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表示,GPS干擾是利用雜訊使GNSS無法順利進行傳輸,但是用於干擾的假訊號,並不會區分軍用還是民用設備。上個月,GNSS系統故障迫使兩架芬蘭航空的航班在空中緊急掉頭,以避免可能發生的空難。由於對潛在危險感到震驚,五角大廈啟動了名為「Harmonious Rook」的項目,以建立完整的GPS干擾資料,並向《金融時報》表示:「這是全球使用者的重大擔憂。」
《金融時報》指出,儘管幾乎所有飛機都有替代的定位系統,利如使用運動感測的慣性導航系統,但是切換使用替代系統會增加出錯的風險,根據美國太空總署(NASA)報告,相關事故包括在去年,一架飛機差點飛入伊朗領空;2019年,一架美國航班差點撞上一座山。歐盟空中交通監管機構「歐洲空中航行安全組織」(Eurocontrol)報告稱,GPS干擾事件在2018年到2021年間,增加了2000%。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干擾專家漢佛萊斯(Todd Humphreys)向《金融時報》表示,這程度的滋擾已經無法容忍。他強調GPS干擾是一種相當危險的情況:「飛行員可能會對自己的位置感到困惑,最終不得不要求航空管制員針對每次轉向進行導航(turn-by-turn navigation)。」
《金融時報》指出,自以巴衝突以來,使用儀表著陸系統是以色列本—古里安機場的家常便飯,它的原裡是由地面發射兩束無線電信號提供降落指引,這是由於以色利軍方為了抵禦哈瑪斯和伊朗可能的飛彈攻擊,而封鎖以色列境內的GPS訊號。以色列、約旦和黎巴嫩的居民也時常抱怨,GPS干擾使他們無法使用叫車系統、外帶系統或約會應用程式。無國界醫生和巴勒斯坦醫療援助組織向《金融時報》表示,持續的GPS連線問題阻礙了他們在加薩的救援工作。
GPS欺騙
《金融時報》表示,近幾個月頻繁出現一種更複雜的干擾形式——即所謂的欺騙(spoofing),這是透過故意傳輸與GPS相似但位置資訊錯誤的訊號進行干擾,讓訊號的接收者得到不正確的時間或地點。這種策略常用於規避制裁或其他監管限制,像是捕魚權。
GPS欺騙可能從地面也可能從軍艦上發出,藉由破壞附近船隻和飛機的GNSS訊號,使接收者產生錯覺。根據「SkAi Data Services」對「OpenSky」數據的分析顯示,四月有多達3萬架飛機受到欺騙的影響。國際民航組織二月表示,在一些情況下,機組人員失去了所有的導航能力。
《金融時報》表示,儘管航運較少依賴GNSS系統定位,但專家警告,GPS欺騙行為大增仍會增加船隻碰撞甚至漏油的風險,尤其是黑海周邊海域。而且GPS欺騙行為幾乎可以肯定與俄羅斯的軍事活動有關。航運資訊提供商勞埃德船舶日報(Lloyd’s List)的分析師迪亞坤(Bridget Diakun)表示,黑海是一個運輸繁忙、相當擁擠的區域。她在去年十月首次發現影響黑海貨船和郵輪的異常活動。國際航標協會(IALA)秘書長薩迦莉雅(Francis Zachariae )表示,訓練有素的航海員可以解決定位系統所帶來的問題,但他擔心技術比較差的船員可能會過度依賴自動化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