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堯觀點:「料敵從寬」才能「因敵制勝」

2024-01-19 07:00

? 人氣

海軍舉行「112年國防知性之旅-海軍新濱營區」預演,展出海軍陸戰隊雙聯裝刺針飛彈等裝備。(陳昱凱攝)

海軍舉行「112年國防知性之旅-海軍新濱營區」預演,展出海軍陸戰隊雙聯裝刺針飛彈等裝備。(陳昱凱攝)

國防安全研究院日前發布「2023中共政軍發展」評估報告指出,共軍擁有陸軍兩棲合成旅及海軍陸戰隊兩支兩棲地面部隊,若中共攻台,首波海空登陸兵力預估約5萬人,但考量共軍沒有兩棲登陸作戰經驗,且我國軍積極部署飛彈,共軍將面對相當風險。對於前述的這個論點筆者表示尊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筆者想起國內知名媒體人楊渡曾於民國109年6月10日,在《中國時報》專欄刊出「兩岸的新戰爭論」乙文,文中提到1995年他曾在北京訪問過一個從事電子電腦武器的共軍二砲(現已更名為「火箭軍」)的軍事專家,當時這位專家笑著說:「你們台灣的軍事專家都在說,中共如果武力攻台會『萬船齊發』,用登陸部隊去進行地面戰,而後台灣要如何如何防禦,真是太看不起現代科技了。」他接著說:「想一想波斯灣戰爭(附註-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軍部隊,於第一次波灣戰爭對伊拉克各軍事設施展開歷時42天的空襲,發射288枚戰斧巡弋飛彈、35枚空射巡弋飛彈及9萬噸的各型炸彈,重創擁兵120萬人的伊拉克軍隊後,隨即在100小時的陸戰中以輕微代價取得決定性勝利,這是一場典型之癱瘓戰),你們就會明白中共會有什麼手段。這不是中共的發明,是美國開頭的,也是現代戰爭的必然規律。」在中共軍事專家的評估中,中共的武力攻台會在飛彈全面重點攻擊下,使台灣全面心理崩潰、抵抗與反擊能力已消失,中共才真正派軍隊攻打本島,以最小的損失,取得最後的勝利。

依據近代戰史記載,遂行兩棲作戰者無不成功,主因在於來攻者掌握制空權!有了制空權就能掌握制海權,掌握了制海權就能改變陸戰的勝負態勢,這是顛撲不破的戰爭原理,遠如二次世界大戰的諾曼第登陸作戰、近如英國與阿根廷的福克蘭群島登陸作戰,皆是此理。而台海為全球火藥庫,可能爆發的衝突樣態,各方假設甚多。但揆諸古今戰史,最常見的慘敗原因,就是把單一優勢當神主牌,排斥考慮其他可能性。台灣與其宣揚共軍來犯難以成功,更該「料敵從寬」(對敵人的預測都從很廣泛的角度去做,以保萬全)地檢視自身「罩門」,提前予以彌補才能「因敵制勝」(根據敵情變化使用不同的作戰策略而取得勝利)。

中共深知若欲使力量平衡發生決定性的改變,軍事奇襲是主要的選項,大規模之奇襲一向是共軍在開戰初期的慣用戰法,如1950年韓戰、1962年中印戰爭、1979年懲越戰爭都是如此。假使中共決意對台灣動武,很可能會突然發動奇襲,以提高武力犯台的成功公算。換言之,「不宣而戰」是中共的慣伎,在共軍掌握戰略主動權下,若在福建平潭週邊之海峽中線附近,採取海、空聯合演習直接轉為實戰攻台的奇襲方式,先以火箭軍的中短程彈道飛彈、巡弋飛彈及東部戰區的遠程火箭砲癱瘓國軍指管中心與機場、港口等設施,再發動三棲登陸台灣本島各要域,恐不利我軍防衛作戰任務之遂行。因此,台灣軍方亟需針對戰備整備之罅隙予以補強,其要項大致可以歸納幾個方面:

一、建構反飛彈及反火箭彈整體能力

中共對台灣最直接的威脅就是各型中(短)程彈道飛彈、巡弋飛彈及遠程火箭砲,其若要對台動武,必然以上述武器快速地癱瘓台灣空軍所有地面機場及防空相關設施之戰力,故台灣若能建構反飛彈及反火箭彈整體能力,將使北京決策者意識到攻打台灣的困難程度,進而確保我空軍基地各設施與跑道安全。因此,台灣應優先運用國防資源置重點於建構反飛彈和反火箭彈防禦系統(可參考美軍關島基地整合標準三型、標準六型、愛國者飛彈、薩德反飛彈及以色列鐵穹反火箭彈系統的規劃),委由中科院在愛國者三型飛彈及國造天弓三型飛彈既有的反飛彈攔截基礎上,積極研製或引進反火箭彈的新裝備加以整合。

二、建造潛艦隱密洞庫停泊基地 

共軍目前擁有眾多的短程彈道飛彈、巡弋飛彈及遠程火箭砲(衛士3型最大射程480公里、PHL-191最大射程500公里),可於開戰前先期摧毀台灣所有的軍港、商港,而海軍最大的罩門就是非常依賴港岸勤務支援,目前台灣縱使有一定數量的國造潛艦,唯各個海軍基地卻無反飛彈、反火箭彈的防禦能力,潛艦停泊其間亦難免淪為攻擊箭靶。故應於台灣東部沿岸適當山壁處建造潛艦隱密洞庫停泊基地,以確保戰時我海軍潛艦存活率與水下火力之發揚。

20231110-海軍10日舉行「112年國防知性之旅-海軍新濱營區」預演,圖為玉山軍艦艦橋視野,可見位於B砲位的方陣快砲與A砲位的76快砲。(陳昱凱攝)
圖為玉山軍艦艦橋視野,可見位於B砲位的方陣快砲與A砲位的76快砲。(資料照,陳昱凱攝)

三、積極強化制空、反制空戰力

台灣海峽北窄南寬,最狹處僅130公里,最寬處達250公里,平均寬度約200公里,一旦共軍在對岸沿海地區發射俄製S-400防空飛彈,在其射程400公里的範圍內,將嚴重的壓縮、威脅我空中軍機之行動。因此,我空軍對S400防空飛彈須妥採反制措施,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攻擊其雷達系統,可運用美製空射型高速反輻射飛彈、中科院自製「萬劍彈」及雄二E巡弋飛彈實施源頭打擊。此外,亦應事先有計畫地部署具有攻擊力之大型無人飛機、遠程防空飛彈及垂直起降戰鬥機,且經早期疏藏於秘密之野戰式機場,俟敵發起登陸作戰之際,再與部分高性能戰轟機配合運用,仍可發揮出奇制勝的效果。

四、確實維護尖苗要隘的暢通

就台灣本島的地形特性來說,筆者認為爾後造成地面作戰的不利因素在尖苗要隘!尖苗(尖山、苗栗)要隘寬約1公里餘,是南北公路、鐵路、高速公路及高速鐵路匯集的要衝,一旦遭共軍以短程彈道飛彈、巡弋飛彈、遠程火箭砲(衛士3型最大射程480公里、PHL-191最大射程500公里)轟擊尖苗要隘山壁造成落磐,南北交通頓時中斷,勢必導致我軍地面兵力南北分離,易遭共軍登陸部隊各個擊破。換言之,共軍若在福建平潭週邊之海峽中線附近,以海、空聯合演習直接轉為實戰攻台的方式,集中運用所轄火箭軍與東部戰區精確制導火力轟擊尖苗要隘山壁,恐將嚴重危害我防區守軍反擊任務之遂行,宜儘早規劃有效措施俾確實維護尖苗要隘的暢通。

五、組建「空中快速反應打擊群」兵力

「空中快速反應打擊群」由直升機搭配特戰兵力組成,可發揮超越本島地形障礙的機動力與強大的火力,能迅速的在各都會區及灘岸反擊共軍。筆者預擬其總兵力約3萬人(實兵部隊)編成4個群級單位,分別擔任北部、中部、南部及東部等作戰區之防衛作戰任務。「空中快速反應打擊群」3萬人/500人=60個營級單位,可編成攻擊直升機營、戰搜直升機營、通用直升機營、特戰突擊營及保修營等60個單位,各群可依各作戰區地理特性及戰備任務優先等級之順序,編配適當的兵力--北部作戰區15個營、中部作戰區12個營、南部作戰區12個營、東部作戰區10個營,其餘11個營由陸軍司令部控留為戰時的戰略預備隊。

六、研製長射程防衛作戰決勝武器

在共軍武力快速擴張的威脅下,台灣為維持堅實國防戰力,應持續研製、部署現代化新武器。尤其未來戰場因科技快速發展,將由傳統三度空間進入陸、海、空、天、網、電磁六維戰場,且電磁波將被充分運用在電子作戰方面,以打擊敵電子裝備、武器系統,干擾和摧毀敵指、管、通、情設施,癱瘓其作戰能力。有鑑於此,國軍應即時籌購、組建兩個美式裝備電子作戰營,分別部署於本島南、北兩端,以干擾對岸共軍可能危害台灣軍事行動的雷達或武器系統,有效制約其侵台能力。此外,亦須在增程型雄二E巡弋飛彈的基礎上,積極研發音波彈、電磁脈衝彈和有「窮人核彈」之稱的青雲油氣彈投射系統,作為爾後防衛作戰打擊共軍距離台灣1千公里以上各要害區的殺手鐧武器。

小結

海島防衛作戰共軍如未掌握海空優勢,是不會貿然發動渡海登陸行動,其若敢於渡海進犯,即表示已掌握制空、制海權,唯敵空、海軍雖可銳意攻擊地面目標,但卻不能佔領所攻擊過的目標,仍須靠其陸軍來控領要地。因此,國軍三軍部隊未來應秉持「防衛固守、重層截擊」軍事戰略之指導,持續調整三軍兵力結構及充實兵員,同時積極研製與採購新式武器裝備,進而建立一支可恃的地面精銳武力。另為適應爾後戰場上實戰方面的需求,台灣軍隊亦應實施軍事組織轉型,俾縮短指揮鏈強化各級部隊應對共軍戰略奇襲的能力,以確保台、澎、金、馬各地區之安全。

*作者為國防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國防大學戰爭學院副院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