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彿聽見抄錄墓碑之人,仍發出沙沙聲響:《拉波德氏亂數》選摘(3)

2024-01-11 05:10

? 人氣

「第一個」李維,生還過無數次,倖存了很長時間,此刻,選擇不再倖存。(示意圖/ 取自pixabay)

「第一個」李維,生還過無數次,倖存了很長時間,此刻,選擇不再倖存。(示意圖/ 取自pixabay)

聽見笑聲,李維抬頭,發現他最睿智的朋友,卡爾維諾,正漾著貓臉看他。面對面,他們同坐一列火車內,李維面向車行方向,彷彿能更逼近終點。朋友則背向終點,彷彿正越過李維,看穿還在無限擴大的星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原來是您,正「在逐漸累聚的陰影往下望」啊,親愛的朋友──卡爾維諾笑說──請原諒我這麼問,但是,就在今天,一九八七年,四月十一日的此刻,當您,像祖父米歇爾那般縱身一跳;在您出生的樓寓裡,當您跳下那樓梯井;當今日,在下望過程中,會不會有一刻,您意會到自己一生,毋寧就是一則極限延長的卡夫卡〈判決〉呢?您知道:那最初的K,早就橫死父祖門前了。後來的,卡夫卡所有的K,都是那最初之K,死前的一瞬夢見。

李維擺擺手,不耐地說,別再提起卡夫卡之名。我首先不會想起的就是他。以及他身後,那一整群隱晦的作者。

但是,您特地省下那整整一年,是想用在哪裡呢?我的意思是:嚴謹如您,不該追求完美對位嗎?只要再晚一年,您的死亡,就會距跳樓者米歇爾之死整整百歲;一如您的出生,和離營者約瑟夫出生的差距。

李維聽完,哈哈大笑。他說,這真是我接受過,最殘酷的提問了。您追求作品,但我想逃開的,卻是作品般的生命。讓我來告訴您,我最愛的一道化學規律。兒時,父親送我一部科學小百科,其中,我讀到「瓦爾登轉化」,從此一生深受吸引。科學家說:構成生命形式的碳,自身並不對稱,由此可證,生命總是頑抗著工整。

唉。這回,換卡爾維諾擺擺手了。他說:我知道,我只是不免為您惋惜。

彷彿聽見抄錄墓碑之人,仍發出沙沙聲響,像春天裡,草地上的野蟲。關於星空與荒原,卡爾維諾說:就讓我為您,導覽我們祖國之人,重複的見證吧。很久以前,科學家伽利略到過荒原,丈量過至上虛空。很久以後,哲學家阿甘本又來,探看那同一片虛空,思索記憶與遺忘。他將猜想,假設宇宙無限大,星系發光體無限多,那麼,我們怎麼解釋夜空中,群星間的黑暗呢?他會想,這麼說來,我們的世界,只能是一則關於速度的故事──必定,是因無限大宇宙,仍在無限擴張,所以極遠星系,正超光速遠離我們。所以,它們發出的光,也就永遠無法抵達我們了。

這是說,黑暗並不是光的單純缺席。黑暗,是更多光的畢竟未及抵達。因此,應當有一種「黑暗光束」,應許專誠凝視它之人,得以主動看見它。應許同樣看見它之人,為真正意義的「同代人」:他們之中,有的已經死去,有的尚未出生。

我們祖國之人,總有自己的義式邏輯。只是,想像宇宙正無限擴張,所以目前,我們所見發光體,理應會比未來之人所見的,再更多一些。想像,在我們有生之年,有些星系正巧跨過臨界點,曳退它們的光,就在此瞬,永遠離開世人的眼睛。想像很多人,都曾獨自目擊過這般無人知曉的寂滅。想像遲到數千年之人,他們肉眼能見的寂寞星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