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繼周觀點:從烏克蘭到台灣─米爾斯海默的預言總是對的嗎?

2023-10-17 05:50

? 人氣

西方國家對於把烏克蘭推入衝突抱著這樣的信心:落後、腐敗的俄羅斯部隊將無法抵擋接受北約訓練、配備美歐標準武器的烏克蘭武力。若是俄羅斯戰敗,普丁政權就會分崩離析,至少俄羅斯將因為戰爭消耗和經濟制裁而元氣大傷。如果西方國家可以重新宰制俄羅斯的話,那麼剩下一個目標中國就容易對付。

以目前俄烏戰的發展態勢看來,北約國家大部分的盤算顯然是落空了,不但付出了遠超過預期的政經代價,還讓烏克蘭倒退成一個米爾斯海默所描述的「殘破國家」。這也讓他一洗多年來始終被主流學界和政界視為一個「唱衰者」的悶氣,並以七十五歲高齡榮登「網紅」之列。不過,我認為他在台北的演講內容相當空洞,其中除了一些眾所周知的安慰性說法外,並沒有真正觸及「台灣從俄烏戰學到什麼」這個問題的核心。如果我們從他的「攻勢現實主義」角度來重新審視這個問題的話,至少他應該提到「如何避免美國也把台灣推過中共紅線」才不辜負他拿的演講費才對。我覺得他在這一點上稍嫌滑頭了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言歸正傳,我將嘗試在本文中回答兩個重要的問題:

1.米爾斯海默的理論總是對的嗎?

2.我們要怎樣用他的理論來推演台灣未來的命運?

我的論證將從米爾斯海默「攻勢現實主義」的兩個弱點出發。首先,他低估了經濟數字的重要性,其次,他不能省略任何一個國家的內政局勢對於外交政策的影響。

自俄烏戰爆發至今,米爾斯海默曾經多次在演講場合預言,由於雙方底線差距過大而不可能和談(烏克蘭堅持收復包括克里米亞在內的失土,俄羅斯要求烏克蘭成為中立國並不得加入北約),雙方將會陷入類似南北韓的凍結狀態 - 也許在中間人的斡旋下簽訂停火協議而使戰爭長期化。

米爾斯海默對俄烏戰的預言如果屬實,它必須以「雙方政府能夠持續進行有效治理,以及這個有效治理必須有財政的可持續性」作為前提,而這兩個條件在烏克蘭來說都不成立。今天烏克蘭部隊所消耗的武器彈藥以及政府運作所需的資金絕大部分依賴北約國家的援助,一年半下來己經把後者的庫存搜刮一空,以至於美國不得不連犯眾諱的集束炸彈都搬了出來,最近還有可能把貧鈾彈交給烏克蘭。在歐洲國家己經因能源和難民問題搞到焦頭爛額,並且美國兩黨頻繁地在政府舉債上限問題進行對決的情況下,每個月數十億美金的慷慨援助還能夠持續多久?

圖(右)為國際關係學者米爾斯海默在2014年所出版的《大國政治的悲劇》。(圖:作者提供)
圖(右)為國際關係學者米爾斯海默在2014年所出版的《大國政治的悲劇》。(圖:作者提供)

從內政方面來看,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必須竭力滿足與平衡國內外不同勢力之間,很可能是互相衝突的利益 -- 美國金主一再升高賭注要他交出「業績」好對國內選民有所交待、烏克蘭的極端民族主義者不計代價也要他戰到最後一兵一卒,但是落入劣勢並承受了巨大人員傷亡的軍方有可能反對再戰下去,最後是為了申請加入歐盟,他必須一再地針對烏克蘭的官僚系統進行反腐清洗(例如最近開除國防部長以及將六名副部長免職),這將迫使他與自己的僚屬站在對立面。根據「民粹反作用」原理,哲連斯基很有可能遭到軍人政變,或是極端民族主義者的反弒而落入類似埃及沙逹特或是以色列拉賓的命運。(請參考前文民粹是把雙面刃─當少數極端份子左右歷史轉折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