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從何處來:《西遊族妖物志》選摘(1)

2023-08-21 05:10

? 人氣

豬八戒雖是二師兄,但是從歷史源流來說,他卻是「取經團隊」中最晚出現的角色。(示意圖)

豬八戒雖是二師兄,但是從歷史源流來說,他卻是「取經團隊」中最晚出現的角色。(示意圖)

話說東勝神洲傲來國海外有一山名花果山,山上有一塊天產仙石,一日雷電交加,石頭崩裂,爬出來一隻——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上摘自中國臺灣漫畫家蔡志忠的《西遊記》。下一幅畫面是:一隻豬作挑燈碼字狀,回頭咧嘴笑道:對不起,如果不喜歡,就改回猴子好了。

開個玩笑。孫悟空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男主角,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要給他搭配一隻豬,而不是別的動物呢?

「錯投豬胎」

豬八戒雖是二師兄,但是從歷史源流來說,他卻是「取經團隊」中最晚出現的角色。真實版玄奘取經的「瓜州—莫賀延磧」段落中,「孫悟空」「白龍馬」「沙和尚」的原型就都已經出現了(後兩個我們下一章會詳細講述)。在西夏時期(1038—1227年,相當於北宋中後期到南宋時期)的取經壁畫中,真人「石磐陀」已經「轉化」為「猴行者」,而相隔一百年甚至更長時間,在一件元代磁州窯出產的「唐僧取經」瓷枕上(現藏於廣州博物館),「取經團隊」才成為「師徒四人」,走在佇列第一個的是「孫悟空」,第二個看得出很明顯的豬嘴和手執的「釘鈀」,就是豬八戒。

這只出現得這麼晚的「豬」,到底是什麼來頭呢?

小說《西遊記》中,觀音菩薩在尋找取經人的途中遇到了豬精「豬剛鬣」,他說自己本是「凡人」,修道成仙後受封「天蓬元帥」,犯罪被貶,下界錯投豬胎變成了一隻豬。這個說法,有不少人表示懷疑。

按照「投胎」的既定「程式」來說,投胎之後是不會對前世有記憶的,因為會喝「孟婆湯」或者會用其他方法「抹去」記憶。比如唐僧,就不記得做「金蟬長老」時的任何事,都是別人(孫悟空或如來佛本人)告訴他,你前世怎樣怎樣。而這個豬精呢,在天庭「犯罪」的經過卻記得清清楚楚,這不大對啊。

此外,豬剛鬣的這段敘述中,還有一件觸目驚心的「血案」——他在錯投豬胎之後,咬死了母豬和同一窩出生的小豬。表面看來,這一句血腥味兒很重的話,除了有嚇到觀音菩薩的風險,說不說是沒什麼必要的,如今關於《西遊記》的影視作品等等,敘述到豬八戒的來歷時,也都會很自然地刪除這個「血案」。那麼,吳承恩為什麼要寫上這麼一句呢?這跟豬剛鬣「自述」中其他的疑點有什麼關聯嗎?

其實,小說中豬八戒的「自述」並不是只有這一處,後文「隱霧山」一段中,豬八戒說給花豹精的「自述」,和他說給觀音菩薩的「自述」,就有不少的出入,透露出一些資訊。

這一段「自述」的第一句是:「巨口獠牙神力大,玉皇升我天蓬帥」。看上去,好像他在做「天蓬元帥」之前就是「巨口獠牙」,這些特徵實在不大像人的特徵,而像是——野豬的。第二處,豬八戒說他調戲嫦娥之後,還借酒撒瘋大鬧了天庭,「一嘴拱倒鬥牛宮,吃了王母靈芝菜」。「拱」這個動作,人基本上是不會做的,而豬最在行了。再看「天蓬遭貶」的經過:「玉皇親打兩千錘,把吾貶下三天界。教吾立志養元神,下方卻又為妖怪。」根本沒提「錯投豬胎」這回事。

豬八戒是不是說了謊?他並不是什麼「錯投豬胎」,原本,他就是一隻豬,所以在天界酒醉調戲嫦娥未遂,才會「大鬧天庭」「一嘴拱倒鬥牛宮」?他所說的「遭貶下界」,其實就是被打回了「原形」?

《西遊妖物志》圖 P.32 [清]陳士斌/詮解,《西遊真詮》的豬悟能
《西遊妖物志》圖 P.32 [清]陳士斌/詮解,《西遊真詮》的豬悟能

禦車將軍

還是來看看現存最早的詳細描述豬八戒來歷的楊景賢雜劇《西遊記》。劇中,豬八戒出場時是這麼介紹自己的:「某乃摩利支天部下禦車將軍。生於亥地,長自乾宮。搭琅地盜得金鈴,支楞地頓開金鎖。潛藏在黑風洞裡,隱顯在白霧坡前。生得喙長項闊,蹄硬鬣剛」。

「生詞」很多。

我們先看中間那句「搭琅地盜得金鈴」。「搭琅地」可以理解為一個象聲詞,就是「金鈴」的聲音,約等於「噹啷」。不過這個會「搭琅」響的金鈴,卻關聯著一段很有趣的故事。

據說有一位王生,坐船回家時在某處碼頭巧遇一美女。春宵一度,王生解下隨身帶的金鈴繫在美女的臂上。王生派人尾隨美女,見她進了一處人家。敲門詢問,這家人卻說家裡都是男人,沒有女子。大家找來找去,終於發現圈裡的豬——前腿上繫著王生的金鈴!

美女是豬精,口味夠重。

這個「豬臂金鈴」的故事出自東晉干寶的志怪小說集《搜神記》,是比較早的一個關於豬精的故事。楊版《西遊記》引用這個故事,當然是要說明「這一個妖精」也是豬精,跟「生於亥地」要表述的意思是一致的(豬的生肖對應的是「亥」)。至於「長自乾宮」,「乾」為天,「乾宮」就是天上,也就是說,這只豬來自天上。

下一句「支楞地頓開金鎖」,「支楞地」也可以理解為一個象聲詞,是金鎖被「頓開」時發出的聲音,不過「頓開金鎖」這事兒,卻要和開頭那句「摩利支天部下禦車將軍」放在一起來理解。

「禦車將軍」,貌似是個車夫。那麼他的「主人」「摩利支天」是誰呢?

「摩利支天」是印度佛教中的一位菩薩,「摩利支」梵語的意思是「光明」,「天」就是「天神」的意思,所以,她又被稱為「光明天母」。雖然名字如此高大上,但是這位菩薩卻跟豬脫不開干係。「摩利支天」的形象,有時候是三頭八臂或者更多臂,她的三個頭中,一定會有一個豬頭——不開玩笑,真的是豬頭,而且豬嘴很長,應該是野豬。在有的圖像中,「摩利支天」是莊嚴而和善的女性形象,坐在一輛車上,但重點是——車前有一群小豬在拉車,這些小豬的數量是固定的數字,七頭或者九頭。有的時候,「摩利支天」還會騎在一頭大豬的身上!這些豬,有時全為金色,有時全為黑色。

明白了吧,豬八戒所謂的「禦車將軍」,並非「車夫」,而是「坐騎豬」或者拉車的豬,和文殊菩薩的青獅、普賢菩薩的白象、觀音菩薩的金毛犼是一樣的。他的下界方式,也和這幾位很像,「頓開金鎖」,也就是弄開自己脖子上的車籠頭、寵物鏈什麼的,勝利大逃亡了。

「摩利支天」這位菩薩為什麼這樣有個性,偏要騎著豬或者坐著「豬車」到處溜達呢?據說,這和她的職責有關。前面提到,「摩利支」的原意是「光明」,這位菩薩就是管理「光明」的使者,每天清晨伴隨著第一縷陽光出現,她就開始工作了,一整天與太陽同出同落。這麼一項辛苦的工作,菩薩總得有個座駕吧。恰好印度古代有一個習俗,在天明之前要把家裡的公豬圈打掃乾淨,也就是說在黎明之前,豬兒們就都醒了,所以,「摩利支天」就選了豬來幫她駕車。

豬,特別是野豬,在古代印度本來就是比較重要的動物。

印度教三大神之一的毗濕奴,就曾經化身為一頭野豬戰勝了妖魔,救出了被鎖在海底的大地女神。和豬脫不開關係的「摩利支天」菩薩,在元代,她常被尚武的蒙古武士視為戰神、保護神到處供奉,所以,她的「拉車豬」或者「坐騎豬」私自下凡為妖,又成了唐僧的保鏢、徒弟,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西遊妖物志》圖 P.38 [清]銅鎏金摩利支天像
《西遊妖物志》圖 P.38 [清]銅鎏金摩利支天像

「天蓬元帥」

到了小說《西遊記》中,豬八戒的「拉車豬」身分就消失了,轉而有了一個很高貴的天界身分——天蓬元帥。這是因為由元入明,蒙古人崇拜的「摩利支天」不那麼受待見了,不過,豬八戒這個「天蓬元帥」的新身分,還是和老主人「摩利支天」脫不開關係。

原來,「摩利支天」菩薩傳入中土之後,逐漸化身為道教中的一個重要角色——斗母元君。所謂「斗母」,即北斗眾星的母親,傳說這位元君一共生了九個孩子,老大是「勾陳大帝」,老二是「紫薇大帝」,其他七個就是北斗七星。且說老二「紫微大帝」,名氣是很大的,代表著皇權,為歷代帝王所尊崇,位於「紫微垣」中,人稱「北極紫微大帝」。紫微大帝手下有四位護法大神,即所謂「北極四聖」,為首的就是「天蓬元帥」。那麼,有沒有可能,斗母元君的一頭「拉車豬」,通過老主人的關係,在「紫薇大帝」這裡謀得了「天蓬元帥」的位置呢?而到了小說《西遊記》中,因為北方從五行來說屬水,所以就給「天蓬元帥」造出了「統帥天河八萬水軍」的職責。

「天蓬元帥」這個身分對於豬剛鬣的重要性,就跟「齊天大聖」對於孫悟空、「捲簾大將」對於沙和尚一樣,絕對是吹牛的最大資本。他曾經對孫悟空變化的「高小姐」說,「就是你老子有虔心,請下九天蕩魔祖師下界,我也曾與他做過相識,他也不敢怎的我。」這位「九天蕩魔祖師」,其實就是後文「小西天」段落中派了龜蛇二將、五大神龍幫助孫悟空降妖的武當山真武大帝。在明朝,真武大帝的地位差不多僅次於玉皇大帝,不過,這位大帝在早期,曾經是「天蓬元帥」的同事,在「北極四聖」中排名第四。

和「九天蕩魔祖師」的這種「同事友誼」,是「天蓬元帥」身分帶給豬剛鬣的眾多好處、資源之一,是可以好好吹一吹牛的;相反,「拉車豬」的身分則是他最不想提起的往事,就像「弼馬溫」之於孫悟空一樣。所以,他就編造出了「錯投豬胎」的謊言,而咬死母豬和同窩小豬那段血腥的細節,正是「謊言」的精彩部分。估計他是這麼想的,大家都知道一頭母豬一胎要生七八隻甚至二十來隻小豬,假如有人問起——那你的「豬媽媽」和「豬兄弟們」現在在哪兒?那可不好回答。所以,乾脆就把它們「編死」算了,反正自己已經是妖精了,編得血腥一點,「妖氣」不是更重、「可信度」不是更高嗎?

這讓我們想起了「平頂山」巡山一段,「呆子」為了讓謊話說得圓一些,特意把幾塊石頭當成唐僧、孫悟空和沙和尚進行「排練」,你有來言我有去語,什麼「石頭山」「石頭洞」,連洞門上的釘子都想好了:「問門上釘子多少,只說老豬心忙記不真。」估計關於「錯投豬胎」的這番謊話,「呆子」不知道事先預演過了多少遍。為了維護自己「前天蓬元帥」的形象,真可謂是煞費苦心。

關於這個「咬死豬」的故事,觀音菩薩的確沒有再問什麼,或許是覺得這和「豬精」的本性「挺搭」、沒必要再追問,或許是根本就不感興趣。總之,「呆子」想像中的「被追問」並沒有出現。不知「呆子」在鬆了一口氣之後,是不是也有點掃興呢?當然,以上這些「謊話」,都是吳承恩先生替「呆子」編出來的。不管是「禦車將軍」還是「天蓬元帥」,都和劇情關係不大,一筆帶過即可;至於我們在文本中找到的那些「bug」,或許是吳先生特意為「禦車將軍」形象保留的一點痕跡,也讓後人有機會循著它們探奇尋幽一番,不失為一樂事。

好吧,回到小說《西遊記》,不管之前有什麼波折,在取經故事中,豬剛鬣一出現就已經是一頭豬了。有一個科普問題需要討論一下:這只「豬」,到底是家豬,還是野豬呢?

「家豬」還是「野豬」?

豬八戒、孫悟空跟人參果到底有什麼關係?(圖/imdb)
豬八戒、孫悟空跟人參果到底有什麼關係?(示意圖/取自imdb)

由前面提到的「巨口獠牙」,可以推測豬剛鬣一開始是一頭野豬。觀音菩薩在福陵山遇到他的那段,對他的外貌做了詳細描寫:「卷髒蓮蓬吊搭嘴,耳如蒲扇顯金睛。獠牙鋒利如鋼銼,長嘴張開似火盆。」有獠牙!還有他的名字——「豬剛鬣」,有鬣毛!這頭「豬」跟觀音的保鏢木叉打了個平手,還聲稱要抓個人「肥膩膩地吃他家娘」,生猛程度還是很高的。

觀音菩薩說服「豬剛鬣」等候取經人,並給他摩頂受戒,起了法名「豬悟能」之後,他就開始吃素了——忌了五葷三厭。但是,山中歲月實在難熬(食物匱乏),豬剛鬣的意志本來也比較薄弱,所以沒等多久,他居然離開了福陵山,去做了高員外家的上門女婿。

這一段故事,和楊景賢雜劇《西遊記》裡的豬八戒故事已經很不一樣了。

在雜劇《西遊記》中,那位「摩利支天部下禦車將軍」住在黑風山黑風洞(在小說《西遊記》中變成了黑熊怪的住所,「黑」得更搭),山下村莊裡有一位裴太公,因為嫌貧愛富,不肯將女兒裴海棠嫁到已經定親的朱家去。這事被豬精知道了,豬精就變成朱公子的樣子,半夜到後花園誘騙裴小姐「私奔」,把她帶回了山洞。後來唐僧師徒路過這裡,孫悟空特意請了二郎神來降伏了豬精(雜劇中的豬八戒只怕「二郎細犬」),成了唐僧的三徒弟。

「豬精搶親」的故事在小說《西遊記》中變成了「豬精入贅」,估計這是吳承恩先生的原創。做上門女婿,和「搶親」的區別是很大的。話說在傳統中國社會,上門女婿是很讓人看不起的,大家普遍認為一個男人一定是因為有某種缺陷——身體殘疾,貧困交加,父母雙亡等,才不得不到人家「上門」;而一旦「上門」,不僅要低眉順眼俯仰由人,連子女都要隨女家的姓。前「天蓬元帥」豬剛鬣,居然願意忍受這樣的「委屈」,而且在高家三年,可以說幹活相當賣力氣。他後來在「四聖試禪心」一段黎山老母化身的「准丈母娘」吹過牛,說自己什麼活都會幹:

「我雖然人物醜,勤緊有些功。若言千頃地,不用使牛耕。只消一頓鈀,布種及時生。沒雨能求雨,無風會喚風。房舍若嫌矮,起上二三層。地下不掃掃一掃,陰溝不通通一通。家長裡短諸般事,踢天弄井我皆能。」

這裡裡外外,上上下下地忙活,基本上算是一個「長工」了,而「老丈人」高員外還私下裡抱怨他吃得太多。寧願忍受「上門」的委屈,用辛苦勞動換個媳婦和一份安定的生活,應該說,這樣的豬八戒,「妖氣」並不那麼重,更容易讓人接受。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豬剛鬣從吃人的野豬變成了這麼一隻「家務全能豬」,其實很類似於一個野豬被馴化成家豬的故事。大約在八千五百年前甚至更早的時候,野豬在我國被馴化成了家豬。野豬是原始人類狩獵的物種之一。為了獲得穩定的「肉食來源」,有時人們會把逮來的一些野豬先養起來,等到外面天氣不適合捕獵的時候,再殺了吃。在此過程中,人們發現豬這種動物很容易「隨遇而安」,用豬圈圈住它,發幾次脾氣之後就適應了,只要有好吃的就行。養得時間長了,野豬還會生小豬,而從小養大的豬,性格更加溫順,更好養,那就再把小豬養大,生更多的小豬……於是,原始畜牧業開始了。

豬剛鬣入贅高老莊,過上了有吃有喝還有媳婦的生活,居然和野豬變家豬的情景神似,其中甚至包含了接受「圈養」生活(類似於寄人籬下)必須承擔的委屈——必須聽話,必須好好給人家幹活。不過,畢竟是「第一代野豬」,忍了三年,原來的「豬嘴臉」就漸漸地露出來了,活也不幹了,「天明就去,入夜方來。雲雲霧霧,往回不知何所」。這倒像是如今提倡的「溜達豬」,白天散養到處溜達,晚上回圈吃飯睡覺。豬剛鬣這種兼具野豬和家豬特點的「散養豬」生活,直到遇到孫悟空,才徹底終結。

呆呆的幽默

豬剛鬣正式成為「豬悟能」,一路取經,一路貢獻著小說《西遊記》帶給我們最重要的精神享受之一——幽默。

「豬悟能」有很多缺點。有些是豬的特性,比如,懶惰,動不動就偷著打瞌睡。再比如,貪吃,書中經常能鋪陳出大段的齋飯描寫,那排場,那花樣,一點兒不比俗世的宴席差,不過,再精緻的齋飯,到了豬八戒這裡都是一股腦倒進嘴裡。

豬八戒還有一些毛病,其實就是人的毛病。比如好色,調戲嫦娥捅了那麼大的簍子並沒讓他長記性,「四聖試禪心」「戲弄蜘蛛精」,繼續吃虧,繼續不長記性。其他缺點還有,愛占小便宜,喜歡打小報告,總鬧著分行李。但是,這個角色的人緣,卻出奇的好。

因為他憨厚樸實、不記仇——唉,真的被大師兄黑過很多次,不過事情過了就翻篇,這點還真是難得。肯幹活——掄起釘鈀在八百里荊棘嶺開路,把臭烘烘的千年稀柿衕拱出一條路。在這些事情上,「呆子」任勞任怨,更別說在很多降妖故事中,豬八戒都是孫悟空的主要幫手。豬八戒的缺點,就是普通人身上的缺點,有時很可惡,但是又沒觸及底線,可以被原諒;更重要的是,他有一種貌似呆笨實則智慧的幽默。

細讀很多片段,你會發現如今動畫片裡那種常見的蠢萌「慢半拍」的情境,居然是「呆子」玩剩下的。比如「黃袍怪」對「呆子」和沙僧說,你師父在我家裡呢,我請他吃人肉包子,你也來呀!「呆子」居然真的就要進洞去。還是沙僧機警,說「師兄你糊塗了,你幾時又吃人肉了?」才算把「呆子」叫醒。就連變個小孩子,也是搞笑的,「大師兄」妥妥地變成了一模一樣的「陳關保」,「二師兄」呢,頭臉雖然變成了清俊可愛的小姑娘「一秤金」,肚子卻還是自己的豬肚子,怪不得蔡志忠的漫畫裡讓「一秤金」崩潰地說:「還是讓妖精吃了我吧!」

豬八戒不是真的「呆」,而是有著憨憨的智慧。有人曾說唐·吉訶德的隨從桑丘有豬八戒風格,俗語一套一套,什麼「出去剪羊毛,自己給剃了個禿瓢」。豬八戒的俏皮話多得是。別人嫌他吃得多,他會說「齋僧不飽,等於活埋」;有女人嫌他難看,他會說「粗柳簸箕細柳簍,世上誰嫌男兒醜」。諷刺朱紫國的太監們,他說「你這反了陰陽的!他二位老媽媽兒,不叫他做婆婆、奶奶,倒叫他做公公!」「五莊觀」一段,「福祿壽」三星罵他「夯貨」,他說「我不是夯貨,你等真是奴才!……既不是人家奴才,好道叫作‘添壽』‘添福』‘添祿』」!

更為精彩的「猴」與「豬」的對手戲。「烏雞國」「背死人」一段就很經典。豬八戒被孫悟空大半夜地騙到井裡去背烏雞國國王的死屍,搞得異常狼狽,所以,一旦把「死人」馱到師父面前,就開始反攻了,硬說孫悟空跟他吹牛,能把死國王醫活。而棉花耳朵的唐僧偏就信了,力逼著孫悟空趕緊醫,不醫就念緊箍咒,「呆子」還要增加難度:「師父莫信他。他原說不用過陰司,陽世間就能醫活,方見手段哩」。唐僧「咒兒」念得緊,八戒笑得滿地打滾:「哥耶!哥耶!你只曉得捉弄我,不曉得我也捉弄你捉弄」!

有時候真覺得,這金箍使用權不是如來的、不是觀音的,更不是唐僧的,而應該屬於豬八戒,十足的報復「神器」。只是孫行者豈是吃虧的?一邊答應著要上「三十三天之上離恨天宮兜率院內」向太上老君討「九轉還魂丹」,一面提出自己的條件來:他去討藥,這邊必須有人舉哀哭死人,而且還提出具體的「哭法」:乾號不行,必須號啕大哭。「呆子」也真有本事,「號啕大哭」說來就來:「他不知那裡扯個紙條,拈作一個紙撚兒,往鼻孔裡通了兩通,打了幾個涕噴,你看他眼淚汪汪,黏涎答答的,哭將起來,口裡不住的絮絮叨叨,數黃道黑,真個像死了人的一般。哭到那傷情之處,唐長老也淚滴心酸」。不但長老辛酸,孫行者見他如此投入,也不好再多計較,轉頭去幹自己的事了。

這一段來言去語,反復交鋒,足寫了千字不止,可見吳老先生寫作時也是蠻愉悅的。悟空捉弄「呆子」的方式「邪惡」得不一般,而「呆子」的回應也「妙」得不一般。如果你從小就熟悉了《西遊記》的故事,而還喜歡一遍一遍地看,多半是因為對這倆「活寶」鬥嘴的片段放不下。

「猴兒哥」和「豬師弟」,雖然二人「出場」的相隔時間那麼長,可是一旦「搭檔」在一起,真個是天造地設的絕配。「主角」已經把本事、脾氣、情義等占得全了,「搭檔」必須貢獻他的有缺點又好笑的幽默和平凡。想一想吧,假如沒有豬八戒,孫悟空一天到晚和嘮嘮叨叨沒重點的唐僧、人不錯但是話很少的沙僧,再加上通常不說話的白龍馬在一處,兀的不悶煞人也麼哥!

所以,要想笑,「呆子」很必要。

《西遊妖物志》立體書封(時報出版)
《西遊妖物志》立體書封(時報出版)

*作者趙爽,此京大學中文系碩士,電視一級導演。本文選自作者新作《西遊族妖物志》(時報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