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心屏專文:與大海的美麗邂逅─李景白「我會跳到我不能跳為止!」

2024-04-19 05:50

? 人氣

節目製作團隊在小犬颱風來襲前於蘭嶼八代灣水下四十米拍攝沈船與周遭生態。(公視《沉睡的水下巨人》提供)
節目製作團隊在小犬颱風來襲前於蘭嶼八代灣水下四十米拍攝沈船與周遭生態。(公視《沈睡的水下巨人》提供)

李景白不但是這個節目的製作人、導演,也是主要掌鏡者。水下攝影師的養成不易,他是在跳了一千多支氣瓶後才開始拿相機拍攝,至今跳過三千多支氣瓶;攝影助理的拍攝時數也超過一千支氣瓶,必須累積足夠經驗才能在變幻莫測的海中掌握拍攝情況。在節目製作這個圈子裡,李景白所知的水下攝影師僅有三四位,經常跳水的只兩三位,水下作業不如陸上,拍攝、跟焦、燈光都得自己獨力完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陽光透過海水,在水下五、六米後紅與黃色會被濾掉,只剩綠、靛、紫色,水下再深一些則只剩藍、紫色,所以你看海為什麼是藍色,因為其他顏色都被濾掉了。如果水下不打燈,一切看起來都是藍色,必須外加燈,燈光在水下非常重要。」

李景白指出,一支氣瓶在水下二十幾米處可用四十分鐘到一小時,深入四十米時頂多用二三十分鐘,再深入接近水下五十米時,十幾分鐘就要浮出水面。

「陸地上的一公升氣體到了水下十米處,因為水壓,僅剩零點五公升,但人所吸的每一口氣,量是固定的,所以氣瓶在水下用得很快,相對身體溶解出的氮很多,若太快上升到水面,身體裡的氣體來不及從肺排出去,而直接從血液排出,會堵住血管,就是潛水夫病。」

到了水下,感覺是密閉空間,人會感到恐懼,情緒必須維持穩定,很多潛水意外都是因為在水下慌張,直接摘掉目鏡、吐出口中調節器,直接往上衝,「那就很危險,必須有很穩定的心理素質,Sunny(節目主持人王陽明)比我想像中穩很多…」,他笑著說。

除了大自然的力量,李景白用水下攝影記錄台灣海洋被人為干擾後對於沈船產生的影響,深感人類對海洋的影響實在巨大,多年來海洋保育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

揹上裝備準備跳海,每一次的水下拍攝作業都是冒險,但李景白樂此不疲。(公視《沉睡的水下巨人》提供)
揹上裝備準備跳海,每一次的水下拍攝作業都是冒險,但李景白樂此不疲。(公視《沈睡的水下巨人》提供)

我們能為海洋做些什麼?

「我常開玩笑,台灣石斑可能比黑熊少,龍王鯛可能比猴子少;墾丁國家公園復育了梅花鹿和墾丁(陸上)的生態,但國家公園成立之初的海洋情況卻比現在好,這是很諷刺的…」

他希望觀眾看到他拍攝的美麗海洋,反思自己可以做什麼?可能很多人覺得自己不釣魚也不抓魚,沒有做什麼危害海洋的事,但他反問:「到海鮮餐廳時,你會點現流魚或養殖魚?當大家都吃現流魚,野生魚就會被捕走。也有海鮮餐廳會說,本地的龍蝦比較小,其實不是比較小,是牠來不及長大。你吃現流魚是死的,還比較貴,養殖魚是活的,比較便宜,這邏輯是不是很錯亂?在消費鏈裡每個人對海洋都有責任,都可以選擇。」

為水下世界著迷,每每冒險下水拍攝海中生態的變化,李景白常被形容是瘋子,他娓娓道出自己喜歡水、喜歡游泳,真正接近大海是從到大堡礁拍片、學習潛水開始,從此與潛水結下不解之緣。大海對他有很多意義,在海裡很舒適,只要能克服恐懼,海裡很自由,不會被地心引力限制,像超人一樣漂浮在任何泳層、任何位置。「我混進幾千尾傑克魚群拍攝,牠們看著我:你是哪來的?長一兩公尺的鮪魚有時身邊帶兩個小弟,游過去時瞪著你,再游回來、再瞪著你,海裡真的很有趣!」他看見海裡有些魚用鰭走路,鯊魚也並非想像中的兇殘,「小丑魚比鯊魚兇!進到海洋,你會發現很多超乎想像的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