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誠觀點:2050年淨零無望─解讀IEA報告(中)新興無碳能源接棒無望

2024-01-28 05:50

? 人氣

IEA鼓吹以綠電電解水製綠氫,但全球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綠電成本相差懸殊。以太陽能為例,台灣條件最好的南部每年發電1200小時,但全球多國光電可發電2、3000小時以上,光電價格只有台灣的1/2甚至1/3。IEA建議綠電條件不佳國家不宜自行生產成本昂貴的綠氫,應由綠電條件好的國家進口綠氫,日本規劃將來由澳洲進口綠氫即為一例。麥肯錫與氫理事會預計到2050年,歐美中自產氫每公斤價格在美金1~2元,日本則需到美金4元。但IEA也指出目前液態氫氣海運技術尚未成熟,全球尚無大型運輸氫氣之船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與傳統能源不同,綠能是所謂分散式能源,除了發電設備投資外,還要花大筆經費投資電網建設。IEA 估計,由2022年到2030年,全球每年要新增2百萬公里的輸配電線路,除天文數字的建設經費外,申請電網許可執照也費時經年。

IEA報告指出,依統計,在先進國家取得設立太陽能設備執照費時1至5年,取得陸域風電執照費時3至9年,取得離岸風電執照費時約9年。以往取得電網許可執照也得好幾年,目前為克服民眾反對,時間更為延長。各類綠能建設請照時程對2030年達成綠電增加3倍造成極大不確定性。

IEA對其他新興綠能也有所討論。生資能與地理條件關係重大,目前全球80%新興生質能使用集中於巴西、印尼、美國及歐盟。IEA並不看好地熱發電及海洋能,報告中指出2022年全球地熱發電占比0.35%。預計2050年發電占比1.1%。海洋能發電更微不足道,2022年全球海洋能發電占比0.05%. 預計2050年發電占比0.16%。

IEA報告中明確指出核能為全球減碳不可或缺,2022年全球核電裝置容量417GW,發電占比9.3%。預計2050年雖然裝置容量增為916GW,但因全球用電量倍增,核電發電占比略降為7.8%。

新興無碳能源極為依賴一些特定礦產及稀土元素。但這些礦產及生產均集中於少數國家,產量最多的前三名共生產了90%鋰,75%鈷,65%鎳及45%的銅。中國一國更占了光電、風電及電池近8成製造能力。

以上四種礦產產量均不足以支撐IEA報告中所期望2030年綠能及電動車必須要達到數量。開採新礦更是矌日費時,由規劃到生產通常超過10年工夫。

由上篇討論可知傳統化石能源退場不易,由本篇討論也知新興能源所有指標都極難達成,遑論全部都必須達標才能達到2030年減碳階段性目標。新興能源按時接棒何止困難重重,根本毫無可能。下篇將進一步說明IEA報告中許多一廂情願的假設。

*作者為台灣能源部落格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立誠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