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中國經濟困境堪比30年前的日本?可能更嚴重!

2023-09-19 10:00

? 人氣

在邁進富裕國家行列之前,中國似乎正進入一個長期成長率疲軟的時期。圖為一對夫婦走過北京的商場。(AP)

在邁進富裕國家行列之前,中國似乎正進入一個長期成長率疲軟的時期。圖為一對夫婦走過北京的商場。(AP)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日本成為了經濟停滯的代名詞,經濟繁榮讓位於成長乏力、人口減少和通貨緊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許多經濟學家說,中國現在的情形與那時候的日本如出一轍。現實卻是:在許多方面,中國的問題比日本更棘手。以一些指標衡量,中國的公共債務水平比當年的日本更高,人口結構也更糟糕。中國目前正在應對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已非日本曾經面臨的與美國的貿易摩擦所能比。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另一個不利因素: 中國政府近年來一直在整頓民營部門,在意識形態上似乎不如當時的日本政府那麼傾向於扶持經濟。

這一切並不意味著中國一定會重蹈日本多年經濟停滯的覆轍。日本到現在才開始有擺脫這種經濟停滯的跡象。中國有一些日本當時沒有的優勢。中國未來幾年的經濟增速很可能遠高於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

即便如此,經濟學家認為,這些相似之處仍是對中共領導人的一個警示訊號: 如果他們不採取更有力的行動,中國可能會陷入與日本類似的長期經濟低迷。儘管最近幾周採取了一些零敲碎打的措施,包括小幅降息,但中國政府一直沒有採取重大刺激措施來重振經濟成長。

花旗集團(Citigroup)首席亞洲經濟學家Johanna Chua表示:「中國迄今為止的政策反應可能會讓它走上『日本化』的道路。」她認為,中國整體成長前景的放緩幅度可能比日本更大。

今天的中國和30年前的日本有很多相似之處,包括高負債水平、人口老齡化和通貨緊縮跡象。

在戰後長時間的經濟擴張過程中,日本成為了出口強國,美國政界人士和企業高管一度擔心這一勢頭將不可阻擋。然後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房地產和股市泡沫破裂,經濟開始走下坡路。

決策者將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但經濟成長未能反彈,因為消費者和企業專注於償還債務以修復資產負債表,而不是借錢進行新的支出和投資。

日本投資銀行野村證券(Nomura Securities)研究部門的經濟學家辜朝明(Richard Koo)創造了著名的術語「資產負債表衰退」(balance sheet recession)來描述這種現象。

中國也是如此,在經歷了多年的高速經濟成長後,房地產泡沫破裂了。中國消費者目前正在提前償還房貸,儘管政府採取了一些措施希望他們增加借貸和消費。

儘管利率降低了,但民營企業也不願投資,這引發了經濟學家的焦慮,擔心貨幣寬鬆政策在中國可能會失去效力。

以某些標準衡量,中國的資產泡沫並沒有那麼大。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估計,中國房地產價值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在2020年達到260%的峰值,而2014年為170%;根據官方數據,房價自該峰值出現以來僅略有回落。中國股票市場市值與GDP之比在2021年達到80%的近期峰值,目前為67%。


 

摩根士丹利估計,在日本,土地價值與GDP之比在1990年達到560%,到1994年回落到394%。東京證券交易所的市值與GDP之比從1982年的34%上升到1989年的142%。

同樣對中國有利的是,中國的城鎮化比率較低,2022年為65%,而日本在1988年就已經達到了77%。隨著人們向城市遷移並從事非農業工作,這可能為中國提高生產率和加速經濟成長帶來更大的潛力。

中國收緊對資本市場的控制意味著人民幣大幅升值的風險很低,人民幣大幅升值會損害出口。近幾十年來,日本不得不多次應對本幣大幅升值的問題,這有時加劇了日本所處的經濟困境。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經濟學家最近寫道:「我們認為,對中國陷入資產負債表衰退的擔憂有些過頭了。」

然而,在其他方面,中國面臨的問題將比日本更加棘手。

中國人口正加速老齡化;人口數量從2022年就開始下降。而日本直到2008年,也就是其泡沫經濟破滅近20年後才出現這種情況。

更糟糕的是,在邁進富裕國家行列之前,中國似乎正進入一個長期成長率疲軟的時期,也可以說是未富先衰: 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人均收入為12,850美元,遠低於1991年日本29,080美元的人均收入水平。

然後是債務問題。摩根大通(J.P. Morgan)的數據顯示,如果計入地方政府的表外借款,2022年中國的公共債務總額與GDP之比為95%,而1991年日本的這一比例僅為62%。債務問題會限制政府實施財政刺激措施的能力。

中國面臨的外部壓力也顯得更加嚴峻。日本也曾經面臨來自貿易夥伴的巨大壓力,但作為美國的軍事盟友,日本從未面臨「新冷戰」的風險,而一些分析人士現在認為美中關係就是新冷戰。美國及其盟國採取了一些措施阻止中國獲得先進技術並降低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這引發了今年外國對華直接投資的驟降,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會大大減緩中國的經濟成長。

許多分析人士擔心,中國政府低估了長期停滯的風險,而且在避免這種風險方面做得太少。適度下調關鍵利率、降低購房首付比例以及最近表態要支持民營企業,這些措施到目前為止對重振信心幾乎沒有起到任何作用。美國銀行的Xiaoqin Pi等經濟學家認為,要使中國的經濟成長重回正軌,需要在財政、貨幣和房地產政策方面協調採取更多寬鬆措施。

但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意識形態上反對政府加大對家庭和消費者的支持,他把這種支持貶斥為「福利主義」。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