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華觀點:習近平、拜登與美國的芯片資本

2023-12-09 07:00

? 人氣

習近平和拜登的博弈還沒結束。圖為Nvidia處理器晶片。(圖片來源:Nvidia)

習近平和拜登的博弈還沒結束。圖為Nvidia處理器晶片。(圖片來源:Nvidia)

表面上看,中國FDI的下滑,確實是經濟不景氣的表現。但是,實際上,習近平和拜登在如何駕馭西方資本的問題上的博弈還遠沒有結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中國官方統計,對華外國直接投資(FDI)總額在第三季錄得負118億美元,為1998年有記錄以來的首次負值,顯示流出中國的直接投資多於流入。另有統計顯示,截至9月底,外企連續六個季度從中國撤走利潤,金額總計超過1600億美元。

 

中國當前面臨的諸多結構性經濟問題日趨凸顯,政府地方債務居高不下、房地產市場景氣低迷、外資撤走、民眾消費信心不足以及年輕人失業率居高不下等等。而美國拜登政府則在今年8月公布,限制美國資本投資中國敏感技術領域。這標誌著美中科技戰從獲取技術的管控擴展到投資管控。

鑑於目前中國經濟下滑,地域政治的緊張,穆迪在本月5日將中國主權債券評級展望由穩定調降至負面,這是穆迪自1989年以來首次下調中國債信評級。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外國企業紛紛撤出或縮小規模,於是,FDI下滑便不可避免。

外資撤離的四大原因

對穆迪的評估,中國的財政部表示 「很失望」,「穆迪對中國經濟增長和財政可持續性前景的擔憂是毫無根據的」。它認為,房地產和財政問題的影響是 「可控的」,中國政府正在努力 「深化改革,應對風險和挑戰」。

如果要仔細分析外資撤出中國、FDI下滑的現象,可有幾個方面的理由。

上海美國商會主席肖恩·斯坦最近談到了美國企業在中國經商的壓力。他表示,盡管美國政界經常討論與中國在軍事、經濟、科技、價值觀等四個面向的戰略競爭,但美國企業在華運營時所遭遇的最大壓力,其實是第五個方面的問題 - 即外企與中國企業的競爭。

「中國的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的聰明員工雲集、熬夜加班,隨時有可能影響美國企業的生意。」 「中國企業在回應市場時比美國的企業更快,它們更會使用數位策略,它們能快速適應並使用新興技術,它們更會行銷、也更會申請許可證照。」即便在中國新能源汽車方面,說不定不久的將來,特斯拉也難以招架。

外資撤離理由之二,就是今年7月生效的修訂版《反間諜法》,擴大對間諜活動的定義範圍,也未對禁止傳輸的「與國家安全和利益相關信息「作出明確定義。這令部分外企高管擔心,在中國進行的商業活動和談論的話題,都可能成為禁區。美國民調巨頭蓋洛普(Gallup)正是在中國這種反間諜法的實施下決定撤出的。

理由之三,當前中國利率遠低於全球多數地區,外國企業並沒有把在中國賺取的利潤再投資於中國,而是匯到其他國家,那裡可以獲得更高收益。

理由之四, 企業為分散地緣政治風險,把部分在華投資轉移到其他國家,都是投資下降的可能原因。

張軍的不同視角

面對著目前的外資的撤離,中國經濟學教授張軍認為,用傳統的FDI的流量來看一個國家的經濟已經不合適。邏輯上應該看那些有競爭能力的在高科技領域的FDI。 他的說法似乎有一定的根據。惠譽評級預計,2023年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將在外國投資者情緒疲軟的情況下繼續下降,而高科技制造業的外國直接投資可能保持較強的韌性。自2021年以來,高科技制造業外國直接投資的增長速度一直高於外國直接投資總額和高科技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的增長速度,並在2023年保持彈性--繼2022年同比增長49.6%之後,23年上半年同比增長25.3%。但是,這種局面是否能持續,這裡尚無結論。

3個演講版本,習近平挑選了最友好的那個

張軍說的問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直接反映了習近平對今後經濟的設想。 中國FDI走下坡路的問題,北京在今年已經意識到。從今年開始,習近平和他領導的政府向外商重磅表態,承諾將改善外商投資權益保護機制。

習近平目光主要集中在是那些高、精、尖技術領域的FDI。 他提出的「高質量的發展「就是指要依仗自己的創新,但也要依靠外國的技術與資本,使得中國在第四個工業革命中取得領導地位。而這裡,關鍵的關鍵,就是高級芯片。

習近平10月去美國,與其說是緩和與美國的關系,不如說是去跟拜登爭奪美國的資本 ,尤其是跟芯片有關的資本。北京懂得,美國不是鐵板一塊,而是不同利益集團的組合體。北京希望利用美國商界、尤其是芯片公司跟美國政府的矛盾,來規避拜登的禁令。在安排習在美的日程時,中國官員最初要求先讓習與企業高層會面的晚宴放在拜習會面之前舉行,這就一語道破了習近平真正優先考慮的問題。當然,拜登政府並沒同意這個設想。

習近平的手下為他當晚與商界高管晚宴的演講准備了三個版本。在周三與拜登會面之後,習近平有意挑選了最友好的一個版本。在對企業家的30分鐘演講中,習近平表示,中國希望成為美國的 「伙伴和朋友「。

拜登政府面臨的挑戰

全球五大芯片制造商上季營收超過40%來自中國客戶,其中科林研發(Lam Research)將近一半營收由中國客戶貢獻。據日經亞洲報導,中國市場對這四家(高通、英特爾、特斯拉、蘋果)去年營收分別貢獻了62%、27%、22%和18%。

上面的數據就足以說明,為什麼美國的芯片公司極力要保持中國的市場。英偉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在本月6日在新加坡表示,英偉達正配合美國政府管制規定,提供三款特制AI晶片給中國市場。明年能上市。 實際上,「配合美國政府管制規定「是假的,繼續贏得中國市場是真的。路透社報導,這家總部位於加州的人工智慧晶片設計公司,佔據了中國70億美元人工智慧晶片市場90%以上的份額。 中國對英偉達的收入貢獻傳統上約為20%。

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則稱,若拜登政府進一步限制英特爾在華業務,這將危及該政府「將芯片生產帶回美國「的一項關鍵政策。他警告說,如果沒有中國客戶的訂單,英特爾計劃在俄亥俄州建設工廠等項目的必要性就會大大降低。而谷歌母公司Alphabet執行長皮柴(Sundar Pichai)指出,中國將走在人工智能的最前沿,美國與其合作非常重要。

實際上,不僅美國公司,其他國家的公司在突破禁令方面也有躍躍欲試的姿態。譬如, 日本的尼康正考慮逆勢開拓中國大陸光刻機市場,擴大其目前全球7%、排名第三的市場份額。

可見,拜登對中國的高級芯片出口、以及投資的禁令,遠非那麼容易執行。

由美國國會授權設立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在最新公布的一份報告中承認,美國設置對中國出口先進芯片設備管制的禁令並未完全奏效。但拜登政府似乎還是堅信實施的措施能有效實施。客觀上,他的有關禁令確實已給中國造成不少麻煩。

為了跟習近平搶奪美國的芯片資本,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多次以國家安全為名,警告美國公司特別是英偉達和英特爾,不要向中國銷售人工智能賦能芯片。但到底誰的胳膊能扭過誰,是美國政府還是芯片資本,這看來還待等到明年下定論。

*作者張俊華為徳籍華人政治學者,在德國生活三十余年。他曾就讀於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後曾執教於柏林自由大學等高校。現為法國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本文原刊德國之聲,授權轉載。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 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