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台積電早80年去日本!熱愛研究台灣水果的學者,如何把柚子改良成熊本名產?

2023-08-09 11:10

? 人氣

日本熊本縣氣候適合種植晚白柚,後來成為當地代表性的水果之一(圖片來源:仙台市政府)

日本熊本縣氣候適合種植晚白柚,後來成為當地代表性的水果之一(圖片來源:仙台市政府)

作為熊本縣南部的特產品而聞名的晩白柚,號稱是「世界最大的柑橘類」,也是熊本縣八代市的象徵。此水果的歷史與臺灣有很深的淵源。

熊本縣特產的巨大果實

晩白柚是文旦的一種,有白肉文旦的別稱,在臺灣則被稱為「白柚」。它的特色總之就是果型碩大無朋。一般常見的是直徑20公分左右,25公分的也不在少數,有時甚至被說「比小孩或女生的頭還大」,而且是重量可達2公斤的大型柑橘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它的香氣濃郁也為人所知,光是果皮就散發出酸甜的氣味。與文旦一樣,雖然水分略少,但是果肉飽滿有彈性。此外,耐放也是一大特色,可以保存近1個月的時間。大多時候,剛採收下來的水果很新鮮,受人歡迎,但是文旦不同,採收後放置一段時間,更加美味。而且,在等待食用的期間,把它擺放在屋內,就能夠聞到淡淡的芳香。

晚白柚是熊本縣南部八代的特產品,根據2018年度農林水產省的統計顯示,日本國內總產量有96.3%來自熊本縣,鹿兒島縣居次,第3名是大分縣。

連結熊本縣八代和鹿兒島縣川内的肥薩橙鐵道車廂外觀,LOGO採用品種眾多的柑橘類裡面果型最碩大的晚白柚。(圖片來源:nippon.com,轉載自《新竹大觀》)
連結熊本縣八代和鹿兒島縣川内的肥薩橙鐵道車廂外觀,LOGO採用品種眾多的柑橘類裡面果型最碩大的晚白柚。(圖片來源:nippon.com,作者攝影)

農業技師島田彌市的軌跡

晩白柚是深受大眾喜愛的冬季水果,也是年節送禮的熱門商品。攤開歷史來看,才知道晚白柚的種植和臺灣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談到此水果,就一定要提到島田彌市(1884-1971年)這位植物學者的存在。島田是臺灣總督府的農業技師,在臺灣的停留期間有40年之久。他在臺灣發現的植物,包含變種在內,實際上多達38種,而且更為人所知的是,他讓椪柑在臺灣北部穩定生長,以及利用臺灣原生種的木麻黃組成海岸防風林等。可以說在臺灣農業史上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島田生於熊本縣八代郡,就讀於熊本縣立熊本農業學校。畢業後,他進入在該校任教的川上瀧彌(1871-1915年)的植物病理學研究室工作。川上也是在臺灣相當活躍的植物學者,曾經擔任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初代館長一職。

1904(明治37)年3月1日,島田受雇於臺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任務是水稻和甘藷的農場試作和氣象觀測。隔年開始,他成為調查臺灣重要農作物的負責人,走遍全島各地的每個角落。之後,他任職於殖產局農務課,負責一般農務及農業統計。

1919(大正8)年1月31日,島田到東南亞視察農業,這也是與「晩白柚」邂逅的契機。他訪察了英屬馬來亞、緬甸、暹羅(泰國)、法屬印度支那(越南)等多地,卻是在船上用餐時吃到這個水果,被它的美味所吸引。之後就迅速採取行動,在視察法屬印度支那的西貢植物園之際,取得種苗並引入臺灣。

島田彌市長久以來投入臺灣的農業開發,對椪柑和桶柑的研究相當熱衷。據傳他曾經公開說過自己「熱愛水果成癡」。(圖片來源:nippon.com,轉載自《新竹大觀》)
島田彌市長久以來投入臺灣的農業開發,對椪柑和桶柑的研究相當熱衷。據傳他曾經公開說過自己「熱愛水果成癡」。(圖片來源:nippon.com,轉載自《新竹大觀》)

與在來種文旦的激烈競爭

一回到臺灣,島田選擇台北郊外的士林園藝試驗支所作為栽種地。他在這裡不斷地反覆研究,這個時候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的櫻井芳次郎技師扮演了重要角色。櫻井是研究熱帶果樹的專家,在臺灣的果樹種植領域,留下了不少功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