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柯粉的「選哲科學」─號稱科學卻抹黑統計學?

2024-01-23 06:00

? 人氣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左)到現在不肯承認民眾黨的民調失準失真。圖為柯文哲和太太陳佩琪(右)出席阿北小草見面會。(顏麟宇攝)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左)到現在不肯承認民眾黨的民調失準失真。圖為柯文哲和太太陳佩琪(右)出席阿北小草見面會。(顏麟宇攝)

台灣是一個民主機制完善的國家,雖然機制還有改進的空間,透過民調結果去揣測最終選舉結果,也已經是家常便飯,但是如何檢驗這些民調數據,其實都是需要被科學證實的課題,雖然中選會基於民調結果干擾選舉而禁止選舉前十天發布這些數字,但也能觀察到有許多的封關民調貼近罪中的得票率,這也是台灣長期執行民調並不斷修正加權狀態後的科學成果,如聯合報、TVBS等老牌的民調公司依然能有效地透過樣本數推測母體狀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TVBS過去曾在2004年總統選舉時,於投票所針對投完票的民眾做過出口民調,算是街訪民調做得相較可被檢驗的民調,與一些網路自媒體的民調相比也相對完整並具有信度與效度可供檢視,是一份可以透過統計解讀的民調。但在2024年此次的總統選舉當中,我們可以發現有更多的網路自媒體透過TikTok、YouTube的Short方式,隨機街訪路人進行候選人評比,甚至是直接透過加權的方式把這些內容放大成民調的方式進行發布,但這些加權的內容真的能超越傳統市話民調?

這些街訪結果根本沒有辦法有效排除特定支持者,沒有完善的隨機抽樣,也沒有辦法排除極端值,而這些街訪也沒有辦法撇除自媒體本身是否已經具有特定立場的「篩選」。種種問題下,這些自媒體又能如何透過科學的方法檢視這些結果?在這些提出街訪更能聽到民眾心聲為主軸時,不妨想像會否有受訪者受到「群體壓力」而言不由衷的可能?更不用說,這些自媒體為了影片有熱點也有可能做出俗稱「問題陷阱」的「誘導性問題」使受訪者做出不同於以往想法的選擇。

改善與檢討民調不夠精準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民進黨與國民黨在2020年各自的黨內初選就曾針對是否納入手機民調與其採納比例進行公開討論,確實,傳統電話的使用者比例已開始下降,許多家庭也已經沒有市內電話,在樣本結構也已經有所改變,但這些傳統民調機構也有自己的公式,讓這些樣本能調整回趨近於母體結構狀態一致,使這些結果具有代表性。

也有媒體常常透過網路調查的方式,提供選擇題並由網友們匿名的回答,而這些網路調查的方式也沒有辦法做出符合科學事實的解讀,理由是這些網路調查並沒有設立門檻進行篩選,簡單的去試想,如果有一篇調查結果是大量的匿名帳號所做出的問卷回答,我們能否直接說這個調查是有可能遭到灌水而無法進行解讀?我們重回20年前還有開放政論節目call-in的年代,當時手機回傳簡訊的即時調查,是否與現在的民調似曾相似?

這種不注重訪問品質的調查,頂多也只是製造話題性,並沒有任何的實質可靠的結果,只能拿來當茶餘飯後的話題罷了。以一個可以被科學檢驗的完整民調,我們應該要看到的是這份調查的問題是否完整、執行調查的單位是誰、訪問時間持續多久、調查方法為何、有效樣本有多少份以及最重要的是抽樣誤差的範圍為多少。事實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這份調查結果如果有進行加權,那麼他的加權依據為何?除此之外,加權方法會否讓樣本不足而形成「假的多數」也是需要被探討的議題之一。

柯文哲在選前曾對民調不屑表示「到時候就知道誰沒有穿褲子」,又在選後說要成立內部民調中心檢討為何民調失準。我想柯文哲應該要把前面有關民調的這些問題都釐清之後,再用科學的角度去釐清這份結果的信度與效度,透過統計學的方式去看這些內容是不是有效且可信的,這才是正確的解讀民調的方式。

*作者為學權工作者、時事觀察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