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股權群募只怕連良藥都算不上

2015-08-07 05:10

? 人氣

如果是良藥苦口也罷,但股權群募只怕連良藥都算不上。(取自經濟部網站)

如果是良藥苦口也罷,但股權群募只怕連良藥都算不上。(取自經濟部網站)

還在前一間風險資本基金工作時,我們投資的一間公司遇到了現金流問題,幾經內部討論後,我們覺得這間公司的無形資產還有活化進而創造更高價值的可能性,所以決定注資延續其生命。但因為現金流的問題很嚴重,我們必須下修每股價格,同時合夥人們決定撤換CEO,因為某種程度上他隱瞞了一陣子現金流惡化的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管從什麼角度來說,這個注資都是這家公司最好的機會,新找到的CEO也遠遠更有經驗和抱負,員工也都會被保留下來,基本上是一個無可置喙的轉換過程。我們按照所有法律程序,寄出了臨時股東大會通知書給所有股東,並將內部作業一切準備就緒,可以在通過股東會的當下就立刻轉帳進到公司帳戶,讓公司能度過現金危機。

就在股東會當天,出現了一個危機:被解職但仍持有股權的CEO,不知道去哪裡挖出了一個幾百年沒出席過股東會的天使股東——後者宣稱他沒有收到股東大會通知書。

原本預計一小時就會結束的臨時股東會,然後基金就可以轉帳拯救公司,大家都開心,但因為一個持股不到1%的天使股東出現,突然間陷入了危機。因為股東會是在新創公司的辦公室召開,合夥人急電回辦公室給我,要我找出股東會通知書的掛號簽回條 。我埋首在大堆的法律文件和信封中瘋狂地翻閱著,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電話響了好幾次,合夥人已經開始做最壞打算,打算答應被解職的CEO某些不合理的條件時,就在這時候我找到了法國郵政的回條——該郵件遞送三次無人收件,被退回了我們辦公室。

最後我們順利完成了增資,讓這間新創能夠存活下去。

這只不過是上百個可能發生的「非專業天使投資人的非理性決定」可能造成的新創危機。

何謂專業的天使投資人?專業的天使投資人通常投資創業家已經有很多年歷史,了解這是一個超高風險但沒有夠高的預期報酬的投資模式,他們會評估遠比VC 更大量的提案——事實上知名的「電梯提案」快速模式是為了天使投資人,種子VC通常會更有系統地尋找投資案——評估完成後就迅速投資,然後提供人脈網路協助創業家,如果新創後來沒能順利走下去,他們也就認賠了結,因為畢竟手上有太多案子,一一去計較並不合乎他們的時間成本。

業餘的天使投資人則不了解天使投資的風險和預期回報關係,資金的限制也讓他們無法投資大量的公司,多數人不過是抱著丟一萬或兩萬美金哪天就會有上百倍回報的機會,其心態與賭徒無異。

但賭徒輸了會認賠,因為莊家通常有更強的黑道背景,沒有賭徒會耍白癡去跟莊家硬碰硬。業餘天使輸了卻不見得會甘心認賠,有時候就會出現前述我親身體驗的非理性行為——明明讓公司存活下去對天使的利益也比較好(損失比較少),但他寧願玉碎不為瓦全,因為他當初本來就只投資一小筆金額,如果故意把事情鬧大、甚至鬧上法院反而可以換得更多利益的話,何樂而不為?

這就是為什麼我在前一篇文章說種子和A輪風險資本家其實對於既有的天使股東通常都會有所介意,如果遇到「有前科者」,風險資本家甚至會要求創業家想辦法說服天使將股權出脫給新投資人,否則就不會投資下去。

如果一個兩個業餘天使就已經讓專業風險資本家戒慎恐懼成這樣,想像上千上百個——這就是為什麼我在前一篇文章會說如果你是風險新創而你又在早期透過股權群募籌得一筆資金,那對於你拿到專業風險資本種子或A輪投資就會有很大的問題,不管股權群募平台那邊的規定多麼詳細周全。因為當一個股東沒有啥好失去的時候(個人投資金額不過上百或上千美金),他會在最關鍵的時候以最不理性的方式干擾到新創向前邁進的步伐,這種風險是大多數專業的風險資本家都不想要的。

我們也可以換另外一個角度想想:為什麼會出現股權群募這樣的工具?或者說這場遊戲中的各個玩家,他們的誘因個是什麼?

這個結構中有三個玩家:群募贊助者(現在改用股東身份進場)、股權群募平台業者以及創業家,以下我們分別用提問的方式來檢驗這三個玩家參與這場遊戲的動機。

群募贊助者:為什麼你從普通的支持贊助和預購產品要變成股東的角色?一般當新創的股東都要仔細跟創業團隊相處、看到實際產品的示範並且評估十年後的成功機率,為什麼你可以在看完短短一段影片和一堆文字就決定當股東?如果你這麼有信心這家公司可以成功,為什麼只花幾百或幾千美金當股東,為什麼不出幾萬或幾十萬美金?為什麼不直接跟創業家聯絡直接出資、還可以省掉被平台扣的款項?如果真的成為新創股東了,你可以忍受六七個月沒有任何消息更新而不打電話騷擾創業家嗎?如果有更新資訊你看得懂嗎?如果連上市公司的年報你都看不懂,為什麼你會有自信一家不知從哪裡來的新創所提供的資訊你們可以看得懂?

股權群募平台業者:因為你是收一次性的現金抽成,你覺得成功的關鍵會在哪裡?是尋找到最有機會在十年後成為獨角獸的新創、並把他們介紹給可以出小額資金的業餘天使?或者是把上你平台的新創間數最大化,用一些短期的KPI去吸引更多贊助者「按下按鈕」成為股權群募股東?

創業家:為什麼你要花那麼多時間去經營一個股權群募的案子、從而換來一堆非專業的天使股東?為什麼不考慮用同樣產品做普通產品預售的群募案子(零股權稀釋)?為什麼你選擇花時間跟上萬個業餘人士解釋你需要他們的小額資金的原因,和回答他們天馬行空的問題?為什麼你不集中火力去向十個或二十個專業天使解釋你要的東西、並詢問他們能為你帶來什麼?

對於真正的風險資本家來說,這些問題的答案——也就是各玩家參與股權群募的動機——不用問都知道,而且都是偏離風險資本生態系統的「長期利益一致化」原則的,有這麼多偏離生態系統的扭曲動機混在其中,募資成功的創業家很可能就缺乏了一些風險創業家必備的人格特質。而就算其中有能成為獨角獸的優質創業家,也得在今後的路上時時面對上百個到上千個不定時炸彈,以及專業風險資本家的敬而遠之。

總結來說:股權群募這帖藥若只是苦口也就算了,但對立志顛覆市場的獨角獸候選人來說,它可能連良藥都算不上呢!

*作者台灣大學電機畢業,在台灣、矽谷和巴黎從事IC設計超過十年,包含創業四年。在巴黎工作期間於HEC Paris取得MBA 學位,轉進風險投資領域,現為Hardware Club合夥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