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煒智專文:是鄉愁也是自信─首映就激起萬丈波瀾的《梁山伯與祝英台》

2023-07-09 05:40

? 人氣

1963年6月6日起,《梁祝》在《中央日報》刊登的鋅版廣告更令人大開眼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連五天,《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片名下方,固定摘選一位知名學者在別處發表的贊詞。這些教授、大師們的觀後感分享,將已經屬於「現象級」的《梁祝》一把推向空前絕後的巔峰。

其中最重要、影響也最大的當屬徐復觀教授在5月28日發表梁山伯與祝英台於《徵信新聞報》第六版的〈看梁祝之後〉,以及薩孟武教授於6月5日發表於《中央日報》的〈觀梁祝電影有感〉。

徐復觀直指《梁祝》以集中、凝煉的藝術呈現,使得華語電影「快從『上海的衖堂文化』及『香港的騎樓文化』中突破出來」;這樣的總體之美,帶領觀眾「面向故國河山的本來面目,這點進步不可忽視!」而薩孟武在連續引用台大教授趙蘭坪、政大教授楊樹藩等同儕學者的讚美之後,自己加上總結:「本片是中國第一部的好電影。」

《徵信新聞報》的社論對這些大學者大教授的大意見、大文章,未必全盤照收,甚至多有議論。然而這些「意見領袖」、「知識菁英」的狂熱反應,也讓我們在爬梳脈絡,思索、感受當年那份難以言喻的熱烈激動時,會停筆深思,究竟是何等壓抑與困悶,才會造成如此狂暴的反彈,形成因為文化鄉愁連帶產生的偏愛、執迷,還有前文所述那一連串的文化仰望、文化自信。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絕版DVD封面。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絕版DVD封面。

台北狂人城

1963年9月初,第二屆金馬獎的得獎名單正式公布。《梁山伯與祝英台》一舉奪得六項大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李翰祥)、最佳女主角(樂蒂)、最佳音樂(周藍萍)、最佳剪輯(姜興隆);可惜當年並未設立美術獎項,攝影師賀蘭山的日籍身份可能也令評審無法破格給獎。

金馬評審原擬將女主角獎頒給《巫山春回》(即《第二春》的台灣片名)的李麗華,念及樂蒂是影壇後進,金馬於是以獎勵後進之心,將影后頭銜頒給樂蒂。

但關鍵的凌波,因為反串表演使得她該被歸類為女主角還是男主角,引起爭論,最後評審團決定頒發「最佳演員特別獎」給她。

1963年10月30日上午,凌波在邵氏代表團團長鄒文懷的陪同下,飛抵台北松山機場。從她下機的那一刻開始,整個台北所有人、所有事,全部脫離生活常軌,陷入集體的興奮與瘋狂。.

在凌波訪台的短短50個小時內,台北化身為當年香港媒體酸言譏諷的「狂人城」,電影史家則將這段激情無比的歷程,定義為一場「有史以來最美麗的暴動」。

凌波抵達台北,原本要從機場出發展開市區遊行,因影迷包圍座車,無法動彈,只得放棄計劃,直接安排凌波趕至中華民國婦女反共抗俄聯合總會,與參加金馬盛會的諸女星會合,一同晉見蔣夫人宋美齡女士。接著,再轉赴台北賓館的媒體聯訪,沒想到記者擠爆會場,場面完全失控,緊接著還有餐會,以及早期金馬獎每年都有的拜壽行程,恭祝蔣總統壽比南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