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說到底,中間選民是什麼鬼?

2018-11-15 06:10

? 人氣

作者強調,白色,無色,無論什麼色,都是藍綠弱化下游離出來的暫時性現象,一旦藍綠強化了自己,其他顏色終歸要回到藍綠本色,因為台灣的選制對大黨有利。(資料照,顏麟宇攝)

作者強調,白色,無色,無論什麼色,都是藍綠弱化下游離出來的暫時性現象,一旦藍綠強化了自己,其他顏色終歸要回到藍綠本色,因為台灣的選制對大黨有利。(資料照,顏麟宇攝)

韓國瑜於四月宣布參選高雄市長時,我寫了一篇選情分析,以當時的社會氛圍來看,該分析並不看好韓會當選,但其目標與任務是「輸得漂亮」,為國民黨在高雄民代的席次上突圍,這是大有機會的。那麼,當時的社會氛圍是什麼呢?簡言之,就是中間選民隊伍的擴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時之所以認為韓國瑜有機會在高雄「輸得漂亮」,是因為去年國民黨主席選舉,韓的表現突出,其妙語如珠與基層氣質,有吸引中間選民的魅力。直至今年夏末,綠營才察覺到這件事,開始加大力度在高雄「防韓」,我當時也撰文,說民進黨「資敵」,韓已經贏了。人家本來只有一瓶礦泉水,民進黨卻送上滿漢全席,驚動了更多不關心政治的中間選民去認識韓。

你知道諸葛亮草船借箭的典故吧?

今年春夏兩季,全台選情分析的基礎是藍綠弱化,中間選民可能為兩大黨帶來的什麼樣的結構性變化?直到秋季以後,在韓流的狂襲下,連我自己都忘了中間選民隊伍擴大的背景,目光轉而移向藍營支持者的歸隊,因為在高雄這個綠營鐵票倉裡,成千上萬青天白日旗舞動的畫面,實在令人震撼。

本月柯文哲因韓流衝擊而回防淺綠的政治動作,使我又想起到中間選民的問題。

有分析認為,小野夜奔綠營,確然使得許多藍票回流到丁守中身上,但柯文哲也因此達到鞏固綠票的目的,損失慘重的只有姚文智。故而,佔據多數中間選票的柯文哲,挾著他偷來的綠票,強化了白色力量,藍營支持者雖歸隊於丁,但綠營的弱化,使得柯保持領先態勢不變。

那麼,讓我們回到中間選民的角度來檢驗下這個論點。眼光不必集中於台北市,不妨放大到全台中間選民的形態變化。分析也不必拘泥於民調數字,純粹檢討「何謂中間選民」這個概念即可。

20181113-今(13)日是民調封關日,民進黨台北市長候選人姚文智今表示,封關前民調群魔亂舞,民調只要加上20%,就會趨近於現實結果。 (姚文智公室提供)
民進黨台北市長候選人姚文智。(資料照,姚文智公室提供)

設使,某選區綠25%,中間50%,藍25%,若按照上述論點,很清楚,佔據多數中間選票的人贏。三人競逐時,藍民就算歸隊於某一人,若不能爭取中間50%中的15%,就會輸。但是,此論點的基礎是中間選民的佔比不變。

那如果,五成中間選民中有一成五變成泛藍呢?現在你看「泛藍歸隊」的眼光不太一樣了對吧?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泛綠歸隊」。只要你同意民意是會流動的,以傳統分析藍綠選民結構的算票方式,就站不住腳。

大家都是選民心裡很清楚,有時候,在投票前一刻你的顏色才底定,特別是所謂「中間選民」。

換言之,以上述選區佔比為例,所謂「藍綠歸隊」,並非藍綠各25%全數歸隊總佔比50%,而有可能是藍變成40%,綠變成40%,中間剩20%。若只有藍民歸隊,則也可能是藍40%,綠25%,中間35%。這個時候,「擁有多數中間選民支持」的意義,就變小了。

因此,何謂中間選民?他們來自哪種光譜?就是整個命題的重點。

中間選民有兩種,一是真的中間選民,完全沒有政治意識形態偏好,二是不願承認自己有政治意識形態偏好的選民。換言之,在投票時,有部分中間選民會游移到他的真實政治傾向,而這在選前民調裡是測不太出來的。能將這類隱性顏色選民催出來投票,並忠於其政治傾向的誘因,一是參選人的魅力,二是政黨魅力。

那麼,第二種中間選民為何成為中間選民?很簡單,政黨魅力消失,所以不願承認自己的政治傾向。若再加上參選人魅力不足,那麼這類中間選民就不會出來投票。在民進黨完全執政後,中間選民隊伍擴大的主要來源,不是別的,就是恨國民黨不爭氣的藍營支持者。也直到今年春季,中間選民的隊伍才陸續加入了綠營支持者。

日前,林姿妙(中)溪南競選總部成立時找來韓國瑜(右)、蔣萬安(左)站台造勢。(圖/翻攝自林姿妙臉書)
林姿妙(中)、韓國瑜(右)、蔣萬安(左)。(資料照,翻攝自林姿妙臉書)

在韓國瑜9月爆紅以前,中立者除了藍民,也有許多對綠營執政的不滿的綠民,但比例不詳。韓流竄起之後,藍民迅速從中間回到藍營,綠民則感受到民進黨或將崩潰的危機,也跟著歸隊。

換言之,現在的態勢是,中立者流出了大量藍綠歸隊的選民。選舉回到藍綠對決,原本以中間選民隊伍擴大為基礎的選情分析,就不再有效。從全台選情綜合來看,真正的中間選民恐剩10%,也就是回到了二十年來台灣歷屆選舉的樣態,參選人的個人魅力也就成為決定中間票的最大因素。

最值得參考的看點,就是中間選民影響至鉅的台北市選情。台北市選民結構是「綠+中間 > 藍」,但差距不大,所以柯文哲要贏的前提是,綠民與中間選民絕大多數都投給白色力量。丁守中想贏的關鍵是,用盡吃奶的力氣,將中間選民中的隱性藍民挖出來站隊,以造成「藍 > 綠+中間」的狀態,而不是去走模糊不清的中間路線。

那麼,柯現在的選舉主軸「砲打藍綠」,你覺得是正確的嗎?

有些分析鬼扯「白上升,綠被棄」,暗示藍仍不會贏,顯然其分析者的背景就是綠的,因為柯文哲「表白實綠騙中間」,是綠營的最後防線。現下眼看高雄要輸,綠色分析者自然希望柯文哲為綠營在台北保留元氣,免得2020在賭桌上的籌碼少得可憐。

我的意思並不是說,丁在台北一定贏,而是想闡明,此時此刻,「台北市中間選民佔多數」的立論並不可靠,其他縣市亦然。如果中間選民那麼多,柯文哲實無必要「回防淺綠」,而若國民黨想走中間路線搶柯的票,亦屬失策,因為很容易變成藍不藍綠不綠的搖擺狗,一如馬英九執政時的中間路線。

柯文哲就是綠的,台北市就是藍綠對決,就是意識形態的戰場,就是「總統層級」的廝殺,早在八月初,我就已投書媒體這麼主張,聽者藐藐而已。

或問,意識形態對決就是統獨對決嗎?當然不是的。統獨不過是意識形態的其中一種而已,「藍色務實 v.s. 綠色務虛」也是一種意識形態對決,「藍貧戶 v.s. 綠權貴」也是一種,無論用什麼概念在意識形態上畫分藍綠都好,只要能揭穿,坐實柯就是綠的。現下小野投綠,讓柯流失支持度,不正是意識形態的影響所致嗎?

或問,選市長不是應該用政策對決嗎?是的,如果參選人有政治魅力的話,如果政策文宣能簡明扼要接地氣的話,選民確實有興趣聽政策。但是,丁守中有嗎?白開水要怎麼讓人提起聽政策的興致?丁丁滿腹政策與願景,還不如小野無淚的嚎哭。

20181113-丁守中北投市場拜訪掃街,與現場商家握手致意。(陳品佑攝)
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丁守中。(資料照,陳品佑攝)

換個城市,若不是空汙,台中盧秀燕其實也接近白開水。若不是執政優勢與草根氣息,侯友宜一樣淡而無味。若不是韓國瑜,陳其邁簡直就是空氣。若不是總幹事有戲,柯文哲談政策誰要聽?大家都不要再自欺欺人了,選舉就是一場秀,就是情感動員,選情弱勢者若不能將戲唱得高潮迭起,誰要跟你「回歸政策面」?

從選舉戰術到文宣創意,選前最後兩週,丁守中總算有模有樣,有戰將氣息,擺脫老國民黨做派就對了。雖然市長選情還有很多變數,勝負未知,但市議員選情看好,故而最壞的狀況,也是「輸得漂亮」,丁丁為藍營的2020打下難得的基礎,勝則加冕,敗也功臣。

選戰應該怎麼打?每個城市狀況不同,沒有必勝之模式。但中間選民的迷思,讓許多人做出了誤判,自我假想所謂中間路線。然後有人將不統不獨,維持現狀當成中間路線,謬之遠矣。政治人物的天職,就是「改善現狀」,什麼叫維持現狀?只要能為民眾改善現狀,統獨都好說,就看你會不會說,做不做得到而已。

真正的中間選民,是完全不關心政治的,投票率也不會高。會讓他們去投票的,主要是親朋好友與網友的影響,隨波逐流勉強去投。要不然就是參選人魅力夠大,好啊我就花點時間投你的顏值,或投你的氣質。所以大家在討論的中間選票,其實都是淺色選票,必要時,他們還是會響應政黨或同色參選人號召。

總言之,政黨都應戮力用理念與政績,擴大支持者隊伍,爭取「歸隊」,而不是去討好自我設定的所謂中間選民。那些以中間選票為爭取目標的,說穿了就是騙選票而已。

白色,無色,無論什麼色,都是藍綠弱化下游離出來的暫時性現象,一旦藍綠強化了自己,其他顏色終歸要回到藍綠本色,因為台灣的選制對大黨有利。

這又是另外一個鬼島問題了。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雁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