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日武觀點:我們要的是分析,不是選邊站的政治語言!

2024-02-15 07:10

? 人氣

農曆年前後,美股創新高,而陸股則寫下五年來新低。(AP)

農曆年前後,美股創新高,而陸股則寫下五年來新低。(AP)

標題當中的「我們」,包括全台灣不想被大內宣洗腦的民眾,但最重要的是那些想要將資產進行全球配置的股民,例如統一FANG+、元大標普500、和中信中國高股息等許多檔基金那數百萬受益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農曆新年前後,美股創歷史新高而陸股創5年來新低,前者帶動台股攻向前波高點,台積電甚至喊到8百元,國內媒體和股民當然歡欣鼓舞,但外媒當中對於美股後市的疑慮,也相當忠實的反映在國內媒體上。相形之下,對陸股後市的報導與分析,卻幾乎埋沒在「股民哀嚎」甚或呈現「亡國徵兆」這類的灑狗血當中,即使少數分析師提出陸股「跌勢未止,暫時不要碰」的忠告,仍然缺乏證券分析所不可或缺的調性。

專家不能只會死多頭和順勢而為!

眾所周知,證券分析方法為數眾多,而且經常無法排除主觀成分,因此「先有結論,再找證據」堪稱輕而易舉,再加上景氣興衰和股市多空都跨越好幾年,而且擴張期總是比衰退期來得長,因此最安全也最省事的預測方法是,長期而言當個「死多頭」,短期而言則「看漲說漲,看跌說跌」。

以美國的S&P 500指數為例,從1980年收黑後起算迄今,43年當中有34年收紅,因此盲目喊衝的「死多頭」勝率達到7成9。若把時間縮短到金融海嘯之後的15年,那麼死多頭的勝率將高達9成3﹙15中14﹚!

拉到台灣的加權指數。從1990年萬點崩跌後迄今,33年當中有23年收紅,因此死多頭的勝率達到7成,而若是縮短到金融海嘯之後的15年,那麼死多頭的勝率更高達7成3﹙15中11﹚!

然而,若預測期間縮短到能夠辨別多空階段,那麼死多頭在市場偏空的期間可能死無葬身之地,而此時順勢而為的「看漲說漲,看跌說跌」將取得優勢。例如,2022年的前9個月美台兩地股市都走空,以月K線而論美股死多頭的勝率只剩下3成3,台股也只剩下4成4,而且上漲的4個月都只是跌深反彈收小漲。

相反的,若以5根月K線的移動平均線來研判多空,然後「看漲說漲,看跌說跌」,則美台兩地的勝率分別是10成和6成7,失敗的3個月都發生在初跌段且損失有限。

這些事實告訴我們,普通人就可以相當準確的預測大盤走勢,只要配合預測要求選擇「死多頭」或「順勢而為」即可。但負責提供參考資訊的分析師不應該這樣偷懶,否則遲早會身敗名裂。

明確的預測依據何在?

標準的分析實務是盡己所能的保持客觀,並明確提示具有公信力的預測依據。以今年美股走勢為例,投資業者預測S&P 500最終將落在4千4到5千2之間,看多的理由以預期企業獲利將呈現兩位數成長,和聯準會將大幅降息為主,看空的原因則偏重於高利率的負面遞延影響,股價已經脫離基本面,以及對企業獲利過於樂觀等。因此,即使預測有誤,股民也不會過於苛責,畢竟個人所見未盡相同,各取所需即可,分析師眾口一詞才是大問題。

事實上如前文所述,「先有結論,再找證據」堪稱輕而易舉,附表隨意列出看多美股和陸股的幾個理由,看空的理由就不贅述了,只強調一點──看多看空隨分析觀點與方法而定,例如可以因為基本面的預期企業獲利大增,或技術面的價格變動趨勢不變而看多美股,也可以因為屬於基本面的價值投資觀念,或屬於技術面的反向操作邏輯而看空美股。

圖1
圖1

最讓分析師和股民頭痛的其實是所謂的PEST分析──分析政治、經濟、社會、和科技等層面,不但要掌握現況,更要預判未來可能有何變化,以及變化後可能有何影響。前述的「聯準會降息」原本就是難以掌握時間和幅度的經濟因素,而隨著美國總統大選的逼近,勢必牽扯到更難以掌握的政治考量,至於對岸股市近期脫離基本面的暴跌,則無疑是政治因素主導,需要真正的「中國專家」來診斷。

但無論是否涉及主觀好惡,我們期待的是能夠類似於政治上的言論自由,讓大量的高品值分析誕生並傳播,做為我們配置資產的參考。就這點而言,至少就歐洲、日本、和中國大陸這三地而言,我們很少看到深入的討論,遑論高品值的分析了。

陸股末日?是分析還是大內宣?

以目前GDP排名全球第二的中國大陸為例,近期著眼於「港股陸股深不見底」的報導俯拾皆是,但真的沒有相反的觀點嗎?未必盡然,例如有媒體刊出一位分析師的評論,標題上出現「本益比不到9倍」、「破底翻」、和「跌深就是最大利多」等字句,內文則涵蓋經濟數據回穩和政府積極救市等基本面,以及波浪理論觀點和外資籌碼動向等技術面。

有趣的是,該媒體在兩週後又刊出一位著名財經網紅的相反論述,標題上出現「亡國徵兆」、「救市也沒用」、和「看不到曙光」等字句,內文則沒有任何正統的基本面和技術面分析,只是先以日本泡沫經濟後日經指數狂跌8成多為例,做為大陸經濟將持續走下坡的證據,然後以兩家陸媒和一位時事評論員的言談,支持其最重要的結論:沒有自由民主,陸股終將走進末日!

持有陸股ETF的數十萬投資人可能比較欣賞第一篇論述,而堅持抗中保台的民眾則可能會對第二篇論述點讚並分享,但不管你是否同意其論點,第一篇在調性上確實是「正經的分析」,而第二篇則顯然屬於政治味道濃厚的「唱衰」──陸股持續下跌有其獨特的政治與經濟因素,但把箭頭對準「集權專制體制」,就擺明了真的不懂或假裝不懂陸股的歷史。

附圖是取自財經M平方網站的上證指數及本益比歷史資料。首先,正如同評論台股的人至少應該知道加權指數曾經兩度暴跌8成﹙分別發生在股市成立初期和首度登上萬點之後﹚,其後則有網路泡沫和金融海嘯時期暴跌約7成和6成,評論陸股的人至少應該知道近十幾年來上證指數曾經兩度暴跌,跌幅是7成3和4成9,而且為期都不超過一年。知道這個事實,就不會貿然把這一波為期約兩年,但跌幅只有2成9的空頭走勢﹙到今年2月5日為止﹚,拿來聯結到「亡國徵兆」。

圖2
圖2

另一方面,宣稱專制獨裁會導致經濟衰落的主張,又是真的不懂或假裝不懂兩岸的經濟發展史,而且也是「不讀書也不請教賢達」的負面示範。對兩岸經濟稍有關注的人都知道,台灣經濟成長最快的年代正是兩蔣在位的威權時代,最近十幾年反而跌落到先進國家的一般水準,而40多年來對岸的GDP從3千億美金成長到全球第二的18兆,何時脫離過專制獨裁體制了?

再者,學術上對於政治與經濟兩者關係的「基本常識」,既不是早年中小學教科書所言的民主會促進經濟發展,也不是前述財經網紅所述的專制會導致經濟衰落,而是同時存在「民主促進經濟成長」、「民主抑制經濟成長」、和「兩者無關」這三個理論性假說。過去數十年來的實證則顯示,民主程度和經濟成長沒有直接關聯,但似乎可以藉由教育、創業、和智慧財產保護等等而間接的促進經濟成長。

指數衝高的泡沫化風險

最後,如附圖當中的藍色曲線所示,上證指數本益比曾經兩度突破60倍,這個數字可以媲美台灣在1990年出現的萬點行情,但因為是眾多股票的平均數,不難想見必定有不少股票的本益比超過百倍,當時台灣的金融股就普遍飆漲到這種程度。

再對照紅色曲線後可知,本益比突破60倍之後就迎來一段空頭市場,而且幾年內不再有向上攻堅的力道,而台灣在1990年也是迎來漫長的暴跌後低迷期。但這些只是「後見之明」,本益比或其他價值投資指標漲升到一定水準後,股價就進入缺乏基本面支撐的泡沫階段,隨時可能破滅而導致股價崩跌,但遺憾的是目前不但難以確認泡沫的存在,更不可能預測泡沫的極限規模和破滅時間。

雖然基本面資料顯示台美股市泡沫成分不高(平均本益比僅20倍左右),但美國股市確實已經出現「估值過高,投機性強」的質疑和警告,並沒有因為持續上漲而集體樂昏了頭,而我們配置資產時所需要的就是這類的提醒,否則就等於是沉迷於死多頭和順勢而為當中,遺忘了流傳久遠的那段警世名言──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在憧憬追隨中成熟,在希望熱絡中毀滅!

*作者為大學退休教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