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淺論2024大選─解決國內問題才是關鍵

2023-12-25 05:30

? 人氣

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和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圖:作者提供)

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和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圖:作者提供)

當中華民國接近2024年的關鍵總統選舉時,各種研究者和政治評論家都表示台灣正處於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因為就像2020年一樣,這次選舉事實上將塑造台灣的國內外政策的未來,但是我認為這將會有更多層面的影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0年,蔡英文總統獲得了57.1%的總票數,而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只獲得了38.6%。投票結果的顯著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於香港的反送中抗議活動,這激起了台灣民眾的恐慌。因為「選國民黨上任可能會使台灣走上與香港相似的道路導致我們喪失民主,因此不能選國民黨!」這是影響選民情緒的一個關鍵因素。自我有記憶以來,每一次中華民國選舉中無論是在選市議員,選國會代表,或是縣市首長以及國家領袖,選民投票的一貫模式是根據政黨聯盟和他們是「親中」還是「親美」的立場來投票。這通常使得候選人倡導增加當地基礎設施資金的能力被忽視 — 這是當地代表應該解決的問題。

中華民國自國民黨遷台導致地方派系的增長,國民兩黨都有貪污土地以及建案的情形(針對國民黨的體制以及地方派系問題可以讀我以前寫的這篇文章)。這種情況導致了台灣政治的詬病:拿監督縣市首長以及討論政策的時間拿去做政治操作。例如地方議員在市議會會議期間常常專注於挑戰反對黨的政府官員的抽象外交政策問題,而不是有效監督開支預算。這個現象是以民主之名行政治謀利之實,而各個政黨都有責任:中華民國國會的國會代表互相扔豬內臟被國外媒體大肆報導,或是地方議員拿審預算案的時間質詢官員對於國家認同的問題並對他們的回答進行批評。

想必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都看過網路上面那些立法委員在立法院打打鬧鬧的影片吧?雖然這不是政治人物們單方面的責任而是也有媒體輿論操弄的責任,但是看到人民對於一個國家代表著民意的殿堂有著這些譁眾取寵行為感到習以為常之時,我不禁為這個國家感到傷心。

台灣政治長期都是為了這種問題所困。儘管台灣在許多方面值得讚賞(不像許多其他國家在由威權轉到民主時導致很多勞民傷財的善後需要做 ),但台灣的特殊情況導致其政治的主軸從根本上來都逃不出「統獨」的問題。這導致了中華民國獨特的政治生態:台灣沒有左右派政治,而是統獨政治。這些都突顯了台灣需要改進的重要領域。

我認為特別是在選舉中華民國總統時迫切需要擺脫這種做法,培養更建設性的政治環境。台灣選民在選舉中大多考慮的都是一個候選人他本身的政黨色彩,以及這個政黨在統獨議題上面有多「親中」或是「親美」,而國內本地的政策則是相對的不被重視:2021年的「反萊豬、重啟核四、公投綁大選、三接遷離」四大公投日台灣投票率僅41%,而且我認為這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反萊豬」這本身除了食安也是個外交議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