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珍專欄:馬習二會,不必怕台灣受傷害

2024-03-29 06:20

? 人氣

前總統馬英九即將再次訪問中國,預期將有馬習二會,圖為2015年馬習會。(林瑞慶攝)

前總統馬英九即將再次訪問中國,預期將有馬習二會,圖為2015年馬習會。(林瑞慶攝)

前總統馬英九即將二訪中國大陸,不像去年單純的祭祖與青年學者參訪行程,這一次從黃花岡、祭黃帝陵再到北京,預期將會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二度會面;毫無意外,寄望兩岸和平交流者賦予期待,而部份綠營人酸言惡語之餘,總統府、乃至海陸兩會,相對平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馬英九此行象徵意義上可以緩和兩岸緊張態勢,但能否打開「機會之窗」?猶待觀察,畢竟打開「機會之窗」的關鍵,掌握在執政者手裡。

蔡英文關閉「機會之窗」

就像二0一五年新加坡馬習會後,馬英九曾經期待蔡英文總統能在他跨出第一步後,持續兩岸交流─包括領導人會面。不過,時值大選前夕,蔡英文對「馬習會」的評價是「在國際舞台上,以政治框限兩岸關係上人民的選擇」,蔡英文當選就任後聲言「維持現狀」,但八年來,蔡英文的「現狀」顯然是倒退且冰凝的。

即使如此,馬英九沒有放棄他的努力,僅此一點,就值得敬重,台灣是民主社會,對兩岸關係的想像歧異不小,儘管睽違九年再會習近平,他已經不再具有國家領導人身份,甚至也不是政黨領袖,套用賴清德子弟兵林俊憲的惡語,他就是「路人甲」,但馬英九當然不是「路人甲」,他的背後還是有一定程度的民意支撐,而這股民意未必小於總統當選人賴清德的四成。

這是政治領袖必備的特質:不能只會順風扯旗,而要有魄力和膽識逆風破局,扁政府時代,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如此,此刻馬英九如此,這是對台灣的祝福,而非詛咒,不論兩岸形勢如何緊繃,台灣需要能緩和戰爭焦慮的緩衝閥。

首訪大陸未曾忘記中華民國

陸委會對馬英九此行表示尊重,但不忘呼籲卸任國家元首赴中「自應考量台灣整體社會觀感」,「並向中方反映台灣民意堅持民主自由,捍衛國家主權的堅定立場。」陳建仁更希望馬英九能在習近平面前強調「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這些「立場宣示」不足為奇,畢竟當年連戰「和平之旅」行前,馬英九也不斷提醒「適度表達台灣優先與台灣主體性」,甚至建議北大演講應提出「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等概念,「這是中華民國立國的根本,不能忽略」;而連戰與胡錦濤會面時,也以大篇幅談及台灣人對民主、自由、尊嚴、平等乃至國際空間的渴望。

去年馬英九首次登陸,數度公開表達中華民國和中華民國憲法(一中),表現未負眾望,民進黨人對馬英九的誅心之論,大可不必。

兩岸關係在這三十多年來,有高峰有低谷,誠如連戰在出版回憶錄時呼籲北京「對待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這句話看似陳義過高,但却是兩岸關係不可迴避的關鍵,否定中華民國的存在,兩岸就不是「特殊的關係」,事實上,國民黨和馬英九執著的「九二共識」也是立基於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這句話也正是當年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與海協會長汪道涵新加坡會談時的堅持,這才有了「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擱置爭議的依據。

「台灣優先」不等於「台獨優先」

民進黨對馬習二會即使沒有期待,也不必害怕台灣受傷害,畢竟馬英九不具黨政身份,他與習近平有再長再熱絡的談話,至多是兩岸善意對話,對政府、甚至對國民黨,都沒有拘束力;民進黨不必恐懼馬英九此行可能扭轉台灣民意,即使馬英九不登陸,期待兩岸和平發展的民意─不論四成是六成,都不可能被民進黨一筆勾銷,所謂「民意」不是馬英九說了算,當然也不是民進黨說了算。

民進黨,特別是賴清德,對待馬習二會,理應慎重而非譏諷否定,做為「務實的台獨工作者」,既已當選總統,為了台灣安全與福祉,「務實」永遠要比「台獨」優先,而朝野都會掛在嘴邊的「台灣優先」更不等於「台獨優先」;做為卸任元首,馬英九行前要報備,事後他當不會不誠摯建言以為執政者參考,蔡英文是來不及了,但即將就任的賴清德,若要成為團結國家的全民總統,對馬英九所代表的部份民意,也不能視若無睹,台灣內部分歧愈漸擴大,兩岸緩和與朝野和解,某種程度正是一體之兩面,馬英九應該是賴清德優先拜訪的對象。

馬習二會不會傷害台灣,但設若民進黨或賴清德鐵了心,要繼續喧騰四年、八年,社會裂痕、台海危機只會持續擴大,這才是對台灣的最大傷害。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夏珍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