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玓觀點:或許是現象級問號,但絕對不是現象級大片──關於《周處除三害》

2024-03-23 05:50

? 人氣

坦白說,這一段還不致於讓人太不耐,靠的全是演員們(特別是袁富華)的演技,還有那場荒郊野外的打鬥戲給撐住了。不過,接下來影片的後半部,故事和角色設計的缺陷,就漸漸走向完全的崩塌;阮經天和陳以文的演技再好,也撐不住,更何況也沒有動作場面可以遮掩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敘事之塔崩塌與一干受害者

在刻意(但其實並不需要,結果也不成功)運用程小美角色來強化陳桂林殺掉香港仔的理由之後,黃精甫對於陳桂林接下來要幹掉第一號惡人的理由,竟然顯得更沒有信心。他花了更多的時間和劇情來鋪陳這第一號惡人(林祿和)現在做的事,也就是創立邪教謀才害命,來重新塑造和累積陳桂林的殺人動機,導致陳桂林的角色內涵變得更加支離破碎邏輯混亂。

一個曾經威震黑道的狂野殺手,在第一個殺人計畫中,硬要說是因為動了情,所以殺人一事辦得不夠乾淨俐落,也還罷了。但到了第二個計畫,陳桂林居然給了林祿和一眾那麼多耍弄他的機會和時間,明明可以快刀斬亂麻,或是來場一對十甚至二十的大亂鬥,卻要拖拖拉拉鋪陳邪教的種種荒唐不仁,彷彿唯有這樣陳桂林才有足夠的殺林祿和的理由(再強調一次,動機早就有了)。難道編劇的意思是,陳桂林不僅四肢發達,頭腦更是簡單嗎?但我看前面的角色設定又不是這樣啊?

也許有人會解釋說,這是要讓陳桂林有「體悟」善惡生死的過程,同樣的,這也不是不行,但是跟一開始的動機設定邏輯就有了矛盾。我的意思是,陳桂林既然有了合理的殺人動機,應該是在殺人之後或過程中,發生了違反這個動機的事情,讓他重新體悟生死善惡;而不是要讓他體悟生死善惡之後,才重新給他一個足夠的動機去殺人。

而或許也可以說,因為陳桂林認識程小美之後,內心開始有了愛,所以下一個殺人行動便比較小心謹慎,避免濫殺無辜,為了確認林祿和的身分,才不小心著了他的道。但若真是如此,就無法解釋,陳桂林為什麼在得知真相之後,不僅殺了林祿和,還要大開殺戒,把他的忠心信眾全數革斃?如果他真的有所體悟,就一定會了解這些信眾也是受林祿和妖言控制的無辜者;而如果要說這是因為他突然還原成那個暴戾乖張的陳桂林,那回程搭船時搞個假綁人質真借手機,還突然變成暖男對著人質說「辛苦了」,又是怎麼回事?

說真的,如果不是黃精甫的劇本和導演這樣亂搞,以阮經天自我突破的表演,在去年第60屆金馬獎的影帝之爭中,還不見得一定輸給吳慷仁。說到這個,不只阮經天,還有前面提到王淨角色設定的不合理,與完全不需要的身體裸露,可說是受害演員之二。而如果說王淨的部份鋪陳不足,陳以文的部份則是不必要的鋪陳太多,雖然他的演技純熟一如以往,把「邪」這個字演繹得十分精采,卻也非常的空虛,是受害演員之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