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野觀點:張冠李戴的博愛路

2024-02-25 07:00

? 人氣

先敬羅衣後敬人。「湯姆西服」創始於1916年的上海霞飛路,蔣介石和宋美齡結婚時的西裝即出於湯姆的手。1947年,來台後在90號的現址復業,裁縫師系出寧波「紅幫」,手藝一流,連這裡的政府機關隨扈和司機都流傳「做西裝就找Tom」,歷任總統的西裝都在此量身訂做,老闆說:「湯姆沒有黨派,只有西裝」。另外138號有一家「佩德西服號」(Peter Woo, Co.)是香港在台的分店,顧客多是美軍和家屬,口碑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98號的「白光攝影社」原在東方出版社旁邊,闖出名號後開了3家分店,老闆高鴻烈聘「中國攝影協會」的專業攝影師坐鎮,享有盛名。許多政府官員和社會名人都留下光影,也為許多機關學校拍團體照,家庭拍全家福也是最佳的選擇。店名「白光」與低音歌后白光(史永芬)有關,開幕時她應邀來主持剪綵,恰如其分。 

吃的方面,1956年邱彭毓夫婦在99號(永綏街口)賣普通的紅豆湯,後來轉型做糕餅,經過數十年的研發,製造出微甜、不黏牙的「大黑松小倆口」牛扎糖,歷久不衰。沅陵街口的「世運麵包店」早先在成都路開業,1977年遷到101號,老闆吳定標是1976年蒙特婁奧運柔道教練,故取店名為「世運」。我最喜歡這家店的倫敦糕,口味不輸香港。 

中山北路和南京西路的十字路口(今天廚飯店舊址)曾經有一間高級的西餐廳,稱為「美而廉」,它的發源地在博愛路114號,於1953年開業,地方比前者小得多,且發生過火災。因為老闆陳雁賓愛好攝影,乃將餐廳的三樓用作藝文展場,成為台灣攝影藝廊的先驅。 

博愛路不像重慶南路的書店林立,祇在開封街口有一間「鴻儒堂」書店,是黃次俊創立於1936年,專門出版和銷售日文書籍和雜誌。東華書局在未遷到重慶南路前,曾經設在105號3樓,它於1965年創立,同年出版新制的高中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課本,記得數學教集合(set)的觀念。 

在國防部還沒遷移到大直之前,以總統府為中心的「博愛特區」,有一棟4層的博愛大樓(164號),它的原址是1915年利用彩票局廳舍改成的台灣總督府圖書館,內有劇場式的大閱覽室,1945年5月6日,台北大轟炸時被盟軍飛機炸毀。它的末代館長是山中樵,因為他是文史學者,當台北城的城門被拆除時,他不贊同這樣做,遂保留了西門以外的其他城門。  

博愛路和衡陽路在五、六十年代已是繁華的街區,西裝革履的男人,打扮入時的女人不絕於途。百年後金字頂的老建築大半已重建,剩下的依舊矜持昔年的風華,只是擦脂抹粉,卻不掩其老態,自從號稱「相機街」後,它思考着如何博取商業的聲名。 

根據1947年8月頒佈的台北市新舊街名對照表,博愛路原名為光復路,重慶南路卻稱博愛路,後來大概認為重慶曾經是抗日時期的陪都,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以致兩條路分道揚鑣,今日的博愛路是政治權力中心唯一不是採用中國城市名稱的街道,恐怕很少台北人知道個掌故了!

*作者為軍職退役,詩人,作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