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繼周觀點:從烏克蘭到台灣─米爾斯海默的預言總是對的嗎?

2023-10-17 05:50

? 人氣

這個例子也能夠為我們解釋為什麼溫和、中間的政治參賽者總是提早出局,而國家和社會的命運最後總是由極端份子所操控 -- 因為極端份子的訴求能夠激發出人們內心最大的恐懼,這個恐懼就是通往權力的捷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悲劇,我們就不去說了。

「創造敵人」這個概念不止適用於國家,任何團體組織都有可能運用這個原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就是一個好例子。在冷戰結束的時候,由諸多前共產國家所組成的東歐華沙公約組織很快就宣告解散,按理說它的敵對單位北約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但是經過多年發展下來的龐大北約組織己經擁有它自己的利益與慣性,它的巨額預算養活著無數職員和家庭,不是說關就能關的。於是它開始編寫自己的劇本和存在價值,一方面繼續作為美國控制歐洲的一個工具,另一方面則不斷向東擴展,向原來的華約國家販售安全保障。最有趣的是俄羅斯總統戈巴契夫(1990)、葉爾欽(1991)和普丁(2000)都曾經試圖申請加入北約,但都被拒絕,其中的原因很簡單 -- 北約不能沒有敵人。

最後讓我們來檢視台灣的政局。

我們應該還記得:2004年的總統選舉結果被一顆子彈改變,2016年的總統選舉結果為周子瑜的道歉影片所扭轉,2020年的總統選舉則在香港反送中的氛圍中定調。

因此,我們台灣的選舉結果並不取決於候選人的政見、經驗、品格、團隊,也不需要靠理性說服,而是決定於我們每個人心中最深處的恐懼本能

而民進黨是操弄恐懼的能手。為什麼蔡英文在執政的七年多來要一再阻擋、拒絕兩岸往來?因為只要它在台灣人的心中成功維持住一個邪惡、殘暴、強大的敵人形象,同時以抵抗侵略者、台灣保護者的角色自居,它在選舉中就可以無往而不利。

因此,這就是權力的最高秘訣:

當我們把命運交託給恐懼的當下,就是放棄自由的時候。

參考資料:

即時國際/741240/基辛格8年前刊文提醒烏克蘭-要生存就不應加入北約

雁默烏撰文:克蘭第三課─死道友,不死貧道

邱世卿撰文:和平很珍貴,但人們總是在失去之後才記得

台軍事專家邱世卿解讀 烏戰對台灣的深層啟示

不讓俄羅斯加入北約是史上最嚴重錯誤,最終導致烏克蘭被犧牲

當你飛黃騰達時,請別忘了曾經的兩位老師

潘朵拉文件曝!烏克蘭總統靠「砲轟貪腐政客」當選 竟用同1招避稅

各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List of countries by GDP sector composition

俄烏事件簿

2000年 普丁上台申請加入北約被拒絕。

200403 同時有7個東歐和波羅的海國家加入北約,俄羅斯警告,烏克蘭不得加入北約(季辛吉說,從基輔到莫斯科,坦克只要5小時,飛彈只要2分鐘)。

200804 北約會議在德國及法國都公開強烈反對下,美國總統布希重申堅決支持並通過邀請烏克蘭加入北約,俄羅斯進兵喬治亞。

2008年 梅克爾否決烏克蘭加入北約。

201402 親歐示烕活動造成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下台並逃往莫斯科,3月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舉行全民公投,逾九成投票者同意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

201403 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

20140316 季辛吉說:「人們過多地將烏克蘭問題表述為一種攤牌:烏克蘭是加入東方還是西方?然而,如果烏克蘭要生存與發展,不應該成為一方反對另一方的前哨——而應該成為連結兩方的橋梁。」 

201409 明斯克協議簽訂,烏克蘭國會通過一項賦予頓巴斯地區特殊自治地位的法律。

201506 北溪二號計畫簽約動工。

201904 烏克蘭通過《國語法案》,規定電視頻道、廣播頻道,播出內容必須有90%以上使用烏克蘭語。

201905 哲連斯基當選烏克蘭總統。

202006 拜登陷入為烏克蘭天然氣公司擔任白手套醜聞,川普以扣住援助款施壓澤倫斯基,要他查明此事讓川普用來打擊拜登。

202102 烏克蘭總統下令關閉3家親俄電視台。

202105 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向最高拉達提交《原住民權利法案》,認為俄羅斯族不屬於原住民。

202108 梅克爾阻止北約向烏克蘭供應武器。

202109 澤倫斯基訪美,拜登承諾支持烏克蘭反對俄羅斯侵略,並透露有意親訪烏克蘭。澤倫斯基認為美國「沒有拒絕」烏克蘭加入北約。烏克蘭參加北約演習。

202110 潘朵拉文件曝光,烏克蘭總統靠「砲轟貪腐政客」當選,竟用同1招避稅。

202112 澤倫斯基訪問北約,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稱「烏克蘭有權利選擇自己的安全布局」。

202112 與澤倫斯基通話 拜登保證烏克蘭可自行決定要否入北約。

202112 俄羅斯要求禁止烏克蘭加入,北約組織拒絕。

202202 俄烏戰爆發

*作者為科技業從業人員、歷史愛好者、關心明天的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