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禁銀到銀本位:《白銀帝國》選摘(2)

2018-09-30 05:10

? 人氣

相比之下,來自日本、南美與歐洲的白銀在明代白銀大潮之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全球化的觸角,始終因貿易而勾結。首先是葡萄牙人幾經努力之後,終於獲得澳門貿易的許可,而澳門的存在一直是明清連接世界的重要門戶之一,將中國與全球化齒輪加速下的世界聯繫在一起,而其中的「潤滑劑」自然就是白銀,而且是持續流入中國的白銀。這種貿易模式甚至被某些學者總結為另一種「納貢」:「外國人,包括歐洲人,為了與中國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國人支付白銀,這也確實表現為商業上的『納貢』。」但是,中國依賴白銀的程度,其實遠遠重於西方依賴中國的絲茶,尤其在白銀成為日漸貨幣化的中國的重要經濟血液之際,無論當時的歐洲人還是中國人,對於這一重大歷史真相都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導致中國從晚明開始的一連串悲劇,這將在後面詳細論述。

更加重要的是與菲律賓的貿易,這裡不得不談西班牙人。當然,這並非源於他們對於貿易的貢獻。「東方世界的發現者」葡萄牙人與中國交往之後,澳門在數百年裡成為各國貿易基地,此後「世界的發現者」西班牙人也來到了東方,據說種牛痘就是他們在十九世紀初引入中國的。對菲律賓的貿易興旺背後是中國商人勢力的崛起,這些商人大多是福建人,來自廈門、泉州和福州。根據記載,西班牙人對此不安,又不得不在貿易方面倚重中國人,曾經在一六○三年、一六三九年屠殺中國商人,受害者數以萬計,而人數限制、人頭稅、驅逐都不能阻止中國商人的繼續增加。

西班牙人占領南美大陸之後,獲得巨量白銀礦藏,從十六世紀開始,來自南美的白銀從不同渠道流向全球,其中菲律賓成為白銀流入中國的重要中轉站,不僅匯集了來自西屬拉丁美洲的白銀,也包括從歐洲轉道南洋的白銀。

全漢昇估算明代從菲律賓輸入中國的白銀為七千五百萬比索,約為六千萬兩。而在一五七一至一八二一年,有人推算「拉美運抵馬尼拉的白銀共達四億比索之多,這些白銀主要用來購買中國的生絲和絲織品,然後運往拉美出售,所以大部分白銀流往中國」。另外根據中國學者錢江的測算,一五七○至一七六○年年,中國與呂宋的實際貿易額達到三億億比索,甚至當時西班牙人在一六三九年如此抱怨,「中國皇帝能夠用從祕魯運來的銀條建一座宮殿,這些白銀的運出都沒有登記,也未向西班牙國王繳稅」。不少學者認為,由菲律賓流入中國的白銀不少於兩億比索,折算為七千兩百噸。

除了菲律賓,不少白銀到了歐洲再繼續流向亞洲。沃德.巴特雷認為一四九三至一六○○年世界銀產量兩萬三千噸,美洲產量占七四%,七○%輸入了歐洲,而其中四○%流到亞洲。學者萬明估算一五七○至一六四四年美洲白銀總共約有一萬兩千六百二十噸流入了中國。弗蘭克的估算比較誇張,他認為一五○○至一八○○年歐洲從美洲收到九.八萬噸白銀,其中三.九萬噸運往中國,五.九萬噸留在歐洲。總體而言,除了日本白銀之外,共識是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美洲白銀流入了中國,各種估算大體都在這一區間之內。根據各方研究,合計大約有兩億兩白銀流入中國,極大程度上促成了中國經濟的白銀化。

*作者徐瑾為中國經濟學者,現為英國《金融時報》旗下FT中文網財經版主編、首席財經評論員。著有《有時》、《印鈔者》、《凱恩斯的中國聚會》,本文取自作者新著《白銀帝國:從唐帝國到明清盛世,貨幣如何影響中國的興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