洲也有可能開始住人,雖然很難想像那裡人滿為患的模樣。」換句話說,未來若有人想尋找一個安靜、遠離人群的角落,將會更加困難。

3%的地表 卻養育世界一半人口

然而,這都不代表我們實際居住的空間會用盡,地球上約一半的土地僅居住2%的人口,而另一方面,有3%的土地卻塞滿超過一半世界總人口;為了支撐都市人口成長所需,對資源永無止境的需求使得相對未受人類污染的地方越來越少,

耶魯大學地理學及都市學教授瀨戶(Karen Seto)說:「我認為熱帶雨林完全不可能被城市佔據,最大的威脅是,都市化對這些植披的間接影響。」舉例來說,城市需要木材來打造建築和家具、農地用來種植作物、丟棄大量日常廢棄物的空間等。

威爾莫斯提到,最終世界人口成長將會趨穩,就算人口數飆升到幾十億,但隨著時間已經有在減緩,未來也會持續下去;數十年後,世界人口甚至可能開始減少。但是在可見的未來裡,我們仍在走向摩頂放踵的道路上,這樣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的狀態都還是未知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