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美國為何要將台灣交給國民政府?

2023-12-24 07:20

? 人氣

台灣主權會在開羅會議上被移交給中華民國,取決於羅斯福需要蔣中正支援對抗日本的大亞洲主義。(國史館,作者提供)

台灣主權會在開羅會議上被移交給中華民國,取決於羅斯福需要蔣中正支援對抗日本的大亞洲主義。(國史館,作者提供)

今年12月1日是《開羅宣言》發佈80周年的日子,為了紀念這個與台灣戰後地位息息相關的日子,筆者決定發表第二篇文章討論為何美國會做出要把台灣歸還給中華民國的決定。不僅羅斯福在開羅會議上支持將台灣歸還中華民國,他的繼任者杜魯門也在日本投降後派出第7艦隊協助國民政府完成對台灣的接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縱然《開羅宣言》只是新聞公報,但其內容後來在《波茨坦公告》中得到盟國追認,且日本也是依據《波茨坦公告》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的。在1951年簽署的《舊金山和約》及1952年簽署的《中日和約》,亦追認了《波茨坦公告》的精神,從這個角度來看,中華民國對台灣的法理統治地位是沒有辦法被全面否定的。

台灣主權未定論的問題之所以會產生,完全是受到了1949年兩岸分治的影響,美國不願意敵視西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中華民國繼承者的身份拿下台灣主權,強迫東京與台北簽署雙邊的《中日和約》來結束中日戰爭。當時中華民國雖然是美國承認的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客觀上卻早已失去代表全體中國人與日本簽署《中日和約》的權力,從而使其法律效益普遍受到國際社會質疑。

而後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也與日本簽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且《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亦追認《波茨坦公告》,同時「理解和尊重」北京當局對台灣主權的立場,可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卻沒有一天對台灣施行過實際上的統治。所以台灣到底是誰的,直到今天都還沒有一個答案,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全世界大多數國家並沒有挑戰中華民國政府對台灣的行政管轄權。

回到太平洋戰爭的時空背景,無論是重慶還是延安都沒有足夠的海空實力從日軍手中收復台灣。純就軍事實力來看,能將日軍從台灣驅趕的唯一一個國家是美國,所以把台灣交給中華民國政府統治,且確保台灣持續被控制在中華民國手中的強權也只可能是美國。那麼又是什麼樣的原因,讓美國決定支持中華民國領有台灣呢?

美國向英國移交的驅逐艦。(Office of War Information)(作者提供)
美國向英國移交的驅逐艦。(Office of War Information)(作者提供)

讓美國租借台灣99年

其實早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蔣中正就有收復台灣的想法,只是他知道中華民國沒有單獨拿回台灣的實力,同時他也不打算藉由共產主義老大哥蘇聯的幫助拿回台灣。唯一能幫助中華民國收復失土的國家,就只有太平洋彼岸的美國了,而且蔣中正最晚從1938年開始就期待美國加入對日抗戰,協助中國擺脫甲午戰爭以來的國恥。

1940年9月3日,英國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以向美國海軍出借紐芬蘭、巴哈馬、牙買加、聖露西亞、帕里亞灣、安地卡以及英屬幾內亞等七個基地99年為條件換取華府向皇家海軍提供50艘驅逐艦後。蔣中正也有樣學樣,以向美國出租台灣以及海南島99年為條件換取美國向中華民國空軍提供戰機。

美國財政部長摩根索(Henry Morgenthau Jr.)收到蔣中正的提議後,並沒有將之提交給內閣成員進行討論,因為當時美國尚未對日本宣戰,若貿然接受等於被拖入國民政府與日本的戰爭之中。同時美國也尚未摸清楚台灣的戰略地位,不知道這座距離美屬菲律賓只隔了一道巴士海峽的島嶼會動搖到美利堅合眾國通往太平洋的門戶。

蔣中正在1941年6月6日,就向來華考察中國空軍的駐菲律賓美國陸軍航空隊司令克勒克爾(Henry B. Clagett)准將提議,在必要時把菲律賓的美軍航空戰力轉移到中國的準備。可見蔣中正已經預料到,菲律賓的美軍基地已經在日軍的打擊範圍之內,而日軍空襲菲律賓的根據地就是在台灣南部。然而他對克勒克爾准將的提案,仍舊沒得到美軍高層重視。

於是就有了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在菲律賓的美國陸軍航空隊遭到日本海軍航空隊殲滅殆盡的慘案。光是在1941年12月8日這一天內,就有B-17轟炸機12架與P-40驅逐機40架在克拉克機場(Clark Field)被毀,從此美國再也不敢忽視台灣的戰略價值。美國沒有併吞台灣的野心,卻也深知絕對不能再讓台灣落入反美勢力手中。

駐菲律賓的美軍遭從台灣起飛的日軍轟炸機痛擊,讓美國下定決心不能讓台灣落入敵對勢力手中。(作者提供)
駐菲律賓的美軍遭從台灣起飛的日軍轟炸機痛擊,讓美國下定決心不能讓台灣落入敵對勢力手中。(作者提供)

託管台灣的計畫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終於如蔣中正所預料的成為與中華民國並肩作戰的盟友,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甚至將中華民國拉抬到四強的地位。然而對於是否應該將台灣交給中華民國,無論是美國還是英國都有很強烈的反對聲浪。反對把台灣交還給中華民國並不是因為中華民國反西方,而是因為這些英美人士質疑中華民國是否有治理台灣的能力。

蔣中正夫婦固然親美,但是如果在台灣統治失能,很有可能導致中國共產黨或者汪精衛政權的殘餘勢力接管台灣,使台灣再度成為蘇聯或者日本用於反抗西方的據點。以海軍中尉葛超智(George H. Kerr)為代表的一批情報官就建議,戰後的台灣應該如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遭英國託管的巴勒斯坦一樣由美軍直接託管。

他建議由聯合國會員國組織一支多國艦隊,負責維護夏威夷到台灣的海上通道安全,國民政府可以在島上設置海關,但不得對台灣擁有主權。島上的漢人能在聯合國保護下,享有高度的自治權,並在最終經由「民族自決」來決定是要回歸中國或者日本,乃至於建立獨立的台灣共和國。無論是執政的國民政府還是在野的共產黨,都對葛超智的建議提出猛烈批判。

立法院長孫科在1943年1月1日投書《中央日報》,批評美國忽視了盟友中華民國的主權完整,《大公報》的社論則指出若台灣沒能在戰後回歸中國,未來聯合國在亞太的行動都將得不到中國的配合。就連台灣革命同盟會的領袖李友邦,也發表名為《佈滿細菌的太平洋公路》的文章,痛批葛超智等人託管台灣的主張是在為日後美國對中國的「帝國主義戰爭」鋪路。

雖然都對葛超智的主張提出批判,但國民政府與共產黨的立足點卻完全不一樣。國民政府堅持戰後台灣應該屬於中華民國,但實際上並不反對美國在台灣駐軍,因為蔣中正本來就有在戰後與美國建立軍事同盟關係的計畫以共同對付蘇聯。所以只要美國尊重中華民國的主權,不只是台灣與海南島,哪怕是大連和旅順都可供美國與中華民國海軍共同使用。

台灣主權的歸屬問題,同時也是蔣中正與史達林鬥爭的焦點。(作者提供)
台灣主權的歸屬問題,同時也是蔣中正與史達林鬥爭的焦點。(作者提供)

共產黨對台灣的構想

然而台灣革命同盟會對台灣的想法,卻與國民政府完全相反,因為李友邦、宋斐如與謝南光等台灣革命同盟會的三大領袖不是左傾,就是本身是中國共產黨的地下黨員。他們的發言代表的都是共產國際的利益,而未必是中華民國的利益。從他們的角度來看,台灣未必一定要是中華民國的,卻絕對不能成為美國圍堵蘇聯的海空軍基地。

考量到蘇聯與美國是對抗納粹德國的盟友,且大陸同胞普遍希望在戰後收復台灣以洗刷甲午戰爭之恥,左傾的台籍精英當然不會公然主張與美國為敵或者推動台灣獨立。然而他們深知國民政府派遣以陳儀為代表的外省軍政大員統治台灣,最終的結果不僅會壓制台灣人自決的權力,還將導致台灣在國民政府的領導下轉變為美國圍堵蘇聯的海空軍基地。

所以他們反對的手段也十分巧妙,那就是離間國民政府與美國之間的盟友關係。一方面先是透過蘇聯與中共的宣傳,指控國民政府抗日不力,只想將精銳部隊保留下來對付共產黨。另一方面,則透謝南光出面主張戰後的台灣應該實施「台人治台」的制度,由台灣人擔任台灣省省長或者省政府主席,而非假手中央政府派出的外省人。

謝南光甚至還與史迪威(Joseph W. Stilwell)將軍接觸,強調抗日的左翼台灣人在盟軍反攻台灣的過程中能發揮比國民政府更關鍵的作用,期望美軍能在奪取台灣的戰鬥中選擇以延安為優先合作對象。鑒於當時羅斯福需要史達林(Joseph Stalin)配合打擊納粹,且共軍又在戰場上營救被擊落的美軍飛行人員,以史迪威為代表的部份美軍高層並不認為莫斯科或延安屬於反美勢力。

可如果美國真選擇與中共合作,那麼戰後的台灣勢必會完全落入中共手中,就如同英國選擇在南斯拉夫和狄托(Josip Tito)領導的共產黨合作,也導致了南斯拉夫就此脫離英美勢力範圍一樣,最終結果仍將是延安方面勝利。在開羅會議以前,擺在美國決策層面前的三項選擇,似乎就是與國民政府或者共產黨合作,要不就是扶持台灣走向獨立。

台灣被歸還給的是「中華民國」,屬於美國認定的親美勢力。(作者提供)
台灣被歸還給的是「中華民國」,屬於美國認定的親美勢力。(作者提供)

美國的政治抉擇

1943年5月,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針對台灣歸屬問題召開了一次小組會議。與會者一致認為台灣的戰略地位只有新加坡能相比擬,並且從《大西洋憲章》(Atlantic Charter)的角度出發,完全否決了日本繼續統治台灣的正當性。但是台灣獨立建國的提案也同樣被否決,因為當時的台灣沒有主張台獨的團體存在,情況與朝鮮完全不一樣。

況且台灣在經濟上高度仰賴日本,硬是切斷台灣與日本舊有的關係去建立一個獨立的國家顯然並不現實。國際託管的建議亦被排除,沒有任何一個西方國家願意花費資源去管理一個以漢族為主要人口的島嶼,更何況當時在大陸的台灣人,無論是左派的謝南光還是右派的翁俊明都主張台灣應該回歸中華民國統治,這是最符合同盟國邏輯的選項。

雖然合乎邏輯的選項不代表最完美的選項,但是在羅斯福總統堅持提升中華民國為世界四強的國際環境下,台灣回歸中華民國是開羅會議開始前就已經拍板定案。中國在二戰時是領土面積最大又人口最多的有色人種國家,把本來就不屬於美國的台灣還給中華民國純粹只是慷日本之慨,又能提升美國的道德號召力,何樂而不為?

只要以國民政府為代表的中國認可了美國,就代表美國獲得了全世界的有色人種或者弱小國家認可,讓華府有更多資本同莫斯科還有倫敦角逐在亞太的影響力。更何況國民政府還主動提議讓美國使用台灣的軍事基地99年,足以確保台灣不為反美勢力所控制,這對美國才是真正重要的。至於國民政府有沒有統治台灣的實力,那些都已經是次要考量了。

至於與延安合作拿下台灣,先撇開中共和美國意識形態上的差異不談,光是從後勤角度考慮雙方就沒有一絲合作的可能性。美國難以經由駝峰航線為延安運補戰略物資,更不可能從不靠海的8路軍或者新4軍根據地發起對台灣的兩棲軍事行動。不論是從政治還是軍事考慮出發,國民政府都是美國唯一的合作對象。

蔣中正對於宣佈讓美國使用台灣與旅順基地,似乎仍恐懼遭遇民族主義勢力反彈,在事略稿本中認為公佈太早。(國史館,作者提供)
蔣中正對於宣佈讓美國使用台灣與旅順基地,似乎仍恐懼遭遇民族主義勢力反彈,在事略稿本中認為公佈太早。(國史館,作者提供)

史迪威將軍的考量

在開羅會議的現場,史迪威將軍破天荒的代表蔣中正提出了國軍收復台灣的三階段計劃。第一階段先是國軍在英國皇家海軍的配合下反攻滇緬,打通中印陸上交通線,好讓美軍能夠更大規模的為中國輸血。然後從1944年10月開始,B-29轟炸機將以成都為基地對台灣實施戰略轟炸,因為國軍將在打通中印公路後反攻廣州,接下來則將以廣州為基地對台灣展開兩棲登陸作戰。

蔣中正透過史迪威提出的作戰計劃,感動到了當時的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George C. Marshall)將軍,因為他長期以來對蔣中正都有「消極抗日」的成見,認為蔣中正想要保存實力等待美國幫助他打敗日本。因此當他得知蔣中正有奪回清朝失土的企圖心以後,更加支持中華民國收復台灣,且就連派遣B-29到中國的計劃,也因為能提高中國抗日士氣而獲得羅斯福總統支持。

可惜的是,羅斯福與邱吉爾還是認為歐洲戰場比亞洲戰場重要,否決了蔣中正派遣皇家海軍支持國軍反攻緬甸的提案。最後蔣中正雖然還是在羅斯福施加的壓力下,命令中國遠征軍配合史迪威指揮的中國駐印軍反攻滇緬,但是卻始終沒能按照計劃收復廣州灣。不能收復廣州灣,就表示國軍無法即時取得大規模的美援裝備投入到對台灣的兩棲作戰登陸上。

更何況在1944年,中國戰場上的國軍還遭遇「一號作戰」的慘敗,讓美國對國軍對日反攻的能力徹底失去信心。原本蔣中正在1945年登陸台灣的空想也就只能是空想,國軍完全沒有辦法在收復失土的過程中發揮任何積極作用,只能坐等美國擊敗日本以後,爭取美國幫助接收台灣。倒是B-29轟炸機,真的如蔣中正在開羅會議上的願望,於1944年10月12日展開了對台灣的空襲。

不過B-29對台灣的空襲,不是為了配合國軍對台灣的反攻,而是配合美國海軍第3艦隊反攻菲律賓。台灣在此一過程中雖難免遭受美軍空襲,亦有不少平民因此死亡,卻始終沒有成為盟軍反攻的重點。或許也因為美軍沒有在收復台灣的過程中遭遇類似硫磺島或者沖繩戰役那般龐大的損失,事後盟軍對台灣的接管也相對平和,沒有遭遇到任何挑戰。

史達林在德黑蘭會議上追認了羅斯福把台灣交給中華民國的事實,並指示中共與台共進入第二波的鬥爭。(作者提供)
史達林在德黑蘭會議上追認了羅斯福把台灣交給中華民國的事實,並指示中共與台共進入第二波的鬥爭。(作者提供)

蘇聯對台灣主權的追認

過去筆者有提到,史達林不屑與蔣中正會晤,因此羅斯福、邱吉爾在開羅和蔣中正舉辦美英中三強會議後,又跑到德黑蘭舉行美蘇英三強會議。羅斯福在與史達林的會晤中轉達了美國支持台灣回歸中華民國的立場,史達林在蘇聯需要美援的情況下,似乎也無法反對羅斯福的決定。他對羅斯福的決定表達了支持,並強調蔣中正將再也沒有藉口「消極抗日」了。

換言之從蘇聯還有中共的立場來看,蔣中正從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採取的態度就是「等待勝利」,待美國替他解決掉日本後再將精銳部隊投入到對共產黨的戰鬥中。而美國在支持他收復台灣之後,無論蔣中正是否想要將國軍全部投入到對日作戰中,他都必須要盡到自己身為同盟國領袖的義務。因此只要美國不放棄與蘇聯的同盟關係,無論羅斯福的決定為何,莫斯科都是最大贏家。

中國共產黨也依照莫斯科的指示,追隨蔣中正的口徑改變了對台灣主權的立場,從原本支持台灣共產黨的台獨主張轉為支持台灣屬於中國的一部份。因為唯有台灣屬於中國的一部份,中國共產黨才能夠在推翻國民政府後,以中華民國法理繼承者的身份拿下台灣的主權,然後再將台灣建設成蘇聯海軍的潛艦基地。

為此原本主張台灣獨立的史達林與毛澤東,都轉變立場聲稱台灣「自古以來」都是中國領土。蘇聯一如美國,需要獲得中華民族主義支持來取得入主亞洲的正當性,差別只是在於雙方的代理人不同。只要能夠確保毛澤東最終擊敗蔣中正,伴隨著台灣回歸中國所取得的利益自然也能夠為莫斯科所享有,史達林實在是陰險狡猾。

幸運的是在《開羅宣言》上,三大同盟國領袖強調「台灣及澎湖群島,應歸還中華民國」,而不是「台灣及澎湖群島,應歸還中國」,所以只要中華民國政府實際上還持續存在運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就不可能繼承中華民國對台灣的主權。可見1943年的國民政府,就已經預知到中共將會在拿下大陸政權後變更國名,從而使台灣主權變得更為複雜且難以妄下結論。

*作者為軍事史研究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