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韓戰結束70周年─大韓民國與中共的關係

2023-07-23 07:20

? 人氣

然而南韓政局在李承晚下台後,卻進入了一段時間的混亂期,直到1961年少壯派軍人朴正熙發動軍事政變,成立國家重建最高會議才穩定下來。朴正熙透過對選舉的操作,於1963年當選第三共和國的總統,推行獨裁統治。可過去日據時代參加滿洲國軍的歷史,對朴正熙維持威信的傷害十分巨大,使他不得不從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的抗日傳統中尋求認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他正式將李承晚大韓民國國父的頭銜予以剝奪,並「交還」給1949年遭刺殺的金九,象徵他的第三共和國直接傳承了臨時政府的抗日精神。同時他將金九空軍參謀長退役的兒子金信中將派往台灣出任駐中華民國大使,一來透過臨時政府的老關係延續漢城與台北之間的「血盟」關係,二來也等於實質上把金信流放到台灣,讓朴正熙完全掌握對金九的歷史話語權。

也因為獲得了抗日的法統,本是「親日派」出身的朴正熙得以快速實現與日本的和解,雙方關係得以在1965年正常化。接著朴正熙又破天荒的派遣大韓民國國軍參加越戰,緩和美軍在越南戰場上的壓力,讓本來對他抱有疑慮的華府對他另眼相看。靠著修補與美日的關係,大韓民國迎來了經濟起飛,當然在對中國的態度上,朴正熙展現的也是親近中華民國的立場。

可是骨子裡仍是大韓民族主義者的朴正熙,並不希望南韓永遠的追隨美國與日本,更討厭在歷史上宰制朝鮮民族的中央王朝。這樣的態度,充分反應在朴正熙1966年對台灣的訪問上。無論是在松山機場還是圓山大飯店,朴正熙只要有拍照的機會都會衝到蔣中正的正前方,向中華民國政府明確傳遞一個訊息,那就是大韓民國不再扮演中韓「兄弟之邦」當中「弟弟」的角色了。

20230721-1972年簽署的《南北共同聲明》,是金日成與朴正熙兩大強人親自操刀,代表朝鮮民族統一問題不容外族插手的立場。在蔣中正與毛澤東還在的那個年代,兩岸絕不可能有如此高規格的接觸。(圖:取自威爾遜中心)
1972年簽署的《南北共同聲明》,是金日成與朴正熙兩大強人親自操刀,代表朝鮮民族統一問題不容外族插手的立場。在蔣中正與毛澤東還在的那個年代,兩岸絕不可能有如此高規格的接觸。(圖:取自威爾遜中心)

南韓「北方政策」的開端

從許多老一輩與南韓官方有接觸的中華民國外交官口中,筆者得知每當台灣方面提及「兄弟之邦」的時候,南韓方面第一句回的話就是「誰是哥哥?誰又是弟弟?」可見朴正熙傳承了金九對蔣中正過往在重慶時壓制韓國民族主義的不滿情緒,同時他也不再堅持李承晚「漢賊不兩立」的立場,認為與包含蘇聯與中共在內的共產主義國家,甚至於北韓和解更符合大韓民國的利益。

他先在1970年8月15日發表《八一五宣言》,宣告放棄李承晚的武力統一政策,決定透過談判與北韓達成朝鮮民族的和平統一。接著南北雙方透過紅十字會展開1948年以來首度的官方接觸,探討雙方離散家屬的團聚問題。接著到了1972年7月4日發表了,南北韓又發表《南北共同聲明》,強調雙方將在「不依靠外來勢力和在沒有外來勢力干涉的情況下實現統一」。

透過《南北共同聲明》,朴正熙總統向美國和日本傳遞了大韓民國的民族主體性.南韓將不再扮演自由世界圍堵共產主義世界的馬前卒,將依循自己的利益制定外交和對北政策。此刻美國尼克森(Richard M. Nixon)總統已經完成了對北京的訪問,日本也完成了與中共的「關係正常化」,美日聯合中共圍堵蘇聯的格局已經成為常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