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賣票也能賣成獨角獸之Eventbrite上市申請書

2018-09-05 05:50

? 人氣

換言之,説Eventbrite是一家票務公司只說對了一半,考慮到這間公司有一半營收來自於自家支付系統所收取的支付系統處理費用,Eventbrite其實是半家金融新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所以到頭來這家半票務半金融的合成(獨角)獸到底賺不賺錢呢?

20180903-Eventbrite損益表。(作者整理,擷取及整理自上市申請書)
Eventbrite損益表。(作者整理,擷取及整理自上市申請書

上表為Eventbrite過去兩年的損益表,可以看到在扣除各種營運費用後,過去兩年仍然處於虧損狀況,金額各約在四千萬美元左右。

「所以又是一家虧損連連的精實新創獨角獸要上市套現,不是嗎?」

本專欄的長期讀者應該已經猜到:要看這種高速成長的新創賺不賺錢,該看的是EBITDA(稅、息、折舊攤提前獲利)以及自由現金流(Free Cash Flow),不是會計獲利(或損失)。

20180903-Eventbrite的EBITDA和自由現金流。(作者整理,擷取及整理自上市申請書)
Eventbrite的EBITDA和自由現金流。(作者整理,擷取及整理自上市申請書

從上表可以看出,不管是EBITDA或者自由現金流,都已經呈現大幅轉正的趨勢,公司未來為投資人創造價值的潛力相當的高,這個上市案是很紮實的投資機會。

所以如果EBITDA和自由現金流都是正面的趨勢,為什麼會計損失還是高居不下呢?一如過往許多的新創上市案一樣,關鍵在於營運支出中與員工股票相關的非現金支出。

在前面的損益表中,我們看到2007年一般以及行政費用(G&A,General & Administrative)佔營收比例高達33.5%,比業務及市場費用(S&M,Sales & Marketing)的27.4%還高,這是因為這部分的主管和員工的股票薪酬產生了將近六百萬美元的會計(非現金)支出。事實上Eventbrite將股票薪酬產生的會計支出分配在銷貨成本、研發、業務、市場、一般及行政費用上,2017年總金額高達將近一千一百萬美元,佔年度會計損失將近三成。股票薪酬的影響與現金無關,而是股東權益的稀釋,因此未來這部分的會計支出對股東價值的影響,要看公司市值而定。簡單計算的話,如果以公司2014年的私募估值十億美元來算,一千一百萬美元大概佔公司市值的1.1%左右,這1.1%也是對於其他股東的稀釋衝擊,與其說是公司損失,不如看成應得的年度獲利(或者損失)會少一點,不是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

20180903-Eventbrite目前主要股東。(作者整理,擷取及整理自上市申請書)
Eventbrite目前主要股東。(作者整理,擷取及整理自上市申請書

最後照慣例讓我們來看看誰準備發財了。上表是Eventbrite主要股東,可以看到前兩大外部股東避險基金巨頭 Tiger Global以及紅杉資本各自擁有約20%左右,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Julia Hartz與夫婿Kevin Hartz共同持有約17%,以一家已經成立十二年、對外募資超過三億美元的公司來說,算是滿健康的股權分佈。

以Eventbrite這次兩億美元的上市申請來說,考慮到自由現金流已經轉正,營收持續大幅成長中,毛利率也似乎正在微幅上升,和之前的十億美元私募估值比起來,我們可以保守估計市值應該可以超過二十億美元,雖然稱不上是超級全壘打,但是不管是創辦人或者主要投資人,應該都可以滿載而歸。

*作者為台灣大學電機畢業,在台灣、矽谷和巴黎從事IC設計超過十年,包含創業四年。在巴黎工作期間於HEC Paris取得MBA學位,轉進風險投資領域,現為Hardware Club合夥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