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8:在產油國舉行氣候變遷大會,帶來哪些爭議、驚喜與博弈?

2023-12-05 21:30

? 人氣

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於杜拜登場,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在會中發言。(美聯社)

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於杜拜登場,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在會中發言。(美聯社)

11月30日到12月12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召開,相比於往年,此次會議有頗多看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參會規模史上最大;在全球最大產油國之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召開;超過140位政府首腦、元首和國際組織負責人到會;會議將做出多項重要決定,包括「損失與損害」基金安排的決議。

作為全球最大兩個碳排放國,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沒有出席會議,但兩國分別派出氣候特使約翰·凱瑞和副總理丁薛祥出席。

本屆大會為什麼重要?有哪些看點?BBC中文為您一一梳理。

規模最大、史上最熱

去年的COP27在埃及的沙姆沙伊赫舉行,2021年在英國的格拉斯哥舉行,但這兩屆大會正處於新冠疫情之中,會議規模受到影響。

本屆大會的會議規模為去年的兩倍左右,是1992年開展該會議至今規模最大的一次。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中國代表團的加入,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再到各類企業,以及開設的「中國角」場館,使參展人數和活動數量都創下紀錄。

會議期間,世界氣象組織適時發佈今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聲稱2023年為人類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平均氣溫較工業化之前(1850年至1900年,即化石燃料廣泛使用之前)高出1.4攝氏度,而且在今年三分之一的日子裏,該數字是高出攝氏1.5度。

科學家普遍認為,為了避免氣候變化帶來破壞性影響,人類需要使該數字長期保持在攝氏1.5度以下。基於此認識,2015年12月,各國政治領導人齊聚巴黎,簽署《巴黎協定》,將本世紀全球氣溫的長期升幅控制在「遠低於」攝氏2度,並盡一切努力將其控制在攝氏1.5度以下。

《巴黎協定》所設定的閾值並不意味著要在每一天或每一周都控制在閾值之下,而是在20年或30年的時間段的平均值。目前,這一平均值為1.1度到1.2度之間,但隨著今年超過1.5度的次數越來越多,從長遠來看,全球就越接近突破這一臨界值。

目前來看,COP28上的參會者做出的最新承諾,將有助於達到上述目標。

約100個國家承諾到2030年將全球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增加到目前的三倍;同時,包括沙特巨頭阿美石油公司(Aramco)在內的50家石油和天然氣公司承諾到2050年停止新增溫室氣體。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能源公司所承諾的,只包括生產過程中的排放,而不包括化石燃料燃燒過程中的排放,批評者認為這並不能有意義地應對氣候變化。不少與會國家認為,這將有助於最遲在 2050 年將化石燃料從世界能源系統中清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