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同病相憐,中德生同樣的經濟病!

2023-09-19 06:20

? 人氣

而原因,最「外層」的經濟因素,當然是今年全球經濟走緩,雖然尚未走到IMF原先預測的「至暗時刻」,但3%的成長率是低於去年的3.5%不少,成長變低需求當然也低,對那些出口大國而言相對不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地緣政治因素衝擊中德的出口

但更深刻的因素則與地緣政治因素有關;以德國而言,因俄烏戰爭因素導致能源價格大漲、生產成本大增,不利於德國的製造業出口。對中國而言,從中美貿易戰到科技戰、再到「脫鉤論」、「去風險論」,都對中國出口不利,最明顯的就是中國多年來一直是美國最大的進口來源,但現在被加、墨超越,占美進口額比重降至19年來最低的13.4%。

此外,中德出口成為經濟支柱明顯受惠於全球化,因此地緣政治因素引發的供應鏈重組、信任夥伴供應鏈、友岸外包等,也不利於中德。而中德之間又彼此牽連影響的共伴效應也放大影響─例如原本中國從德國進口機具設備,中國經濟投資走緩後進口量就減少;另一個是競爭效應,中國製造業進步後不僅在內部要「進口替代」,甚至出口到其它市場搶占原本的德企市場。

另外一個尚無法確定的是:全球商品貿易額的走緩甚至衰退、服務貿易額的增加走揚,是否已成確定的趨勢?如果這個趨勢確定,那些以製造業為核心出口的經濟體日子就會難過,如中國、德國。反之如美國、印度等出口服務貿易的國家會表現得更好。

從商品轉往服務貿易的趨勢不利於台灣

整體來看,中德經濟是生同樣(或至少非常類似)的經濟病,而且目前的趨勢對兩國經濟不利。能寄望的是在全球經濟上揚回升或地緣政治因素消退後,能回到原來的經濟成長,可或不可待觀察。但如果商品貿易走緩、服務貿易走升的趨勢確立,不僅中德而已,對台灣、韓國這種以製造業商品出口為大宗的國家也不利,此變化值得注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