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幸觀點:評「全球台灣」VS.「中華帝國」─寫給願意和懂得的人看

2023-11-16 07:10

? 人氣

2023年10月21日,吳介民在台大法學院談全球台灣與抵抗中華帝國。(資料照,李忠謙攝)

2023年10月21日,吳介民在台大法學院談全球台灣與抵抗中華帝國。(資料照,李忠謙攝)

從事哲學的目的何在?不過是導引蒼蠅飛出瓶子而已。 --維根斯坦(Wittgenstein)--(PI,§ 309)

開場白

最近有個討論會叫做「全球台灣抵抗中華帝國」,雖有媒體能手李忠謙親自採訪及相當詳細和正確的報導,似乎在社會上沒有引起多大的漣漪。不過, 由於有至少三位政黨領導人當一回事參與,引起一些同僚及我的興趣。經過一番沉澱了解之後, 我既不能興奮、鼓掌,也沒有憤怒、唾棄。而是感到惋惜之餘的沮喪─惋惜真誠的憂心,在如 此巨量的學術精力投入推動之下,竟然得出如此與解決困難無補的分析和判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吳介民教授以標題顯示的主題演講內容可以討論的地方很多。其中,我認為最為關鍵的是: 即以經驗科學的角度 (可不可能暫且不論),如果想要結論有效,至少必須基於事實和觀察的 正確。所以,我只準備集中就台海局勢分析,指出台灣政學界及媒體幾十年來屢見不鮮的兩個 看似有別,卻是病原相同的粗糙的謬誤,略加討論:

1. 兩極分化:錯將兩岸的對峙,當做非黑即白的所謂民主與極權的鬦爭。

2. 混沌不分:與兩極分化剛好相反:對國安的利益不予細辨,一概以「國家利益」或「核心利益」稱之。

二、西方自由主義(「自由民主」)對抗東方極權主義 (「專制獨裁」),兩極二分的意識形態

1. 沒有鐵板一塊的「民主自由」集團

人文現象的分佈通常像一面光譜,兩極分化的預定框架,通常扭曲了現象和事實,幾乎必定 導致分析和判斷的錯誤。例子不勝枚舉:好人/壞人;富豪/窮人;發展國家/落後國家;統/獨; 藍/綠(讀者有興趣,「一分為二」最近又被提起討論的,可參考 Hans Rosling, 《Factfullness》 (實事求是)19-46 (2018)。此觀念有別於波爾 ( Niels Bohr) 的「同在原則」(complementarity principle), 韋伯(Max Weber)的「理想形態」(ideal types), 或德里達(J. Derrida)的「對偶 排比」(binary concepts)。不管你用「鐘形曲線」(Bell curve)或我從別的地方學來的「地瓜理 論」(中間大,兩頭小),兩極分化的「民主自由/專制獨裁」都必然是不準確的分析和觀察。

台灣的政學界和媒體老是自認台灣是「自由民主」,而且已是躋身不知如何定義的「自由民主」 陣營,因而必須捍衛民主自由。這些現象有其歷史和思想上的特別原因。雖然本文主要不在做 這些方面的分析,我只大略地指出下列幾點因素:(1)従傳統八股教育造成思維的缺乏省思和 批判的習慣(自我感覺良好的民主自由);(2)全盤西化的買辦心態的遺毒(洋人是先進及文明, 必須模仿的代表);(3)對以前蔣家黨國體制厭惡情緒的位移,但卻繼續黨國反共的教導而不自知;(4)英美式「主流」教育的洗禮 (洗腦);(5)自由主義絕對而單一的憧憬;(5)最後就 是以理論謀生,導致知識分子最容易落入的陷阱:即所謂台灣是「民主自由」的楷模,罔顧實 際,以為理論層次上的陳述或粉飾,即是現實。

我這樣說,「抗中保台」或「和平保台」派當然不服,最多認為我是濫用抽象觀念和理論的書 生論政。那麽,也許我用最具體的陳述可以使你相信這種兩極二分的無稽:世界既然分為截然 有別的兩大陣營,台灣以什麽期待可以成為「全球」的民主台灣, 鼓動「全球」抵抗「中華帝 國」的擴張?

2. 台灣不是「民主自由」的楷模,也不屬鐵板一塊的「民主陣營」

據我粗淺的觀察,台灣很多人陶醉在「民主自由」幻覺裡而不自覺。產生這種幻覺的理由大 部分是由於坐井觀天。朋友給出的理由不外:解嚴;過去的黨外能夠取得政權;可以隨便罵人 的所謂言論自由 (但批評政客則不然);普選;健保卡。我不反對有些像解嚴 (戒嚴本就是世 界裡例外的異常)或政黨輪替值得某種程度的自豪。但所有這些都無法保證是民主社會必要而 充分的條件。而且,民主陣營 (如果真有)是跟什麽人比或合呢?美國?芬蘭?瑞典?印度? 俄國 (有普選)?對了,還有以色列?這些顯然不能一攬子稱為 同樣的民主自由國家。

另一方面,很多自我感覺良好的愚眾從來不會反省檢討台灣一些不民主自由的實踐,例如: 獨裁專斷的行政權;喪失專業及獨立性的司法(廣義)體系;汲汲於包案吸金,潑婦罵街的國 會「公共論壇」;日漸喪失專業的公務體系;政府違反人權的濫權;不在凝聚公意而在吸金斂財 的政黨政治......等等,不一而足。

由於我在其他地方對上述某些問題略有着墨,我下面只挑很多人最為得意的普選略加分析。

台灣的普選制度表面上看來是個進步,有人甚至說這是台灣已經進入文明社會的標誌。我不 否認它可以看作一種重要的民主實驗。但絕對不能視為「民主自由」的證明。 說是民主或文明 的實現,更是荒謬。它實際的表現和效果,是給了台灣人民一個幾年一度的政治「大樂透」。

但就像大眾消費或消遣文化的流行,錯將大眾消遣消费的存在當成人間樂土,造就一手啤酒 一手爆米花,每個周末躺在沙發為全民「運動」瘋狂的大眾。或無止境地購買過去的台灣製造, 中國製造,或現在的印度製造,或越南製造的廉價商品的消費群眾。眾多無視政治經濟不平等, 各地烽火連天,環球瀕臨毀滅的現實的弱勢群體。加上當權者利用權力和金錢,影響媒體輿論 操縱選舉。(這些早就由批判學派的 Adorno、 Habermas 等人指出。參見,黃維幸《法律與社會 理論的批判》,261-63 頁 (二版,2007)。台灣的政治「大樂透」,使人上癮中毒,掩蓋真相與 實際,把台灣很大程度上呈現為名不符實,自欺欺人的所謂「自由民主」、「文明社會」。

此外,與其主張台灣的敗象主要來自什麽「中國因素」,台灣的現象根本上是「政治大樂透因素」。這個因素使台灣的某些政黨透過政治或經濟的「銳實力」,豢養了大批自覺或不自覺的 「在地協力者」。或基於前面我指出的各種理由和背景(例如,只知崇拜自由主義),或曾經得 過「大樂透」這個或那個大小獎勵或獎品的既得利益者,自覺或不自覺地因此歌頌台灣的「民主自由」。 最终成就對台灣絕大部分民眾利益的「侵略 (蝕)」。如此而已!

所以,主張台灣以臉上貼金的「自由民主」,迫不及待地尋求鏡花水月的民主「全球」的保護, 居然可以把政客和愚眾唬得團團轉,真是夫復何言!

三. 民主與專制的對抗,導致中國與美國 (甚至全然不知如何定義的所謂 「西方」)將台灣視 為各自及全體的「核心利益」而鬦爭?

與前述兩極分化同樣不把社會現象當一面光譜看待的是國安利益的籠統化。這是不懂國際關 係及人云亦云的結果。台灣、香港,很多學者、名嘴如此濫用有特定意思的外交策略的關鍵名 詞,已經是極大的疏失。連影響萬千人身家性命的政治領導人如蔡英文者,也不知就裡,胡說 亂道 (她說台灣的「核心利益」是反對一國兩制和政府主導談判 ,2019 年 1 月 5 日臉書),實在教人心理發毛。

而吳教授在講稿中也說到:

中國宣稱台灣是它的核心利益,而且在全球範圍 內促進其核心利益 [?]。隨着台灣問題國際化,西方 國家確認 (或重新認識到)台灣對它們的重要性。 「台海的和平穩定」也成為西方國家的核心利益。

美國傳統亞太戰略一向是以區域的權力平衡,保證美國 (最多美洲)的國安不受威脅,頂多 加上海上航行及貿易不受阻礙為其「核心利益」,對亞太大陸沒有國安的核心利益,更沒有領土 野心。而只有既得或期待利益,更是明顯 (關於美國傳統「大戰略」的參考資料非常多,參考 Robert S. Ross, 《US Grand Strategy, the Rise of China, and US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for the East Asia》(美國大戰略,中國崛起,及美國的東亞國安戰略,2013 summer) Strategic Stud. Q. 29-30)。美國務卿艾契遜更在二次大戰戰後,美國獨霸世界時,重申美國的亞太利益的本質, 明白將中國大陸、朝鮮半島、台灣排除在美國的核心利益之外 (見附圖)。珍珠港事變前一段 相當長的時間,更由於孤立主義的影響,忍受日本在東亞,尤其是中國大陸等地為所欲為。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美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美聯社)

霸權或帝國主義到處干涉或侵略,不代表所到之處全是「利益核心」。否則,大英帝國主義 的外交實踐,還有什麼核心和既得利益之別?同理,有人指控美國體制結構促使美國到處侵略, 不能就因此斷定所到之處 (例如台灣)即一定代表美國的核心利益。進一步而言,「西方國家」 既然對台灣從來沒有國安的「核心利益」,何來「確認」或「重新認識」到無中生有的「核心利 益 」?

讀者如果不棄,我對美中對台灣的國安利益的看法可以濃縮歸納到下列兩點:

1. 中美對台利益可以用大英帝國幾世紀的外交實踐的經驗,分為核心利益及既得利益。一國對 前者視為存亡攸關,全力以赴;對後者視情況權宜調整。中共視台灣為核心利益,美國待之為 既得利益。中、美此種立場在可見將來不會改變。

2. 此種分類,不能一分為二,一種利益可能向對方運動,互相轉換。也就是永遠必須辯證地看 問題。因此,此種判斷不是「定律」,而是目前最佳證據之下的假說,必須隨時受客觀環境的檢 驗。(參閱,黃維幸,《兩岸新視野》,18-19,104,115-16 (2022)。只是,沒有證據 (只有 「和平保台」派莫名其妙的幻想)證明台灣已經變成「西方」或民主「全球」的核心利益。

我希望我的分析是對的。否則在中美 (或西方)兩大核心利益對壘之下,各自為無法妥協的 生死存亡拼命。大家只有等着台灣引爆第三次世界及可能的核子毀滅大戰!

在我的判斷裡,除了 1996 年台海危機外,70 年代中美建交後略少於 50 年台海的相對平靜, 不是台灣的國安政策有多高明 (有時完全外行一如上述),而是中美關係的相對和緩附帶的運 氣。現在中美的矛盾凸顯,抗爭有趨於激烈的態勢。台灣居然有人得意忘形,意欲火上加油, 鼓動美國及「西方」將台灣視為「核心利益」,想像台海戰爭的必然!據說,德國的俾斯麥曾嘲 笑發動戰爭的人是想活命的自殺。據此,也許鼓吹與「中華帝國」死拼的,當然要理直氣壯地 認為:為了和平一定要戰爭!

四, 結語: 「怎麽辦」?

據說,吳教授對台灣將來「怎麽辦」充滿了焦慮和悲觀。但他認為:第一要務是生存。其後, 才可能有發展和創新。吳教授畢竟是有些人心目中的大師,情緒及特定的「先理解」 沒有完全 扭曲判斷的合理性。但是,判斷畢竟只是判斷,台灣實際如何生存?推論的正確無法保證實踐 行動的合理;對抗的模式、推論、結論,究竟最多是邏輯的推演。甚至這些邏輯推演和必須存 活的希望及結果,沒有必然的連結。無論如何,在鼓動全力詆毀「中華帝國」,以及找盡機會讓 「世界」(民主還是極權?)看到台灣之餘,吳教授使人感到似乎是(至少是到目前為止)以 「西風壓倒東風」的老套之外,別無良策。

即使我對吳教授的文字遊戲的評價如此,台灣一些(不說品德)連智力和智慧都不合格的知 識和政治騙子 (論文造假或抄襲),不管懂與不懂,已經屢屢引用,給予官方認可的紅漆印。 而一般大眾似乎也一時振奮,以為找到救命良方。實在令人沮喪。

而不說「國之存亡,生死之地」,僅是「抗中保台」派及一大群無辜人民的生存,難道真只是 發明文字,排列組合的遊戲?奧籍劍橋/牛津語言分析哲學始祖維根斯坦 (Ludwig Wittgenstein) 早就指出:問題的存在與解決,常常不是是理智高低的選擇,而是克服情緒意願的固執,尤其 是有無勇氣放棄毫無意義的文字堆砌。(Ludwig Wittgenstein , 《The Big Typescript》TS 213 (大 打字稿), § 86 (C. Grant Luckhardt & Maximilian A. E. Aue ed. & trans. 2013) 。

所以,企圖與抗中保台或和平保台派說理是非常令人心理挫折的經驗。雖然說到台灣的生存 問題,據說和/戰是不必討論的「假議題」;「全球」的台灣是 common sense。使我合理懷疑台灣 真有那麽大群的人真像是「困在瓶子裡的蒼蠅」?無頭?

不過,由於大多是文字遊戲,我還是要誠懇地再引用維根斯坦對很多所謂哲學分析的困境的 描述,因為它很能表達我看了吳教授講稿後的感受:維根斯坦說很多哲學家遇到無法解決的所 謂哲學難題,就像一個人極力想從受困的屋子逃出去。他試了窗戶,但窗戶太高。他又試了煙 囪。 但煙囪太窄。然而,他一轉身。原來屋子的門一直開着。走出門外,海闊天空 (G. P. BAKER & P. M. S. HACKER, WITTGENSTEIN, 《UNDERSTANDING AND MEANING 》(維根 斯坦:理解和意義) 243 (2d. ed. 2009)。

台灣的「抗中保台」思維也是陷於同樣的困境:抗中派心理上被自己想像的「棄嬰情結」(日 治前輩的《亞細亞孤兒》,與所謂《全球的台灣》實有異曲同工之妙)壓迫得喘不過氣來。他們在憤怒、哀傷、孤獨、無助等情境的壓力下,想以指控「中華帝國」舒一口氣,但又覺得中國 究竟不像「帝國」。想像全世界都會來收養台灣,但又覺得「全球」 既是兩極分立的「民主/極 權」,似乎是一廂情願,不甚踏實。然而,只要一轉身,走出自己設想的魔障,原來外面是春光 明媚,天清氣爽!

我以為:理解和反思不切實際、明知無用、自動反射性的抗衡心理和作為,或許你會看到的 是:海闊天空的無限可能和願景!

*作者為律師、前教授。哈佛大學法學院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