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偉觀點:823戰役60周年的新時代意義

2018-08-30 06:30

? 人氣

前總統馬英九今(14)日在台南市主持全台首座慰安婦銅像落成典禮。(取自中評社)
前總統馬英九日前在台南市主持全台首座慰安婦銅像落成典禮。(取自中評社)

如果對整個國民黨軍事機器的歷史有一點基礎認識,就會知道823戰役其實是有一位被長期輕忽的,但是卻非常重要的英雄。此戰奇蹟之處不單在寸土未失,更在長達一個多月中的炮擊熱戰期間,金門每天遭到平均超過一萬發大口徑砲彈點名式的叩訪,10萬大軍的陣亡數字連同三位副司令在內,居然只有區區不到500人。原因在於金門在戰前已經有極為堅強的坑道工事,那是誰及時生出這些工事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筆者的外公在1950年代初期任陸軍總部高級參謀,當時每個月都要去金門一次以上,督導坑道工事體系的修建進度,再回來向極為重視此事的總司令報告工程最新的進展。這位總司令的名字對於關心中國與台灣近代史的人必不陌生,就是後來長期蒙冤的孫立人將軍。

孫立人作為一名與美方關係極好的留美將領,他高度關注到在二戰太平洋戰爭期間的各次島嶼攻防戰中,守備日軍曾依靠極為密集深入的坑道地下工事有效保存戰力,給予登島美軍極大殺傷。根據美方所提供血戰換取的經驗,孫立人明白在韓戰爆發後全面接受蘇式改編裝備之後,已經鳥槍換砲的解放軍,早非內戰時期的小米加步槍。未來中共在台海的攻島作戰必定空炮齊發,掩護海上行動。強敵將挾雷霆萬鈞之勢前來,1955年的一江山戰役正為適例。

因此孫立人在總司令任內,以跟解放軍搶時間賽跑的心態,全速也全力複製這樣頑強的坑道工事於金門。而一旦戰役打響,這些坑道工事就是守島官兵的性命。

戰役爆發後,大家都心知肚明是孫立人戰前規劃修建的坑道體系救了守軍,保全戰力改變了戰役結果。如果沒有這些地下工事可以隱蔽,解放軍的火力急襲在戰役初始,極可能就使得暴露在地表的金門守軍傷亡慘重,一如首日陣亡的三位副司令。由此國軍地面部隊將再也無力反制共軍重兵登陸,則共軍進一步以陸海空三軍聯合全面奪島,極可能勢在難免。則大小金門會否就這樣成為一江山第二,整場戰役的結局恐怕就難以逆料。只是此時孫本人早已蒙冤受執,整個社會也就禁聲不再提起此人,這份偉大的貢獻就此淹沒於史海沉沙中。

假如整個民進黨執政集團與其高呼轉型正義的意識形態盟友,有注意到這段硝煙瀰漫中被隱蔽遮蓋的戰史,823這個符號對綠營還會成為政治忌諱嗎?畢竟在1990年代以來孫立人的平反,當時剛成立初試啼聲的民進黨也曾有過貢獻。執政當局今日如果以「紀念823,緬懷孫立人」為主軸,來從藍營手中爭奪這場活動的話語權,與其高唱入雲的轉型正義有何違和?

對於過去悲慘的歷史加以處理,進行所謂的轉型正義當然有其必要性。可是對於這段歷史甚至區域局勢的考察不細緻不到位,還要堅持橫柴入灶式的轉型正義,就如同找個屠夫來動外科手術。到底這是救人還是殺人,沒人看得懂。這對塑造台灣整體的國家與社會的認同,事實上弊害遠大於興利。假如主流民意是想要再強鄰之側建立新國家,卻不願意正視國家是暴力的產物,也需要以鐵血保衛。這樣幼稚的政治概念能有甚麼好結局,姑且拭目以待吧。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生,律師考試及格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宗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