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盈隆專文:中華民國的難題VS.台灣獨立的難題 ─ 兼論馬習二會

2024-04-17 06:50

? 人氣

馬習會給了習近溫情喊話的機會,但實際作用不大。圖為2024年4月10日,我國前總統馬英九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進行馬習二會。(AP)

馬習會給了習近溫情喊話的機會,但實際作用不大。圖為2024年4月10日,我國前總統馬英九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進行馬習二會。(AP)

一、馬習二會主要是提供習近平對台溫情喊話機會,沒有實質政治作用;

二、中國武力犯台危機還在,但中國過去七年已漸錯失併吞台灣的客觀條件;

三、未來四年,賴清德主政下,將延續「去九二共識」的對中政策,原本冷淡緊張的兩岸關係將持續,在國際社會高度關切下,兩岸小衝突會有,但不至於有大衝突。

關於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問題

在民族主義(nationalism)的相關論述中,我們常聽到諸如「血濃於水、禍福相倚、同甘共苦、休戚與共」之類的話語,這尤其常見諸於老一輩國民黨或共產黨領導人口中。例如2015年11月新加坡馬習會,習近平的開場白就提到「…不管兩岸同胞經歷多少風雨,有過多長時間的隔絕,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把我們分開,因為我們是打斷骨頭連著心的同胞,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有人聽了為之動容,有人聽了毫無感覺。習近平這番感性告白究竟在當時感動了多少台灣人?不得而知。但兩岸之間確實存在複雜的歷史與情感的糾葛,兩岸之間究竟存不存在「命運共同體意識」?或是說,在何種程度上,兩岸之間存在著「命運共同體意識」?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們問:『有人說:「台灣人與大陸人都是炎黃子孫,所以大陸十三億人的苦難也是我們的苦難」請問您贊不贊成?』結果發現:7.7%非常贊成,21%還算贊成,30%不太贊成,32.2%一點也不贊成,9.1%沒意見、不知道、拒答。換句話說,在二十歲以上的台灣人當中,有兩成九成的人基本上贊成「大陸十三億人的苦難也是我們的苦難」,但有六成二的人不贊成。此外,強烈不贊成這種說法的人有三成二,而強烈贊成的只有不到8個百分點,比例懸殊。

這樣的結果顯示,在今天的台灣有明顯超過六成的人跟「大陸同胞」並沒有同甘共苦、休戚與共的感覺,有那種感覺的人不到三成。簡單的說,如果要問「兩岸人民之間究竟存在著多少命運共同體意識?」根據可靠的經驗證據,我們可以說,「相當淡薄」,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如果比較近兩年用同樣的題目測量所獲的結果,我們可以清楚的發現,兩年之間,台灣人的整體態度傾向相當一致:絕大多數人和「大陸同胞」並沒有血濃於水、同甘共苦、休戚與共的感覺。

同樣的問題,我們曾在1996年總統大選那一年夏天施測過,結果卻有很大的不一樣:7%非常贊成,38.6%還算贊成,33.2%不太贊成,6%一點也不贊成,15.2%沒意見、不知道、拒答。換言之,1996年,台灣成年人中有四成六的人和對岸有休戚與共的感覺,三成九沒那種感覺。也就是說,1996年,台灣人和「大陸同胞」有休戚與共的感覺的人是相對的多數,沒有那種感覺的人是少數。二十二年之後,和對岸有休戚與共的感覺的人減少了17%,而沒感覺的人多了23%。這一來一往之間,極大程度地疏遠了兩岸之間的心理距離,那是一種「滄海桑田」的感覺,反映的是一個大時代的故事。

關於台灣人的民族認同

0415-台灣人民族認同長期趨勢。(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台灣人民族認同長期趨勢。(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我們問:「在台灣,有人自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也有人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請問您認為自己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或是您有其他想法?」結果發現:76%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7.2%自認為自己是中國人,11.6%自認為自己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5.2%沒意見、不知道、拒答。換句話說,最新民意顯示,二十歲以上台灣人中,有七成六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一成二自認「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7.2%自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這項發現傳達了一個清楚地訊息,那就是,台灣人認同,有別於中國人認同,已經成為壓倒性的(overwhelming)單一民族認同。這對二戰後陷入嚴重國家與民族認同危機的台灣而言,意義重大。

從一個長期的觀點看,21世紀是台灣認同的世紀。自21世紀第一個十年開始,台灣認同已經壓倒中國認同與雙重認同。當時序進入2024台灣總統大選年,整體台灣人民族認同模式已經處於一面倒台灣認同取得全面勝利的時刻。這代表的是一種全國性政治氣候,它為總統選舉設定參數,誰的台灣認同與意識較強,誰就能脫穎而出,假定其他條件一樣的話。請參見圖29。

關於台灣人的統獨傾向

0415-台灣人統獨傾向長期趨勢。(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台灣人統獨傾向長期趨勢。(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我們問:「國內對於台灣前途問題有很多爭論,有人認為「兩岸統一」比較好,也有人認為「台灣獨立」比較好。請問您的意見是怎樣?是「台灣獨立」或是「兩岸統一」?」結果發現:44.2%台灣獨立,10.9%兩岸統一,33%維持現狀, 11.7%沒意見、不知道、拒答。換句話說,最新民意顯示,在二十歲以上台灣人中,「台灣獨立」是四成四台灣人對未來的期待和選擇,一成一期盼未來「兩岸統一」,三成三期盼未來仍「維持現狀」。這項發現傳達了一個清楚地訊息,那就是,多數台灣人期盼未來台灣要獨立,其次是期盼未來繼續維持現狀,第三才是期盼未來兩岸統一。由此可見,期盼台灣未來要獨立才是台灣主流民意。

「人創造歷史,但並非如其所願;他們並不是在其自願選擇的處境下創造歷史,而是在無從選擇、直接面對來自過去的處境下創造歷史。」(Marx, 1859)

台灣政府不分藍綠,長期所宣傳的「台灣人希望永遠維持現狀」其實是政治語言,是假象、謊言和迷思。它們企圖掩蓋台灣民意的真相,長期嚴重誤導國際視聽,壓縮台灣追求獨立自主的空間,對台灣整體發展利益構成極大傷害。台灣人考慮中國武力犯台因素,傾向現階段維持現狀,這是事實也是無奈,但不應被混淆成台灣人希望永遠維持現狀。這次2024大選後調查,再一次還原了台灣主流民意的真相。

使用最精細的七分類台灣人統獨傾向測量工具,則有以下的發現:20.1%堅持台灣獨立,24%贊成但不堅持台灣獨立,14.1%維持現狀但偏台灣獨立,12.9%永遠維持現狀,6.3%維持現狀但偏兩岸統一,8%贊成但不堅持兩岸統一,3%堅持兩岸統一。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可以討論一下「中間選民定律」(Median Voter Theorem)。

政治科學上的「中間選民定律」,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敘述如下:第一,如果議題可以化約在一度空間;第二,每一個選民都會投票給立場跟他/她最接近的候選人;第三,候選人為了勝選,會選擇一個最有利的議題立場;結果,候選人將會一致往中間靠攏。

在上述一度空間的選舉競爭中,中間選民(Median Voter)會落在何處?我的答案是:維持現狀但偏台灣獨立。誰先搶佔那個位置,誰就能贏得選舉,假定其他條件一樣的話。以這次2024總統大選來看,賴蕭配搶得中間選民,侯趙配與柯吳配則因為都拒斥「維持現狀但偏台灣獨立」,而慘遭失敗。「中間選民」其實是一個統計學概念,這需要瞭解統計學上的「中數」或「中位數」(median)的意涵。它指的是在一組「等距尺度」(interval scale)的數字中的一個百分位數,在這個百分位數的上或下各有同比例的數字 。

No Democracy, No Peace;No Human Rights, No Peace.

因為奇特的歷史因緣,台灣/中華民國是世界上唯一能要求中共改變專制極權體制,而不被說成是干預中國內政的國家。台灣應該站上民主、自由、和平與人權的道德高地,呼籲且敦促中共放棄一黨專政,將權力還給人民,大步邁向中國民主化,在根本上化解統獨爭議,兩岸永久和平才可能實現。

*作者為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本文為民眾黨共識營部份演講稿,授權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游盈隆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