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這場災難,恐龍可能仍主宰地球!最新研究:導致恐龍滅絕的原因是這個

2023-10-31 21:17

? 人氣

恐龍(示意圖/取自Unsplash)

恐龍(示意圖/取自Unsplash)

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墨西哥尤加丹半島的「希克蘇魯伯撞擊」消滅地球3/4物種並終結恐龍時代。研究顯示撞擊後灰塵讓陸地植物620天無法光合作用,4年後才有陽光透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小行星撞擊區周圍野火四起、一陣天搖地動、空中出現震波、海面掀起滔天巨浪。然而對許多物種造成致命一擊的是撞擊後引發數年的氣候災難,當時天空因塵埃蔽日而淪為暗夜,氣溫也直線下降。

紐約時報與路透社報導,「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今天(10月30日)刊出一份研究指出,星體撞擊後微米(micrometer,百萬分之一公尺)大小的矽酸鹽塵埃在大氣停留達15年之久,導致全球嚴寒;希克蘇魯伯撞擊事件後兩週內,地表的所有光合作用恐完全停止。

這份由9位學者掛名的研究,揭開從撞擊點四散到大氣中的碎石塵埃,在導致物種滅絕、阻礙植物光合作用上所扮的重要作用。據他們統計,小行星撞擊地球揚起的塵埃量達2兆噸,超過聖母峰(Mount Everest)重量的11倍。

美國加州西敏市購物中心的恐龍造景。(美聯社)
美國加州西敏市購物中心的恐龍造景。(美聯社)

美國北達科他州(North Dakota)的古生物遺址塔尼斯(Tanis)保存有小行星撞擊地球的證據,包括大量星體撞擊後的落塵,研究人員這次根據此地的沉積物作史前氣候模擬。

比利時皇家天文台(Royal Observatory of Belgium)與布魯塞爾自由大學(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的行星科學家塞內爾(Cem Berk Senel)是這份最新研究的主要作者。他說模擬結果顯示,塵埃讓陽光無法穿透大氣層,阻礙植物行光合作用近兩年,並滯留在大氣中15年。

先前類似研究都著重於小行星撞擊地球後釋放的硫磺及野火延燒產生的煤煙,但這次的研究指出,撞擊後灰塵所扮角色比先前所知更重。

撞擊塵埃為0.8到8.0微米大小的矽酸鹽粒子,是小行星在尤加丹半島(Yucatan Peninsula)撞出寬180公里、深20公里希克蘇魯伯隕石坑(Chicxulub Crater)時,自粉碎花崗岩與片麻岩噴散的微粒,形成覆蓋大氣的塵埃雲,讓地表氣溫驟降約攝氏15度。

有別於硫磺與煤煙能較快隨時間散去,這層厚度比一束頭髮還薄的塵埃雲卻牢牢附著於大氣至少15年,影響氣候至鉅。

塞內爾指出,小行星撞擊後全球的光合作用在兩週內被打斷,陸地植物620天無法行光合作用,4年後大氣才逐步澄淨,讓植物接觸到陽光。

布魯塞爾自由大學行星科學家、這份研究的共同執筆人克雷伊(Philippe Claeys)說:「地球進入灰暗的寒冷天氣多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