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掙扎在理想與現實的減碳

2023-12-19 07:20

? 人氣

COP28在杜拜舉行、場邊有示威者抗議化石燃料。(資料照片。美聯社)

COP28在杜拜舉行、場邊有示威者抗議化石燃料。(資料照片。美聯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經過近2周的熱熱鬧鬧與紛紛擾擾後,COP28(第28 屆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落幕了,會中的紛擾、爭議,其實就具體而微的反映現實世界的問題:掙扎與擺盪在理想與實現之間。 

從11 月30 日到12 月12 日在杜拜舉行的COP28會議,堪稱歷年規模最大的一次,參與人數增加、會議規模是去年的2倍;但也很諷刺的,爭議與紛擾可能也是過去的2倍,更刺眼的是:會議期間世界氣象組織發佈報告,聲稱2023年為人類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今年的COP28從會議上場前就有爭議,主辦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本身就是全球前10大產油國,會議主席是石油大亨、國營石油公司執行長。這點早在會議前就被不少環保人士非議,會議期間又有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出面批主辦國「掩蓋排放數據、濫用公眾信任」;更難堪的是還傳出主辦國善用地利之便,跟與會國「商討石油天然氣交易」。 

全球為了因應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力行減碳的核心議程,其實就是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因為造成暖化的溫室氣體主要就是燃燒、使用化石燃料所產生,因此必須讓全球能源向無碳或低碳轉型。 

但對那些以出口油、氣、煤為主的能源出口國(一般通稱產油國),全球性的「去化石」卻是災難性的,除非已成功轉型,否則這些產油國的出口、經濟、乃至政府財政、人民生計都將難以為繼。產油國固然不會公然反對減碳 但作些手腳、玩玩抗拒卻是必然。例如COP28大會決議文要把「「淘汰化石燃料」寫入時,產油國就聯手,反對協議文本中任何針對化石燃料、而非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提案。 

COP28中這種利益的爭執,算是具體而微的反映現實世界狀況,而且情況更嚴重,不限於產油國而已,另一個更大的軸線是開發中國家(或是說南方國家)如何減碳的問題。 

對那些開發中國家而言,今日的全球暖化問題主要是已開發國家造成,超過百年的工業發展、燃燒化石燃料、排放溫室氣體,根據一份報告,北美與歐洲(所謂的已開發國家)從1850~2020年,共累積了全球49%的歷史碳排放,但其人口數只佔了全球約17%;但受害最深的卻是開發中國家的人民─例如非洲排碳只占4%,但卻承受最多的氣候變遷災難。 

為了減碳,已開發國家要求減少甚至最終要淘汰化石燃料,但對那些開發中國家而言,便宜的化石燃料(特別是煤電)是比貴森森的綠電更划算,而每個國家都要追求經濟發展、提升民眾生活品質。 

理想的方式之一是讓已開發國家出資協助開發中國家脫碳,但實際推動則不容易─早在2009年就有此議,先進國家出資1000億美元協助開發中國家,至今資金到位800多億美元。對未來的需求,開發中國家要求更多:印度要求已開發國家提供 1 兆美元的國際公共資金,非洲國家集團表示至少需要 7500 億美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