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幸觀點:病入膏肓的「維持(台海)現狀」!

2024-05-22 06:50

? 人氣

比較新近的科學方法大師卡爾‧波普(KarlPopper)也有類似的想法:認為科學隨時在發展,客觀的因素一直在變動。因此無法以現在當下的理論或原則,預測已經變動的將來。他尤其批評已知的歷史因素,預測尚未出現的將來,以邏輯而言不可能的所謂「歷史決定論」(Historicism)。【KARLPOPPER,THEPOVERTYOFHISTORICISM,Preface,vi,1-34(1957)】。以此觀點,任何時期的現狀,個個不同。沒有任何「維持現狀」的意見是邏輯上有意義的主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上所述:台灣幾十年來極大部分的兩岸主張是「維持現狀」,政客和輿論如此主張,民調也如此顯現,國際輿論也多相附和。但是,現狀隨時不同,即使是保存現狀中的某種特殊狀態(例如沒有戰爭),也必須隨時應對變化的客觀因素。所以,既要花功夫「維持⸥,即無不變的「現狀」。賴清德520就職講話,以文字遊戲般的「追求」、「推動」、「發展」……企圖「維持」現狀,既是邏輯不通,也從來不可能發生。最多是人云亦云,自相矛盾的夢囈。

三、中美台的實際行為都不在「維持現狀」

中美台在努力維持現狀嗎?

首先,中國大陸對台海問題從來沒有所謂「維持現狀」的想法和作為。軍事準備、和平統一的嘗試(投資貿易的持續,台灣問題的內政化所引起的法律、文化、政治、經濟等等的措施),表示大陸各個時候的台海政策容有輕重緩急之別,卻絕不是「維持現狀」的一方。

此外,在實力巨大落差的現實之下,台灣方面當然不希望任何必需自己面對的衝突。如果有任何軍事對抗的可能性,希望美國及其他盟邦支援。但是,有一股台派勢力,在國民黨沒有強力反對之下,事實上採取了一些分離的政策及措施。例如,極力向國際宣揚台灣有別於中國大陸的政治認同及體制。尤其是文化及教育上,極力塑造有別於中國的民族認同,試圖淡化中華文化的影響。再如用盡財力維持無足輕重的邦交國;自我安慰地耍什么「台灣」∕「台北」辦事處,或台灣∕中華民國護照,或「台灣…是…國家的名稱」等等小聰明。台灣雖是企圖避免一定失敗的軍事對抗,但極大程度上,也不是維持現狀的勢頭。

而美國的所謂「維持現狀」,真正的意思是台海不發生戰爭,美國繼續享有其既得利益。而為了達到這些目的,無時不在調整其策略,因應無時無刻不在因應變化的現狀,在名義上承認一中的存在下,用盡各種方法(包括軍援台灣),達到兩岸分立的事實。

由於中國大陸、台灣、美國,實際作為上,都不是真正在進行不可能的「維持現狀」,只是希望不發生軍事衝突。台灣希望的維持現狀,必然也必須調整現狀,無論是快慢或強弱,希望和維持現狀是相反和矛盾的觀念和路線。⸢維持」和「現狀⸥既無法同時存在,也從來沒有真正實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