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青龍觀點:電車難題的台灣版答案之省思

2018-11-22 05:50

? 人氣

考試 測驗(取自F1Digitals@pixabay/CC0)
台灣的考試教育追求的是什麼。(資料照,取自F1Digitals@pixabay/CC0)

台灣五、六十年的考試教育,只教育出一批又一批以自我為中心的分數主義者,但是他們又在形式道德教條的威權下,表現出一副「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虛偽面貌。何以如此?我想或許是因為我們一直追問錯了方向吧!追問道德是什麼?追問我該負什麼責任?還是追問我自己的價值意義為何?但是不斷追問的結果,是否反而讓我們更陷溺於問題自身的糾結,而再也看不到問題的來源了?台灣的教育讓我們的學生不斷地追求自己的存在價值,但是卻反而忽略了他者的存在性。或許,我根本就不該追問任何問題,因為我真正需要的是聆聽,聆聽他者的聲音、聆聽天地萬有的聲音,在用心地傾聽中,或許我所有追問的問題及答案,早就已經如空氣般地存在於我們生活週遭,只是過去的我太專心於追問,而忘了去感受它們的存在罷了,其實它們一直都在場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就像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在他的「四方域」(das Geviert)哲學中所說的:過度地追問自己存在的價值,反而喪失了看到自身存在的面貌,相反地,當我們不再執著於追求自己的價值或意義時,而只把眼光放在我們所身處的背景,我們就會驚訝地發現,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背景,才是真正突顯我們自身存在的意義之所在。

現在,我們回到電車難題,您準備好要聆聽電車司機、五名工人、胖子、乃至於週遭一切號誌與環境的聲音了嗎?

*作者為南華大學通識中心專任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