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天專欄:物聯網與打不開的麻瓜鎖

2015-06-11 05:40

? 人氣

物聯網彷彿開啟一個魔法的世界。(網路圖片)

物聯網彷彿開啟一個魔法的世界。(網路圖片)

在《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中,每位霍格華茲學校的一年級新生的必修課本,就是《咒語教本初級》(The Standard Book of Spells Grade I)。教本中第一條必學咒語,就是Alohomora – 開鎖咒。據說,開鎖咒是17世紀的巫師飛賊發明的,可以打開任何巫師與麻瓜(凡人)家門的鎖。當年哈利波特尚在襁褓當中時,佛地魔就是用Alohomora入侵波特家大門並謀殺了哈利的父母。妙麗也曾經好幾次利用開鎖咒逃出生天。不過開鎖咒也非萬能,要是碰上被反開鎖咒保護的鎖,那就沒輒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每次講到這個故事,我就想到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不僅是因為能夠創造萬物互聯世界的技術好像是魔法,而是因為一個少數人能夠念咒來操控物質、資訊、甚至時空的社會若還能夠運作,那肯定需要很多先決條件,而這恰好是物聯網社會是否真能迅速實現的關鍵。

從金融投資的角度來看,物聯網是一個很大的商機,市場規模可能超過2.5兆美元,足以將預計會受惠的上市公司市值推升到4兆美元的水平。與雲端時代與社群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最大差別,就是透過各種網絡互聯的設備總數以十億計,而且會創造出巨量訊息。這些設備的用戶與用戶之間的通聯,以及設備與設備之間的交流,都是一種廣義的「軟體」間的通訊。每一次通訊都可以經過採擷分析萃取之後轉化為有價值的情報,促成用戶與用戶、用戶與設備、或設備與設備之間的「交易」(transaction)。物聯網是互聯網在雲端計算技術與智能移動裝置透過社群在全球擴散的自然演進,但由於其覆蓋層面太廣,影響太多不同產業,每個產業有各自的運作邏輯、潛規則與不一定合時宜的監管環境,產業內既得利益山頭與打著「互聯網+」大旗想盡吞全世界的網絡巨頭間的競合關係,遠比在雲端與社群/移動階段更形複雜。一個很有趣的範例,就是鎖業。

圖示
圖示。

自人類走出蒙眛進入群居時代開始,不論是石洞、草屋、城堡、度假村還是摩天大厦,確保閒雜外人不得任意進出或存取資源的安全設施,一直是社會的基本需求。隨著科技演進,鎖也從簡單的機械結構演化到一個包含多重認證程序的進出/存取安全控制系統(access control)的一個主要節點,而鑰匙也從一個幾乎人人必備的一個小金屬玩意,逐漸發展為磁卡、晶片、密碼、生物特徵身份認證等等不同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鎖的製造顯然有規模化的商業誘因,門禁管理也顯然可以透過互聯網技術在雲端整合,但迄今仍然未出現一家整合製造、行銷與客戶關係的全球級access control企業。終端需求銷售渠道分散、品牌大廠市佔率低、各國監管認證標準不一等等,都是主因。最重要的是,不論是面向一般消費者或是企業級用戶,買鎖都是一種低頻需求。你可能每天炒房,但你可能幾年甚至十幾年都不會換新鎖。而當你真打算換鎖時,你可能也不會很在意是哪個牌子。喜歡DIY的美國人可能會去Lowe's、Home Depot這類大賣場買新鎖回家換,其他地方的消費者可能就在家附近的五金行買,或是根本就找鎖匠處理。建商蓋房子買鎖時也一樣,豪宅可能會用貴鎖,平民住宅就用便宜鎖。而在要求更嚴格的企業用戶市場,不論是辦公樓、學校、醫院、監獄甚至銀行地下金庫,就像買電梯一樣,是由承包系統整合的商業邏輯趨動的,技術實力的口碑與售後維護的客戶信任感是勝出的關鍵。這些觀察意味著,鎖業是一個穩中有變的行業,因為時間而積累的進入障礙雖然不是牢不可破,但因為市場需求很難出現病毒式增長,大幹快上的經營策略無法適用,恰好給了業內領先品牌廠商配合金融資本收購兼併關鍵資產進行擴張的良機。今年五月才宣佈完成的Kaba與Dorma合併案,就是一個例子。

圖示 
圖示。

創辦於1862年的瑞士上市公司Kaba與創辦於1908年的德國公司Dorma,是創始家族與專業經理人團隊結合金融資本創造價值的經典案例。兩家企業營收都約在10億美元水平,EBITDA利潤率也差不多落在12-18%的區間,成長率均為0.5-4%,若有似無。Kaba在2011年將低毛利的自動門業務分拆出售後給日本的Nabtesco公司後,專精中高端的企業級access control系統,五年下來得到投資人肯定,總市值翻倍到超過20億美元,本益比高達22倍。

雖然有投資人批評,當初Kaba把自家的自動門生意賣掉,與Dorma合併後等於又把門的生意買回來,幹嘛這麼折騰?以鎖業現況,Kaba要靠有機成長讓股價更上一層樓,難度很高。Kaba經營團隊也指出,城鎮化、數位化與全球化浪潮,推升了門禁系統的需求。這也是Kaba於2014年收購加拿大雲端軟體公司Keyscan的主因。Keyscan的雲端解決方案可以應用在企業級的門禁、電梯與員工身份認證系統,有利於Kaba佈局北美市場。由此可見,Kaba與Dorma合併的思路,除了與在門禁控制利基市場領先的Dorma強強聯手,一舉成為全球前三品牌之外,還有整合產業鏈與持有在不同需求周期中能受惠的關鍵資產來讓集團營收與利潤更穩健的意圖,是很合理的策略。

圖示
圖示。

業界第二大的美國上市公司Allegion (ALLE) 的多品牌創新策略,亦值得關注。ALLE原本是美國上市的愛爾蘭公司Ingersoll Rand的子公司,2013才被分拆獨立上市,2014年全球營收約21億美元,其中北美市場貢獻近74%,目前市值約60億美元,本益比也是高達22倍,顯示投資人對美國房地產的持續復甦與ALLE進軍中國大陸與亞洲市場的前景仍抱有高度期望。ALLE銳意創新,2011年到2014年間研發與申請專利成長六倍,手上握有逾300項有效的美國專利,除了在傳統的機械鎖領域開發新產品外,亦透過旗下CISA、aptiQ、與Schlage品牌開發針對醫院、員工門禁與基於藍芽與智能手機的住宅門鎖系統,在物聯網佈局的意圖亦十分明顯。

圖示
圖示 。
圖示
圖示。

另一個看點,就是美國Kwikset公司試圖用智能手機取代傳統鑰匙的嘗試。這個名叫Kevo的智能鎖,透過內建的藍芽功能與iOS或Android app綁定,可以在手機上自動生成電子鑰匙,讓用戶的手機成為居家門禁系統的控制中心。若想讓朋友借住Kevo用戶的家,只要下載Kevo app,讓主人把電子鑰匙分享給客人就好。Kevo還允許主人設定每一把鑰匙的存取權限與有效期間,可以針對不同類別的客人做精細管理。這樣的創新系統,目前在Amazon.com上只賣195美元有找,比一般的平價門鎖貴快10倍,但還是有顧客買單。雖然鑰匙在人類社會已經存在上千年,但用戶習慣並非無法改變。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旅館。愈來愈多的旅館連鎖品牌都已經以門禁卡做為管制住戶進出的主要手段,除了少數高端品牌(例如Park Hyatt Tokyo)或是一些科技稍微落後的獨立旅館業者仍未更換,傳統鑰匙被逐步取代是遲早的事。Kwikset的母公司Spectrum Brands (SPB)是總市值約57億美元的紐約上市公司,過去20年不斷透過收購擴張版圖,還曾經於2013年收購了台灣的東隆五金。這其實意味著,以社群互聯網思維運作的新創團隊,若能在智能鎖領域與像Uber或Airbnb等共享經濟的平台企業結合,有可能開創一個全新的利基市場,而且還能在ALLE或SPB這類企業眼中具有誘人賣相。這是一個潛在獲利空間相對明確的early-stage to growth capital的投資策略,非常值得參考。

圖示 
圖示。
圖示
圖示。
圖示 
圖示。

這個策略再往下推,其實就是Apple HomeKit的智能家居物聯網平台。Google收購家居自動化新創公司Nest的戰略意圖,亦與Apple若合符節。Apple與Google當然有足夠的實力發展這類平台,但這類平台是否能夠成為互聯網巨頭整合擴張的新灘頭堡,關鍵其實不在技術,在用戶與社會是否準備好進一步地將私人生活的更多層面交給這些跨國科技企業。生活在一個充滿感測器的家中,24小時在Big Brothers「關愛的眼神」下享受魔法世界般的便利,真的是人類想要的方向? 誰能保證Apple、Google、甚至Xiaomi不會在它們的智能家居系統內暗藏萬能通關密語?

德國知名社會學教授漢斯·尤根·克萊曼斯基在其著作《億萬富豪的霸權》(0.1%: Das Imperium der Melliardare)就指出,令人絕望的「反烏托邦」,不是極左派聳人聽聞的政治宣傳,而是一個正在加速的過程。信息開放、公民監督與各種「佔領」不服從事件,或許是喚起群眾的號角。但仍不足以挑戰金融資本與科技結合後所創造的霸權。克萊曼斯基教授認為,一個具備辯證行動力的知識分子,應該在媒體、科技與政治層面擁有「駭客化」的水平與覺悟,不然一定會出現無法解決的自我矛盾。也許我們都需要一把科技巫師打不開的「麻瓜鎖」,或是一句反制Alohomora的特別咒語。有能力發明反制開鎖咒的當代「巫師」,其實就相當於是開發比特幣與區塊鏈密碼技術基礎的超級駭客,這群反對當權派的理想主義知識份子,不相信政府與跨國財團不會做惡,但又有誰能保證「麻瓜」們不會被犧牲? 如何處理這個矛盾,將是物聯網發展道路上最關鍵的課題。   

圖示
圖示。
圖示
圖示。

*作者為金融市場觀察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一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