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別「合」了,讓北京看清楚台灣的選票結構

2023-10-02 05:40

? 人氣

藍白談合愈來愈難。圖為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左)、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右)。(柯承惠攝)

藍白談合愈來愈難。圖為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左)、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右)。(柯承惠攝)

本來我是「整合派」,認為郭柯侯合作才有勝機,但這個念頭被最近的選情發展打消了,現在我樂見三人都選到底,別合了,因為一個問題引起了我巨大的好奇心 —— 在野三人各自到底有多少得票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是統派,「後設思路」和他人不同,對選舉的觀察角度自然不一般,如我認為,台灣政局最終是由北京收拾爛攤,所以會就此注定的結果,回頭檢視目前的局面。

由此,對當前的選舉,我會問:這是不是最後一屆「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不是未來第一屆「台灣領導人」的預演?( 我不想用「台灣特首」這個詞,因為台版的一國兩制不會與香港一樣,宜留點想像空間 )。

以此問題出發,看現下的局面,你會對柯文哲有不一樣的看法。直說吧,雖不知共產黨到底怎麼想的,但個人認為,按照北京「穩字當頭」的治理特質,第一屆「台灣領導人」極可能會是一個超越藍綠的人。原因在於,有能力在淺綠,中間,與淺藍得到最多支持的人,方能最大程度穩定統一後「台人治台」的政局。

從民調來看,賴郭柯侯四人,侯,賴無法超越藍綠基本盤,基本不會在第一屆「台灣領導人」名單裡。相對地,郭台銘至少有約一成超越藍綠的「經濟選民」支持,柯文哲則明顯囊括了希望走出藍綠困局的多數選民。

走出當前困局,就是支持郭,柯者的心態。再深究,走出困局的願望,終點不一定是統一,甚至可能多數希望兩岸永遠維持現狀,但認為內部政治應該進行大改革。不過,這無礙於兩岸終將統一的結局。對北京而言,至少,否定或懷疑舊有政治格局與意識形態的這一群選民,也許是最務實的台灣人,也是未來不可或缺的穩定力量。

北京怎麼看待郭台銘?我還真琢磨不出,或許共產黨對郭董也五味雜陳,因為其國際經歷與連結度十分複雜,雖有打破現狀的潛力與意願,卻也可能背離「穩字當頭」的要求。相較之下,柯文哲的國際連結程度低,各方面條件也比較有彈性,是一個能在「穩定原則」下務實交手的對象。

我當然知道,支持柯文哲的年輕選民多數反統,但也不能忽視,年輕人常常在直面參選人的場合,提出尖銳而現實的質疑,如「你能保證不戰爭嗎」。年輕人未來的路還很長,沒有道理困在中老年人的意識形態裡 —— 包含美式民主價值 ——他們有權思考現實問題的未來性,也最有可能改變自己的思路。

因此,我這種統派雖是「柯黑」,但北京可不見得是,說不定相反,愈來愈覺得柯文哲或為可用之人。柯文哲自己呢?恐怕眼光也放在未來,而不是當下。換言之,柯現在拼的或許是第一屆「台灣領導人」,而不是最後一屆「中華民國總統」,在此心態下,柯黨必須卡好卡滿中間派的位置,並實現自我壯大。

現實是什麼?「戴維森窗口」(2027年武統台灣)為當下美國人默認的心證,此攤牌時刻是台海的終局,也是中美新一輪博弈的開始。於此之前,美國人能做的,就是盡可能擷取各種有形無形的台灣資源,以作為新博弈的籌碼。

簡言之,在軍事準備上,美國專家已確定解放軍將於這個時間點之前,做好拒止美軍介入的一切佈局;在政治準備上,台灣「正常專家」比美國人看得更清楚,「閩台融合21條」就是最後的階段,對此,專家有專家的術語,草民我會形容為「加速仁至義盡」,儘早把好話說盡,安排做全,以便在完成軍事準備後,戴上鋼盔進入大變局。

只要有以上認知,柯文哲時而肯定藍白合,時而否定之的曖昧態度,就能看得清晰 —— 柯黨不會與藍綠政黨徹底翻臉,而會維持和緩關係,並最大程度凸顯柯黨的獨立性,以確保其中間定位與壯大空間。唯有如此,無論參選退選,都是柯贏。

緣此,黃珊珊表示,是「和」而不是「合」,已經說得夠白了,我的翻譯是:柯文哲不會做「末代副總統」,柯黨也絕不會被國民黨併吞,白營的眼光放在大變局之後,而不是之前。

本文並非意圖將柯文哲打成「中共同路人」,想這麼解讀的人,不是蠢就是壞。我只是好奇,郭柯侯各自硬選到底,得票率到底長什麼樣?由此,或能從北京的角度,將未來政局看得更明白,而這比選舉勝負,更有意義。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雁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