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繼周觀點:從烏克蘭到台灣─米爾斯海默的預言總是對的嗎?

2023-10-17 05:50

? 人氣

綜合網路上不同消息來源的估計,烏克蘭部隊自衝突爆發以來的傷亡總數已經超過一百萬人,其中戰死的人數從二十到四十多萬不等,再加上基礎設施的破壞、巨額的債務和重建費用 -- 烏克蘭並沒有和俄羅斯長期對峙的本錢,所以米爾斯海默對俄烏戰最終結局的預言在我來看並不成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烏克蘭想要加入北約是因為害怕和討厭俄羅斯,但結局卻恰恰落入了最不想要的命運。而把烏克蘭推過紅線的西方國家花了很大的代價,也沒有達到削弱俄羅斯的戰略目標 -- 當人的信心大於能力的時候,我們會得到什麼結果?這就是台灣應該從烏克蘭獲得的經驗教訓。

美中之爭的未來

很多學者認為在全球化貿易的大格局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將有助於降低戰爭的風險。米爾斯海默在他最新的著作《大幻象:自由主義之夢與國際政治現實》中則主張,「有很多證據指出,互相交戰的國家不見得會中斷經濟關係。有時各方都會相信維持往來有好處,而在戰時與敵人貿易 …. 簡單來說,一個國家可以同時和對手交戰,又和它保持經濟相互依賴,不威脅到自身的繁榮 …. 國家有時發動戰爭的原因,就是期望戰爭帶來的經濟和戰略利益,能超過破壞相互依賴的代價。」(《大幻象》第305頁)

他的這段話顯然是錯的,或者不夠精確。如果國與國間的經濟依賴影響著其中一方或雙方的生存能力,那麼經濟本身就能成為一種武器,而且經濟手段必定先於軍事手段(因為軍事代價包含經濟代價,經濟代價不必然包含軍事代價),其判斷的準則必須察看實際的數字。

例如,我們把兩岸和美中貿易數字拿出來比較:

1.2022年兩岸貿易總額是3197億美金,其中台灣享有1565美元出超。3197億美金佔台灣當年對外貿易總額的35%,但只佔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5.1%。如果不計入兩岸貿易額的貢獻的話,台灣2022年對外貿易將是1044億美金淨入超。

2.在2021年美中貿易總額中,美國從中國輸入額達5064億美金,而中國向美國進口的貨品為1511億美金,這兩個數字分別佔當年美國GDP中製造業總產值的20.61%與中國製造業總產值的3.1%。

這些數字告訴我們,如果海峽兩岸或是美中貿易出現大幅衰退的話,是那一方的經濟會受到較大的傷害,或是消費大眾比較會感到痛苦,就是戰爭發動者所需要考量的因素。

美國在阿富汗的失敗經驗告訴我們,戰爭的勝負不一定取決於武力的強弱,而往往在於那一方較較能夠忍受損失,撐得更久。如果從台灣經濟出口,特別是對兩岸貿易的倚賴,以及能源、糧食供應和水資源等等各方面的脆弱性來看的話,兩岸其實不存在戰爭的可能。我們之所以還會看到很多蠢人大談軍購、不對稱作戰等等無聊的議題,純粹是因為後面會談到的「內政需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