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常德上空的波蘭戰鷹

2023-11-26 07:20

? 人氣

作者表示,今年是常德會戰80周年,雖在台灣還記得這場會戰的人已經不多,可常德會戰仍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國軍取得的一場重大勝利。(許劍虹提供)

作者表示,今年是常德會戰80周年,雖在台灣還記得這場會戰的人已經不多,可常德會戰仍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國軍取得的一場重大勝利。(許劍虹提供)

今年是常德會戰80周年,在台灣還記得這場會戰的人已經不多,可常德會戰仍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國軍取得的一場重大勝利。提到常德會戰,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陸軍第74軍第57師師長余程萬將軍及他手下8,300名官兵,他們以血肉之軀與強敵拚到最後一刻。從1943年11月24日戰鬥到12月3日,常德為日軍攻陷,第57師成功突圍者只剩下83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後來第74軍的第51軍,還是在第18軍、第73軍、第44軍以及第10軍等部隊支援下,於12月20日收復常德,將橫山勇指揮的日本陸軍第11軍驅逐出去。陸軍第10軍預備第10師師長孫明瑾中將、第73軍暫編第5師師長彭士量中將以及第44軍第150師師長許國璋中將陣亡,顯見國軍付出的代價十分慘重。

國軍的勇猛頑強固然是日軍被擊退的原因,但常德會戰能更贏得如此漂亮,最大的關鍵還是國軍得到了美國第14航空軍全方位的空中支援。投入常德會戰的部隊,尤其是固守與反攻常德的第74軍,屬於中央軍中的中央軍,嫡系部隊中的嫡系部隊。支援第74軍作戰的陸軍第18軍,則是陳誠手下的「土木系」部隊,不久前才在鄂西會戰中擊敗過日軍第11軍。

也是因為參戰部隊全都是中央軍或者高度「中央化」的地方軍,常德守軍才能得到美國的空中支援。第14航空軍雖然已經有B-24轟炸機,但考量到經由駝峰航線取得的油料與彈藥不足,對常德守軍的支援還是以裝備P-40與P-51戰鬥機的第23戰鬥機大隊為主力。他們不只飛往前線,對常德周邊的日軍陣地施以炸射,還對日軍後方發動遠程攻擊。

1943年11月25日針對台灣新竹的感恩節空襲行動,其實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支援常德會戰所發動。而且除了向日軍投炸彈,第23戰鬥機大隊還為第57師將士空投彈藥,成為了參戰老兵心中的「守護天使」。回顧80年前的這場戰役,最有趣的地方可能還在於與日軍對抗的不只是中國人與美國人,同時還有波蘭人。

烏班諾維(右)在中國戰場。(許劍虹提供)
烏班諾維(右)在中國戰場。(許劍虹提供)

波蘭英雄烏班諾維

來華助戰的波蘭飛行員是烏班諾維(Witold Urbanowicz)少校,他1908年出生於奧古斯圖夫(Augustów)縣的奧爾斯山卡(Olszanka)村,在當時為俄屬波蘭領地的一部份。波蘭從18世紀末以來遭到瓜分,直到烏班諾維出生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都還分屬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與俄羅斯帝國。所以每一個成長於那個時代的波蘭青年,都懷有強烈的民族情緒。

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尾聲時,波蘭民族主義者受到美國威爾遜(Woodrow Wilson)總統的「民族自決」(Self-determination)論啟發,在德皇威廉二世(Wilhem II)宣佈下台兩天後的1918年11月11日宣告獨立。他們利用德國本土爆發共產革命的時機,將德國還有奧匈帝國的殘餘部隊驅逐出國土,並接管了兩國在波蘭的空軍基地及航空產業。

新生的波蘭共和國並不平靜,除了與烏克蘭、德國以及捷克斯洛伐克有領土糾紛外,還是蘇俄擴張共產主義的頭號目標。好在波蘭得到了英國還有美國等協約國的鼎力相助,才得以取得1921年抗俄戰爭的勝利。來自美國的飛行員古柏(Merian C. Cooper),不只親自駕機對抗進犯波蘭的紅軍,還為波蘭空軍創建了有名的科希丘什科中隊(Kościuszko Squadron)。

烏班諾維在1930年加入波蘭空軍,並在完成飛行訓練後進入科希丘什科中隊服役,當時科希丘什科中隊的正式番號為111中隊,裝備波蘭國產的PZL P.11a上單翼戰鬥機。夾在納粹與蘇聯之間的波蘭,在進入30年代之後不斷與鄰國發生衝突。28歲的烏班諾維在1936年取得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對空作戰紀錄,擊落蘇聯偵察機一架。

為此他遭到波蘭空軍懲罰,調離科希丘什科中隊,到航空訓練學校擔任教官。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裝備老舊國產飛機的波蘭空軍根本無力抵抗德國空軍凌厲的攻勢。而在德軍向華沙進攻的同時,蘇聯軍隊也在9月17日從東面向波蘭發起全面進攻。波蘭在兩強夾擊下滅亡只是時間問題,擺在烏班諾維面前唯一的選擇,就是流亡海外繼續奮戰。

烏班諾維駕駛的颶風式戰鬥機一比一比例模型。(許劍虹提供)
烏班諾維駕駛的颶風式戰鬥機一比一比例模型。(許劍虹提供)

不列顛空戰的英雄

烏班諾維在逃往羅馬尼亞的過程中,一度遭蘇聯扶持的波蘭民兵俘虜,所幸他憑藉著機智逃脫共軍的控制,沒有落到被拖去卡廷(Katyn)森林槍決的下場。俄羅斯在歷史上帶給波蘭的國仇家恨,再加上這趟差點慘死於紅軍手中的逃亡經歷,使烏班諾維對共產主義恨之入骨,也影響了他後來對中國問題的看法。

事後烏班諾維經由羅馬尼亞逃到法國,並在法國接受英國邀請參加皇家空軍,有了大展身手的機會。他在進入皇家空軍後不久,就爆發了有名的不列顛空戰,烏班諾維先進入第145中隊服務,駕駛颶風式戰鬥機保衛英國領空。他在1940年8月8日取得了人生的第二個戰果,擊落德國空軍Bf 110的戰鬥轟炸機一架。

8月21日,烏班諾維被調到了全部由波蘭飛行員組成的第303中隊,他先是擔任A分隊的分隊長,但是不到一個月就因為不斷擊落德軍戰績而於9月7日晉升為中隊長。最讓烏班諾維驕傲的戰績發生在9月30日,他在這一天之內擊落Bf 109戰鬥機三架以及Do 17轟炸機一架,成為了王牌飛行員中的王牌飛行員。

總計有15架德軍戰鬥機和轟炸機,在不列顛空戰期間為烏班諾維擊落,他所帶領的303中隊也成為累積擊落敵機數量最多的皇家空軍中隊。烏班諾維自此成為了波蘭的民族英雄,為此流亡倫敦的波蘭政府不願意他繼續參戰,把他調往駐美國大使館擔任空軍武官。但是身為戰士的烏班諾維,又怎能忍受在美國坐冷板凳的日子?

恰好為波蘭空軍創立科希丘什科中隊的古柏,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前往中國,擔任駐華航空特遣隊司令陳納德(Claire L. Chennault)將軍的參謀。透過這層建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的淵源,烏班諾維得以向陳納德和人在美國的外交部長宋子文、駐英大使顧維鈞表達自己想來華作戰的意願。這位曾經保衛英國的波蘭英雄,會得到蔣中正委員長的接納嗎?

蔣中正對烏班諾維的到來「甚表歡迎」。(國史館)
蔣中正對烏班諾維的到來「甚表歡迎」。(國史館提供)

投入常德會戰

答案是求之不得,蔣中正委員長在1942年4月14日一份給宋子文的電報中,對烏班諾維提出來華作戰申請一事「甚表歡迎」。他指示宋子文透過駐英國大使顧維鈞向英國還有波蘭流亡政府接洽,討論波蘭飛行員來華參戰的相關條件。或許波蘭也需要晉升四強的中華民國支持,來在德國投降後抗衡蘇聯的威脅,烏班諾維來華的請求得到了批准。

1943年11月15日,烏班諾維少校抵達中國,被分配到第23戰鬥機大隊第75中隊參戰。此刻常德會戰已經爆發,因此他立即駕駛P-40戰機投入戰鬥。根據當時同在第75中隊服務的羅培茲(Don Lopez)回憶,常德守軍所最需要的不是P-40對周邊的日軍陣地掃射,或者向日軍投下炸彈,而是他們極度缺乏糧食。

於是P-40戰鬥機都被裝上了塞滿糧食的竹製副油箱,被空投給57師官兵食用,羅培茲表示很多時候這些糧食砸到地面難免摔壞,但是只要能夠餵飽國軍將士就算達成使命。烏班諾維的參戰紀錄則顯示,他們空投的物資不是只有糧食,還包括了子彈。可見余程萬師長能堅守如此長的時間,少不了第23戰鬥機大隊的支持。

當時人在城內,指揮82公厘迫擊砲遠程支援57師步兵作戰的迫擊砲營1連1排1班上士班長劉乃衡老先生,還記得每當P-40戰鬥機出現在常德天空的時候,弟兄都會激動萬分。這不只是因為「小鬼子」要遭殃了,同時還代表國軍的下一頓飯有著落了。等到常德陷落,蔣中正下令第74軍第51師師長歐震發起反攻時,烏班諾維同樣駕機為51師的弟兄提供掩護。

波蘭與中國分別為歐洲和亞洲最早遭受侵略的國家,在支援國軍反攻常德的過程中,烏班諾維對國軍將士的英勇產生了共鳴。透過P-40戰鬥機的駕駛艙,他評估常德會戰中死亡的老百姓就至少有30萬人,為此對中國人的犧牲感到敬佩。或許是為了掩護日軍撤退,進入12月以後美日雙方在常德上空的戰鬥變得越來越激烈,也給了烏班諾維取得新戰果的機會。

烏班諾維的P-40K座機塗裝。(許劍虹提供)
烏班諾維的P-40K座機塗裝。(許劍虹提供)

擊落「鍾馗」兩架

日軍對第23戰鬥機大隊在常德會戰的表現留下深刻印象,在第一線與第57師交戰的第116師團第133聯隊事後檢討,國軍能夠堅持那麼久的原因完全是「空軍之支援尤其是由於空中補給軍需物資所致。」也因為懼怕掌握空中優勢的美軍,奪下常德的第116師團甚至不敢將師團部設在城內,並隨時做好撤退的準備。

為了掩護日軍的撤退,日軍第3飛行師團的師團長下山琢磨將軍不斷派遣九九式雙引擎輕爆擊機炸射第23戰鬥機大隊位於江西遂川的後方基地,交戰中雙方互有損師。12月11日,飛行第90戰隊與飛行第16戰隊以11架九九雙輕攻擊廣西零陵。第75中隊的中隊長理察森(Elmer W. Richardson)接獲日機來襲的情報後,立即率領九架第75中隊和第74中隊的P-40升空。

他研判日機空襲的目標是遂川,又認為九架P-40沒辦法趕在日機返航前予以攔截,乾脆先飛到日軍在南昌的前進基地守株待兔,等他們返航時再迎頭痛擊。結果在南昌上空,他們沒有等到九九式雙輕返航,卻與起飛迎接九九式雙輕的日本陸軍飛行第85戰隊二式戰鬥機「鍾馗」機群遭遇,一場激烈的空戰隨之上演。

經歷了常德會戰,對日軍已經滿腔怒火的烏班諾維憑藉著他過去與德國空軍作戰累積的經驗,當場就擊落了兩架「鍾馗」。事後23大隊聲稱在1943年12月11日當天擊落七架九九雙輕,外加烏班諾維的這兩架「鍾馗」。不過根據日軍記錄,當天90戰隊和16戰隊沒有任何損失,只有85戰隊被證實損失了兩架二式單座戰鬥機,外加一架在地面遭擊毀。

可見這天唯一確定有擊落敵機紀錄的飛行員,就是來自波蘭的空戰英雄烏班諾維,甚至當天被他擊殺的日本飛行員名字都有,他們分別為羽出榮男伍長與板上義雄軍曹,都來自飛行第85中隊的第1中隊。這兩架「鍾馗」,也是烏班諾維在戰場上取得的最後兩架戰果,讓他成為唯一一個在歐洲與亞洲兩大戰場取得擊落敵機戰果的波蘭王牌。

想知道更多關於烏班諾維與第23戰鬥機大隊的故事,請參考筆者即將於下周出版的新書《中美聯合》。(許劍虹提供)
想知道更多關於烏班諾維與第23戰鬥機大隊的故事,請參考筆者即將於下周出版的新書《中美聯合》。(許劍虹提供)

戰後的烏班諾維

回顧20世紀的歷史,大概沒有一個國家跟波蘭一樣和中華民國是如此相似。波蘭在1945年2月的雅爾達會議上遭到盟國出賣,被劃入了蘇聯的勢力範圍之內。倫敦的波蘭流亡政府遭到拋棄,盟國轉而承認蘇聯扶持的盧布林(Lublin)政府,參加皇家空軍的波蘭飛行員被禁止參加二戰勝利大遊行,並且被集體驅逐出英國。

就連曾經在第一線保衛英國的烏班諾維,都在1946年回到共產政權統治下的波蘭,他先後遭到共黨政權逮捕四次,被扣上「英美特務」的帽子。最終他還是在艾利森(John R. Alison)等前美國第23戰鬥機大隊友人幫助下移民美國。烏班諾維定居紐約,輾轉效力美國航空、東方航空以及共和航空企業,遠離他最討厭的共產主義政權。

也因為堅決反共的關係,人在美國的烏班諾維始終同情並羨慕還有一個台灣可以撤退的中華民國。他在參加常德會戰時結識的不少中國朋友,都在1949年後來到了台灣,所以烏班諾維還可以透過中華民國駐美大使館或者使領館與他們維持聯繫。比這些中國朋友幸運的是,他在有生之年看到了蘇聯以及波蘭共黨政權垮台。

烏班諾維很幸運的在1991年返回故國波蘭,但是就如同多數在1987年後返回大陸探親,卻還是返台定居的榮民前輩一樣,他還是習慣了在紐約的生活。所以雖然波蘭不再受共產主義蹂躪,烏班諾維還是選擇繼續在紐約定居。儘管如此,波蘭政府還是肯定與珍惜烏班諾維在戰時取得的貢獻,於1995年將他晉升為波蘭空軍將官。

烏班諾維已在1996年去世,而如今民主自由的波蘭已發展成北約抗擊俄羅斯的第一線,首批10架二手的MiG-29戰鬥機於今年5月交付烏克蘭空軍。打從1918年建國以來,防禦俄羅斯擴張始終是西方國家交付波蘭的任務,這也是波蘭今日在北約任務如此吃重的原因。烏班諾維這號人物的存在,更讓我們不能忘記那段波蘭曾經與中華民國共同抵禦軸心國的英烈歲月。

*作者為軍事史研究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