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實體書店告別曲─數位浪潮下閱讀風景的變遷與實體書的堅持

2023-12-30 05:30

? 人氣

誠品信義店熄燈。(資料照,柯承惠攝)

誠品信義店熄燈。(資料照,柯承惠攝)

隨著實體書店倒閉潮席捲而來,從政大書城到誠品信義24小時書店,一家家曾經熱鬧的角落都宣告結束,令人深感唏噓,是什麼驅使讀者傾向於數位閱讀,讓曾經熱鬧的書店如今轉為寂靜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現在,讓我們進一步剖析數位實體書與電子書的區別,著眼於便利性、觸感、閱讀體驗等方面,從中尋找閱讀文化的轉變中,找尋實體書所持守的堅持。

1.便利性的取捨:

在追求便利的今日,數位閱讀確實為讀者帶來無比的輕便。然而,這種便利是否也讓我們遺失了實體書特有的價值?隨身攜帶的便利性或許是數位閱讀的優勢,但實體書則提供了一種更深層次的閱讀體驗,讓讀者感受到書本的質感、香氣,以及書店獨有的氛圍。這種深厚的連結感可能是在數位時代中難以被替代的。

2.觸感與感官的對比:

電子書的冷冰冰螢幕與實體書的真實觸感和書香味道形成鮮明對比。這樣的感官差異,是閱讀經驗中的一大亮點。在追求科技便利的同時,我們或許也應該珍惜這樣的差異,讓閱讀擁有更豐富的層次。

3.社交與文化場所的重新定義:

實體書店的社交與文化場所難以被數位平台所替代。這裡不僅是閱讀,更是一個文化據點,是書友相聚、文學活動、作家簽書會的主場所。在數位時代,我們或許能夠重新定義書店的角色,讓其在閱讀文化中持續扮演重要的角色。

4.個人化與共同體的平衡:

個人化閱讀帶來了方便,但這是否也讓我們在數位平台中變得孤立?實體書的共同閱讀經驗可能成為一種反思,使我們找回共同體的意識。在堅持個人化的同時,也能保留一種共同的閱讀體驗。

5.書店的挑選與推薦:

在數位平台中,書籍的推薦往往建基於演算法和個人閱讀歷史,缺少了實體書店所擁有的人情味和獨特感知。實體書店的書籍陳列和店員推薦提供了一種無法被數位平台所替代的體驗。這裡的互動性不僅限於虛擬的點擊,而是真實的與書店人員交流,透過推薦牌和書店氛圍尋找新的閱讀材料。這樣的互動帶來了更豐富且人性化的閱讀體驗,是電子平台難以模擬的特色。

6.收藏價值:

實體書籍的實體存在為書本賦予了一種永久性的價值,也讓閱讀成為一種實際的收藏體驗。取下一本書,翻閱書頁的過程帶給讀者的滿足感和愉悅是電子書難以媲美的。實體書籍成為一種實體寶藏,不僅是閱讀的工具,更是一種藝術品。這樣的實質性存在,與數位閱讀中的虛擬性相對立,讓收藏的價值更為彰顯。這種觸感和實體性的連結,使閱讀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一種身歷其境的感受。

你有多久沒有走進書店呢?

曾經熱鬧的實體書店逐漸沉寂,這不只是一家家書店的倒閉,更是一種文化風景的消逝。站在已結束營業書店的殘影前,我們是否感受到了這場文學風景的淒美告別?

數位化所確實帶來了便利,但這並不是我們能漠視實體書店倒閉的理由。沒有書店的城市就如同沒有靈魂的身體,失去了一種豐富的文化底蘊和知識的源泉。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無法感受到知識的啟發和文學的魅力。書店是大千世界的縮影,是通往世界的大門,讓人認知到世界的宏偉、宇宙的浩瀚,同時也不會忘記人類的奇蹟。書籍如同閃爍的星辰,每一本都是一個故事、一段歷史、一次冒險,引領我們進入知識的星際航程。

一座書店就可以點亮一座城市

在這數位化潮流中,實體書店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但我們不應該讓這美好的文化場所黯然消失,更不能忽略實體書店所帶給我們的獨特價值。我們可以做的是重新思考,如何在現代數位浪潮下,讓實體書店找到新的生機。例如,我們可以以更創新的方式重新定義書店的角色,將其轉變為一個多功能的文化中心,結合閱讀、藝術、音樂等元素,吸引更多人進入書店,而非只是為了購買書籍。這樣的轉變不僅能夠保留書店的存在感,更能夠讓書店成為城市中一個獨特的社交場所,讓人們在這裡尋找共鳴,分享閱讀的樂趣。

最後,我們鼓勵大家積極地走進書店,品味那些印著墨香的文字,感受那片沉靜而豐沛的文學土壤。在數位時代中保持對實體書店的珍視,讓他繼續綻放光芒, 傳承我們的文化底蘊,保存共有的故事與記憶,照亮我們前行之路,為我們燃起無盡的希望之光。

*作者為世新大學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