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心屏專文:斷食善終是放手的選擇?

2023-10-27 05:50

? 人氣

醫界批評畢柳鶯美化了斷食善終,她語氣堅定地強調,斷食=「斷絕強制人工餵食」。醫界也認為,死亡是自然的結果,而不是刻意追求的目標。畢柳鶯立即回應:「另一個對聯應該是:我們不加速死亡,也不延遲死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她舉自己母親和幫助過的癌末病人為例,他們都覺得自己太痛苦了,只要病人自主決定不吃不喝,沒有人可以阻止;即便病人不輸血會死亡,仍可以拒絕輸血。「人有拒絕所有治療的權力,也有拒絕飲食的權力,但我最重視的是插管臥床的這些人無法簽病主法,安寧緩和條例又被保守的角度看待,這些病人是不是被延長死亡?」

她對醫界喊話:反對加速死亡,也反對延長死亡嗎?她認為現在幾十萬人被延長死亡臥床,從政府到醫界、民眾都要想辦法面對,這是幾十年來健保、醫界和家屬造成的共業,對社會與家庭是很大的危害,更是健保的浪費。

畢柳鶯希望醫院的安寧緩和科能介入,協助減少病人的痛苦,醫院裡進行斷食善終完全合法,只要判定病患屬於末期就可以撤管。她的學生陳秀丹就是她最早接觸的安寧緩和醫師,覺得人不該一輩子插管臥床,會幫這些病人撤管,有尊嚴地離開,令畢柳鶯非常敬重,以為所有安寧緩和科醫師都有這樣的價值觀,沒想到開始推動以後,找不到醫師幫忙。她拜託陳秀丹介紹認同斷食善終觀念的醫生,但後來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醫院被警告,不願意再進行。「我手中現在沒有任何安寧緩和科醫師可以幫我做斷食往生,拒絕的第一個理由是:植物人不是末期,第二個理由會說,這病人雖是末期可撤呼吸器,但不能撤鼻胃管。我要問為什麼?」

反對無效醫療的畢柳鶯自己早已簽署了預立醫療決定書(圖:畢柳鶯提供)
反對無效醫療的畢柳鶯自己早已簽署了預立醫療決定書(圖:畢柳鶯提供)

為推動斷食善終而大聲疾呼,即便休假出國旅遊也照常回覆需要協助的私訊,不過談到公公因為失智臥床十二年,同為醫師的夫婿仍選擇最傳統的方式讓父親插管維生,她坦承非常懊惱自責。「我是復健科醫師,怎麼不懂失智症病人在國外根本不插鼻胃管?當我看到日本醫師的斷食往生這本書,告訴先生不要再餵食爸爸,那媽媽也可以自由了,但我先生覺得母親一定不肯,他自己也不肯…」

「後來先生在我的書裡寫了文章,表示非常後悔,不只是愚孝,而是大不孝。那時的社會氣氛就是保守,我先生是保守的醫生,當我把斷食往生的事po在臉書,他問我為何要公諸於世?說妳跑得太快了,會被攻擊。」

先生後來不再阻擋,她也明白先生所提出的異議都是擔心民眾輕易就去做斷食往生。畢柳鶯再三強調,不要因為看了幾篇文章就貿然決定,她奉勸家有老衰者和末期病人應該先考慮在宅醫療、照會居家安寧,不是只有去醫院這個途徑。「還是可以像古時候一樣,病重時請醫生來家裡看。大醫院都有居家安寧或居家醫療團隊,需要時可申請,附近診所也有在宅醫療服務;此外,不論住在哪個縣市,只要上網搜尋都可以找到居家護理所,當通報家中有病人不適合送往醫院,居家護理所會請合作的醫生來評估病人屬於居家醫療或居家安寧,也會評估是否適合進行斷食往生」。畢柳鶯舉例,曾有幾個案例向她求助,經她介紹醫生到府評估後開了藥,使得病人的症狀減輕,家屬覺得不需要斷食了。

點閱畢柳鶯的臉書和部落格,可以看到多個斷食往生案例、甚至紀錄片,朋友說她推動的是一場社會運動,她形容自己的個性像俠女,從同情病人和家屬為出發點,既而憂心無效醫療影響社會競爭力,然而,攸關生命存續,不論插管維生或斷食往生,豈有簡單的選擇?

畢柳鶯和母親曾在十和田湖畔意外遇見雪景,是難忘的回憶_畢柳鶯提供
畢柳鶯談她為何推動斷食善終。(圖:畢柳鶯提供)

聆聽趙心屏《人生從此不一樣》podcast專訪畢柳鶯(約50分鐘)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前台視、東森主播


致碰到各種人生難關、很想放棄一切的你。如果你願意說出來,希望你能給社會一個機會,好好聽你說話。

※ 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要救救我)

若您身邊有可能需要協助的朋友,也請參考【1問2應3轉介】3步驟,成為他們的力量和支持,幫助他們度過困難的時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